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預報是如何預測下雨和下雪的,兩者間有什麽不同?
按預報時效可大致分為:臨近預報(1~2小時)甚短期預報(2~12小時)短期預報(12~48小時)中期預報(3~10天)長期預報(10天以上)等;
天氣學預報方法 (或稱天氣圖方法):以天氣圖為主要工具,配合衛星雲圖、雷達圖等,用天氣學的原理來分析和研究天氣的變化規律,從而制作天氣預報的方法。這種方法主要用於制作短期預報。
數值預報方法 (又稱動力學預報方法):利用大型、快速的電子計算機求解描述大氣運動的動力學方程組來制作天氣預報的方法。這種方法可用於制作短期預報,也可做中、長期預報。近幾年還開始用來做氣候預報。
統計預報方法:采用大量的、長期的氣象觀測資料,根據概率統計學的原理,尋找出天氣變化的統計規律,建立天氣變化的統計學模型來制作天氣預報的方法。這種方法主要用於制作中、長期預報和氣象要素預報。 天氣預報為什麽不準? 天氣預報作為科學還很年輕,天氣預報的準確率,是由觀測資料的疏密決定。而我國現在的探空觀測站壹***只有100多個,折合每200多公裏才有壹個探空觀測站。觀測站就像是壹張網中的點,網絡越大、點越少則點與點之間的空隙也就越大,出現漏報、誤報的幾率也就越高。我國地域遼闊而天氣觀測的資金有限,所以出現漏報、誤報也就在所難免。 現代天氣預報有五個組成部分: 收集數據 最傳統的數據是在地面或海面上通過專業人員、愛好者、自動氣象站或者浮標收集的氣壓、氣溫、風速、風向、濕度等數據。世界氣象組織協調這些數據采集的時間,並制定標準。這些測量分每小時壹次(METAR)或者每六小時壹次(SYNOP)。使用氣象氣球氣象學家還可以收集上空的氣溫、濕度、風值。氣象氣球可以壹直上升到對流層頂。 氣象衛星的數據越來越重要。氣象衛星可以采集全世界的數據。它們的可見光照片可以幫助氣象學家來檢視雲的發展。它們的紅外線數據可以用來收集地面和雲頂的溫度。通過監視雲的發展可以收集雲的邊緣的風速和風向。不過由於氣象衛星的精確度和分辨率還不夠好,因此地面數據依然非常重要。 氣象雷達可以提供降水地區和強度的信息。多普勒雷達還可以確定風速和風向。 數據同化 在數據同化的過程中被采集的數據與用來做預報的數字模型結合在壹起來產生氣象分析。其結果是目前大氣狀態的最好估計,它是壹個三維的溫度、濕度、氣壓和風速、風向的表示。 數據天氣預報 數字天氣預報是使用電腦來模擬大氣。它使用數據同化的結果作為其出發點,按照今天物理學和流體力學的結果來計算大氣隨時間的變化。由於流體力學的方程組非常復雜,因此只有使用超級計算機才能夠進行數字天氣預報。這個模型計算的輸出是天氣預報的基礎。過去氣象學家必須自己做處理工作,今天24小時以上的天氣預報主要是使用多種不同模型後對其結果進行綜合。氣象學家還必須分析預報出來的模型數據來使最終用戶能夠理解它。此外天氣預報的模型壹般分辨率不是特別高。當地的氣象學家還必須通過當地的經驗在涉及地區性的影響,使得當地的天氣預報更加精確。不過隨著天氣預報模型的不斷精密化這個工作量越來越小了。 展示 對於最終用戶來說天氣預報的展示是整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只有知道最終用戶需要什麽信息、如何才能將這些信息易懂地傳達給最終用戶才能完成這個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