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的東嶽古臺供奉的是誰
十堰市東嶽路的東嶽古臺原是十堰區域內的壹座主要道教建築,是十堰東嶽廟(即泰山廟)的所在地,是祭祀東嶽大帝的宮觀。雖然這坐東嶽廟因歷史悠久和缺乏維修,主要建築早已倒塌,但是仍然保留下來有很多遺跡,主要有,面積約700平方米的東嶽大殿、後殿和東西兩側配殿的遺址、完整無缺的石崇臺,特別是東嶽廟內的兩棵巨大而又古老的柏樹,樹齡已有近500年的歷史,仍然是枝繁葉茂。
東嶽大帝,是道教中供奉的主神之壹,在道教禮儀中,東嶽大帝的主要司職是保佑天下太平,國泰民安。東嶽大帝根基雖然在泰山,但是,全國民間普遍祭祀。民間敬奉東嶽大帝是為了求得保佑家宅平安,世代昌盛,所以,無論是官方還是民間修房建屋,均在奠基石上刻上“泰山石敢當”的吉祥文字,可見東嶽大帝在社會上影響之深。數百年來,十堰東嶽廟香火旺盛,除當地百姓到此上香外,凡是到武當山金頂朝聖的白河、安康、鄖西 、鄖縣、房縣、竹山、竹溪等地的信士香客路過這裏,均在此向東嶽大帝敬香後,再上武當山。後來,由於十堰市城區建設的需要,東嶽古臺後面修建了東汽公司的辦公樓和住宅樓,東嶽古臺後面廟基也被擠占了壹部分。東西配殿的遺址上,建成了居民休閑的長廊茶室,院內兩棵古柏得到了完整的保護。由於東嶽大帝在民間的巨大影響力,城區眾多信士和群眾仍然成群結隊到此朝拜,他們多次到武當山道教協會要求,請市委、市政府落實宗教政策,批復城區開放壹座合理規範的宗教活動場所,這也對城區穩定、社會和諧發展有更大的促進。
近幾年,東嶽古臺周邊群眾向市政府多次反映,香客在東嶽古臺院外燒香,不但把墻體燒黑了,也影響市容市貌,而且極不安全,存在火災的隱患。雖然經政府有關部門管理,但至今仍有不少人在東嶽古臺周邊燒香燒裱,難以保持市容整潔美觀及安全。
根據1982年國務院文件,以及《憲法》中關於公民信仰宗教自由的規定,為了照顧好十堰市城區信教群眾的宗教習俗和宗教生活的需要,也為了把東嶽古臺的信教活動納入規範的宗教活動的管理之中,我們建議:請市委、市政府將東嶽古臺登記為正式的宗教活動場所,向社會開放,開展正常的宗教活動,以解決信教群眾過宗教生活的場所,同時有利於東嶽古臺的香火管理,改善環境衛生,消除火災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