什麽是水粉畫?
水粉畫的性能材料及作畫工具(壹) 壹、水粉畫的概念 水粉畫就是用水調合粉質顏料來作畫的壹種繪畫形式。 水粉畫是以水作為媒介,這壹點,它與水彩畫是相同的。所以,水粉畫也可以畫出水彩畫壹樣的酣暢淋漓的效果。但是,它沒有水彩畫透明。它和油畫也有相同點,就是它也有壹定的覆蓋能力。而與油畫不同的是,油畫是以油來作媒介,顏色的幹濕幾乎沒有變化。而水粉畫則不然,由於水粉畫是以水加粉的形式來出現的,幹濕變化很大。所以,它的表現力介於油畫和水彩畫之間。水彩畫的特點是顏色透明,通過深色對淺色的疊加來表現對象。而水粉畫的表現特點是處在不透明和半透明之間。如果在有顏色的底子上覆蓋或疊加,那麽這個過程,實際上是壹個加法,底層的色彩多少都會對表層的顏色產生影響,這也就是它較難掌握的地方。但是,有經驗的畫家往往就是利用它的這種特性來表達水粉色彩自身的和特有的藝術魅力。 二、水粉色彩純度與明度的局限性 水粉畫在濕的時候,它顏色的飽和度和油畫壹樣很高,而幹後,由於粉的作用及顏色失去光澤,飽和度大幅度降低,這就是它顏色純度的局限性。 水粉明度的提高是通過稀釋、加粉或含粉質顏料較多的淺顏色來實現的。它的幹濕變化非常之大,往往有些顏色只加少許的粉,在濕時和幹時,其明度就表現出或深或淺的差別。由於水粉畫幹後顏色普遍變淺,所以,運用好粉是水粉畫技術上最難解決的問題。而含粉的色彩又恰恰是水粉畫的魅力所在,它使畫面的顏色充滿水粉畫特有的“粉”的品質,而出現特別豐富的中間色彩。 三、水粉畫顏料的個性差異 水粉顏料大部分顏色是比較穩定的,如土黃、土紅、赭石、桔黃、中黃、淡黃、橄欖綠、粉綠、群青、鈷藍、湖藍等等。但是,水粉顏料中的深紅、玫瑰紅、青蓮、紫羅蘭等顏色就極不穩定,容易出現翻色,不易覆蓋。水粉顏色的透明色彩種類較少,只有檸檬黃、玫瑰紅、青蓮等少數幾種顏色,要畫好水粉畫就必須充分掌握水粉各顏料的個性,了解它的受色能力的強弱、覆蓋能力的大小、色價的高低。這些問題都要通過不斷實踐,做到熟能生巧。 四、作畫工具的選擇 現在市場流行的水粉筆不外乎三大類——羊毫、狼毫及尼龍毛筆。羊毫的特點是含水量較大,醮色較多,優點是壹筆顏色塗出的面積較大,缺點是由於含水量太大,畫出的筆觸容易渾濁,不太適合於細節刻畫。狼毫的特點是含水量較少,比羊毫的彈性要好,適合於局部細節的刻畫。隨著現代化工業的進步,市面上大量流行尼龍毛筆,在選擇尼龍毛筆的時候,要特別註意它的質地,要軟且具有彈性,切忌筆鋒過硬。過硬筆鋒的筆往往很難醮上顏料,在畫面上容易拖起下面的顏色,使覆蓋力大為降低。在選擇筆的形狀上,不同的種類都選擇壹些,如扁頭、尖頭、刀筆等,以備不同場合,不同題材的作畫之需。 顏料最好使用正宗美術用品生產廠家生產的錫管裝的專業產品,它膏體細膩,色彩較飽和。切勿被廉價的劣質產品所迷惑。在紙張的選擇上,應選用有紋理的優質水彩畫紙作畫,吸水性不能太強。有些劣質的紙張,不但吸水還吸顏色,使顏色幹後發黑,用這樣的紙張作畫,畫面的顏色難以明快亮麗。 摘自中國美術教育信息網 水粉畫的性能材料及作畫工具(二) 關 於 固 有 色 固有色,就是物體本身所呈現的固有的色彩。對固有色的把握,主要是準確的把握物體的色相。由於固有色在壹個物體中占有的面積最大,所以,對它的研究就顯得十分重要。壹般來講,物體呈現固有色最明顯的地方是受光面與背光面之間的中間部分,也就是素描調子中的灰部,我們稱之為半調子或中間色彩。因為在這個範圍內,物體受外部條件色彩的影響較少,它的變化主要是明度變化和色相本身的變化,它的飽和度也往往最高。 範例1 A 《蘋果與梨》(單個物體練習演示) A-1 通常我在畫水果時,因為檸檬黃沒有覆蓋能力,所以利用檸檬黃顏色的透明性,先用檸檬黃薄塗壹層打底,此目的是為了把握水果顏色的純度與明度。 A-2 從物體的暗部入手,用固有色加深顏色先畫出物體的暗部,再用純度較高的顏色畫出固有色。 A-3 在亮部加上壹些淺黃色,形成蘋果的調子關系。 A-4 畫出投影,提高蘋果亮部的明度。註意亮部要偏冷。 A-5 畫出梨子的暗部與半調子。 A-6 用筆鋒掃暗部反光。在梨的亮部加上少許檸檬黃和白色,使亮部冷壹些。用尖頭筆畫出梨和蘋果把。 A-7 加強梨的暗部。在蘋果的亮部再做進壹步塑造,使蘋果的亮部色彩更豐富壹些。 A-8 完成以後的蘋果和梨。 範例2 As 《蘋果、梨、桔子》(單個物體練習演示) (說明)不同的水果呈現不同的固有色彩。 [小技巧] 固有色擺在中間調子上。 [妙點子] 冷顏色是浮在固有色上面的,它很微妙,切忌過冷,應與蘋果的固有色保持聯系。 水粉畫靜物寫生的著色步驟 水粉畫易於修改,初學者往往思想松懈,缺乏嚴格的方法步驟。應當每壹步都不馬虎潦草。有了嚴格的訓練,才能進步得快,否則欲速則不達。 (1)起稿 開始象畫素描壹樣,先用鉛筆定位置和比例,不必用橡皮,以免損壞紙面,影響著色效果。接著用顏色定稿,根據靜物的色調,用赭褐或群青色定稿皆可。色線可略重壹點,並可用定稿之色薄薄地略示明暗,為下壹步的著色作鋪墊。造型能力強壹些的,也可直接用色線起稿,不示明暗,直接著色。 (2)鋪大色調 定稿之後,迅速地觀察壹下整體色調和大色塊關系,做到胸有成竹,盡快地薄塗。此刻不要考慮形體與筆觸,根據新鮮的色彩印象大膽揮灑,造成畫面的色彩環境。 有的人在完成上壹遍色後,就急於具體刻劃。應進壹步調整大色塊的關系,使色彩之間的關系和總的色調,與實際感覺相吻合。 (3)具體塑造 在大關系比較正確的基礎上,進壹步進行具體塑造,從畫面主體物著手,逐個完成。集中畫壹件物體幹濕變化易於掌握,也易於塑造其受光與背光不同面的色彩變化。此時眼睛要隨時環掃周圍,從局部入手但不能陷入局部,顧此失彼。要看該物體與背景和春他物體的關系,掌握分寸,細節可留下壹步刻劃。這壹遍色用色要適當加厚,底色的正確部分可以保留,增加畫面的色彩層次。 (4)細節刻劃 對瑣碎多余的細節固然可省略,但對表現物象特征與質感的重要細節應加強刻劃,畫龍點睛。細節要綜合到整體之中。最後的筆觸最為重要,它將不被覆蓋而顯露給欣賞者。 (5)調整、完成 畫室外壹幅靜物寫生,作為基本練習壹般以八小時為宜,力求深刻準確。熟練之後三、四個小時也可以表現得比較充分。作畫時間較長,眼睛容易疲勞,色感容易減弱,具體刻劃又容易忘記整體。在寫生接近完成的時候,恢復壹下第壹印象,檢查壹下畫面:在深入刻劃時是否有些地方破壞了整體,局部和細節的色彩有沒有“跳出”畫面,還有沒有其他毛病。檢查後,調整、修改、加工。錯誤之處,如畫得太厚,要洗掉再畫,直至完成。 水粉畫中幹和濕的技法應控制到什麽程度?有哪些應用範圍? 水粉畫運用的幹濕技法,主要指調色時含水和白粉量的多少。 幹畫法:就是說水少粉多的意思,這種畫法多采用擠幹筆頭所含水分,調色時不加水或少加水,使顏料成壹種膏糊狀,先深後淺,從大面到細部,壹遍遍地覆蓋和深入,越畫越充分,並隨著由深到淺的進展,不斷調入更多的白粉來提亮畫面。幹畫法運筆比較澀滯,而且呈枯幹狀,但比較具體和結實,便於表現肯定而明確的形體與色彩,如物體凹凸分明處,畫中主體物的亮部及精彩的細節刻畫。這種畫法非常註重落筆,力求觀察準確,下筆肯定,每壹筆下去都代表壹定的形體與色彩關系。幹畫法也有它的缺點,畫面過多的采用此法,加上運用技巧不當,會造成畫面幹枯和呆板。但幹畫法的色彩幹後變化小,對於練習色彩收效較大,也容易掌握。(附圖) 幹畫法 濕畫法:此法與幹畫法相反,用水多,用粉少。它吸收了水彩畫及國畫潑墨的技法,也最能發揮水粉畫運用“水”的好處,用水分稀釋顏料渲染而成。濕畫法也可以利用紙和顏色的透明來求得像水彩那樣的明快與清爽。但它所采用的濕技法比畫水彩要求更高,由於水粉顏料顆粒粗,就要求濕畫時必須看準畫面,濕畫部位壹次渲染成功,過多的塗抹或多遍塗抹必然造成畫面灰而膩。但這種畫法運筆流暢自如,效果滋潤柔和,特別適於畫結構松散的物體和虛淡的背景以及物體含糊不清的暗面。如發揮得當,它能表現出壹種渾然壹體和痛快淋漓的生動韻味。它的色彩借助水的流動與相互滲透,有時會出現意想不到的效果。為制造這種濕效果,不但顏料要加水稀釋,畫紙也要根據局部和整體的需要用水打濕,以此保證濕的時間和色彩銜接自然。有關濕畫法的控制及實際操作運用,上述畫法步驟中已講得很多,不再壹壹細述。(附圖) 水粉畫幹濕畫法的特點以及應用範圍,基本上如前所述。要特別說明的是:幹畫法與濕畫法的分界是以畫筆含水量的多少來決定,壹般人認為用粉及用色多了,畫得厚了,就是幹畫法,這不準確,因為必須是粉多、色多、水少才成為幹畫法。也有人認為粉少、畫得薄就是濕畫法,這也不確切,只有稀釋顏料用水多的情況下才能成為濕畫法。因此,可以說有粉多的幹畫法,也有粉少的 幹畫法。與此相反,濕畫法也有 粉多濕畫法和粉少的濕畫法。但不管幹也好,濕也罷,仍然以粉使用之得當為佳,這樣才不失水粉畫的特點。 幹畫法和濕畫法,二者在作畫時應交叉運用,只是根據畫面實際需要,有的濕畫法運用多壹些,有的幹畫法運用多壹些。如果壹幅畫用水過多,全部采用濕畫法來處理畫面,就容易造成失控,使物體松散,並失去色彩光澤。同樣,全部采用幹畫法, 靠堆積的顏色和白粉不斷加厚畫面,就會出現死板、幹裂和顏色脫落的情況,畫面也難以長期保存。總之,幹、濕畫法只有根據作畫步驟,由濕到幹、由薄到厚的順序合理運,才能發揮幹、 濕技巧的最佳效果。這是壹般的作畫過程所遵守的原則,真正運用還要在實踐中根據畫面要求靈活掌握。 水粉靜物畫技法 第壹步:這種平擺浮擱的構圖給人的感覺很自然,也是壹種構圖形式。單色起底。用色要註意,造型要準確。 第二步:這是壹幅紫顏色的畫面,紫色不易反復畫.第壹遍的顏色要爭取畫準確,使下壹步能有壹個好的基礎。黃與紫是強對比色,通過玻璃盤的灰紫色;把兩種對比較強的顏色連接起來,把粉紫色襯布上的梨和桔子的暗部色畫得偏桔偏暖、形成對比,很有顏色感、瓷瓶和瓷碗的反射能力較強,在背光的暖顏色加了紫色的成分,使整體顏色處在變化統壹的色彩氣氛中,很響亮鮮明。 第三步:用幹畫法表現塑造桃子的質感。用小筆調壹下的黃綠色,畫出桃子的微妙變化;如背光、反光、倒影、桃子之間的縫隙。而粉紫襯布上的黃梨顏色調得很飽和,水分適當.如淺黃加白至中黃過渡到桔加綠,在顏色濕的時候進行銜接,筆觸含蓄,表現出梨的光澤質感和韻味。花瓶受光部分的花紋可畫虛些,偏藍紫味.而轉折部畫的實些,背光帶綠味。這壹步要註意畫面的虛實、強弱、冷暖變化。 第四步:這壹步是收口工作,要求準而精、壹定要整體觀察.影響整體關系的地方要毫不猶豫改掉,如花瓶背光的調整,調普藍加熟褐畫出背光裏的花紋變化,邊緣處調點紫色,明度與後邊的襯布接近,使之邊緣線含到背光裏面,空間感比原來要好多了。桃子之間的關系有些過實,縫隙過重可帶點暖色減弱些。玻璃酒杯的邊緣用小筆細心畫出細線,提出質感、粉襯布靠裏邊壹些地方加了些冷灰色。白碗裏的梨邊緣也帶了幾筆。前後形成色彩的透視變化和畫面的整體協調感。使畫面更完整。 第五步:調整畫面,細部的地方,大體的畫面要處理好,雜亂的東西要除去。 水粉畫的著色方法 水粉畫顏色有較強覆蓋能力,但也不能毫無顧及地隨便亂塗,它有自己壹定的著色方法和步驟。從著色順序方面有如下幾種: 1、從整體到局部 水粉畫是色彩畫的壹種,它同水彩、油畫壹樣,都是從畫大色塊入手。整體著眼和從大體入手是我們的作畫原則,大色塊和大片色,對畫面色調起決定性作用,應首先畫準組成畫面的主要色塊的色彩關系,然後再進行局部的塑造和細節刻劃。 2、從深重色到明亮色 明亮色多是厚塗,壹遍遍薄塗亮不起來。先畫深重色,容易被明亮色覆蓋;相反,壹般是先畫面積較大的深重色(包括暗部和明部和重色),予以確定畫面色彩的骨架。逐步向中間色和明亮色推移。以明亮色為主的畫面,還是要先塗明亮的大色塊,顏色稍薄壹點,局部小面積的深重色後加上去。如果中間色為主,作畫時先塗中間色,運用並置的方法,分別向面積較小的暗色的明亮色畫過去。方法不是死的,要根據情況靈活掌握。 3、從薄塗到厚畫 薄塗即用水稀釋顏料,如同畫水彩畫,根據總的色彩感覺,迅速地薄塗壹遍,造成畫面整體的色彩環境,爾後逐漸加厚,深入表現。薄塗比較正確的地方要善於保留,使畫面色彩有厚有薄,以增加色彩有層次和厚重的效果。 水粉畫顏料不象油畫、丙烯顏料附著力強,可隨意畫厚。水粉畫的厚塗要厚的適當,過厚容易龜裂脫落,所以較厚而不準的顏色應洗掉再畫。 具體著色的技法應掌握下列幾種: (1)幹畫法和濕畫法 在水粉畫中,幹畫法壹般是指厚塗重疊的方法。此法可以反復地畫,壹遍不行再畫壹遍,表現對象比較充分、深刻,也宜於初學者掌握。這種厚畫的畫面,類似油畫的效果,有渾厚之感。濕畫法是以薄畫為主,發揮水色滲化的效果,著色遍數不宜多,甚至白色部分可以空出白紙,具有水彩畫濕潤流動的意趣。當然,壹些局部加厚也是可以的,幹濕結合會增強表現力。 (2)並置和重置 並置是筆觸在畫紙上並列擺置,著色遍數較少,開始用色即厚壹些。如強調二度空間的畫面。先用毛粗暴色線勾壹下輪廓及結構,添色時用並置的方法把顏色擺上去,壓出色線。 重置是壹種疊色的方法,以色點、色線、色塊進行重疊著色。作畫大都是重置與並置結合運用,以利充分地表現對象。 (3)幹濕變化的掌握 顏色幹濕變化是水粉顏料的特性之壹。將顏色塗在畫紙上,濕時感覺比較恰當,幹後才會發現變淡變灰壹些。不了解這壹特性往往給著色帶來被動。掌握這壹特性,事先預計幹後的效果,可避免後加之色成為不協調的“補釘”。 作畫時,應從薄到厚進行著色。先厚畫再薄塗幹濕變化大;先薄畫,逐步減少用水畫厚,幹濕變化不明顯,較易掌握。修改畫面時也適合厚塗。也可在要修改的周圍塗壹點清水,修改的部分幹後就會自然統壹。 (4)色彩的銜接 畫面需兩塊顏色銜接要自然,從明到暗要過渡圓潤,色彩要銜接恰當。方法有三: a、利用濕畫,使明色與暗色、此色與彼色,由於水的作用交互滲化,這樣效果會自然而柔潤。壹遍不行,可照此方法再畫壹遍。b、在兩色之間用中間明度的顏色畫上去,雖有明顯筆痕,遠看過渡自然。c、兩色銜接生硬之處,可用其中壹色在鄰接處幹掃幾下,增加過渡的色階。也可用筆蘸少量清水在生硬之處輕掃幾下,使兩色銜接處從明度或色彩方面揉出過渡層次,轉折即會自然。 (5)用筆 筆色在紙面上運動,出現筆痕,即謂筆觸。壹般通過畫面中的筆觸可以看出畫家大致的作畫順序和怎樣用筆來塑造對象的,用筆不是目的,是壹種表現手段,許多畫家的筆法是有所區別的,有的大筆縱橫,有的小筆點繪。哪壹種筆法好呢?怎樣用筆才對?應該從表現對象的目的著眼,根據不同物象的不同結構、不同質感和作者的不同感受,立足於表現。要從表現對象出發,為表現形體結構和色彩,靈活運用塗、擺、點、勾、堆、掃等各種筆法進行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