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老人過世為什麽要摔盆?

老人過世為什麽要摔盆?

人往生後,要在頭前放壹個瓦盆用來燒紙錢,出殯的時候,這個盆要由所有的後代***同拿到門外,在棺材頭前摔碎,傳統民俗中叫“摔老盆”。

摔老盆是後代行孝道和參與繼承遺產的依據。

有的人終身無子女,家族裏的晚輩誰願意摔,遺產就歸誰;要是沒有人願意,那麽就用棺材把這個盆壓碎。

有的地方不把盆摔碎,而是把盆留下餵豬用,認為這樣豬養的旺。

摔碗,壹定是摔供往生之人米飯的那只碗,意思跟“摔老盆”是壹樣的。

如果往生之人的年紀很大到八九十歲了,這只碗就叫“壽碗”,是要被眾人爭搶的;搶到了就叫“討著壽”了,這個碗要給家裏最小最受疼愛的孩子使用。這是個傳統習俗,叫做“摔盆”,詳細如下:

舊時出殯,將起動棺材時,先由主喪孝子跪在靈前將壹瓦盆摔碎,這壹習俗叫做“摔盆”。又稱“摔老盆”或“摔屍盆”,亦稱“摔喪”。瓦盆是放在靈前燒紙用的,它由死者的長子或長孫來摔。要是由別人摔,這壹特殊的喪儀將摔盆者與死者的關系壹舉拉近,甚至確立了繼承的關系。摔盆有個講究,要壹次摔破,越碎越好,因為這盆是死者的鍋,摔得粉碎才好帶到陰間去。瓦盆壹摔,就如壹聲號令,杠夫迅速起杠,摔盆者扛起引魂幡,駕靈而走。

摔盆這壹習俗古已有之。到明清時期則非常盛行,且壹直沿襲到近代。《北平指南》第七編有“摔喪駕靈”的記述:“出殯時刻,率於清晨行之……柩出堂,孝子手執紙幡導於前,諸晚輩隨之,均齊聲號哭。及外門,上小杠;至大街,上大杠。上大杠時,孝子跪摔喪盆(形如扁缶,底正中有壹孔,置磚上。磚糊以紙,作書套形,摔時必使粉碎)。”明清古代小說中述及“摔盆”這壹習俗的地方也很多。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封龍禁尉,王熙風協理寧國府》,謂秦可卿生前無子,死後,她平時身邊侍奉她的有個叫寶珠的丫環,“萬願為義女,請任摔喪駕靈之任。”賈珍為此很高興,“即時傳命,從此皆呼寶珠為‘小姑娘’。”出殯之日,“寶珠行未嫁女之禮,摔喪駕靈,十分哀苦。”(第十四回《林如海靈返蘇州郡,賈寶玉路謁北靜王》)《金瓶梅》中的西門慶沒有兒子,所以,其妾李瓶兒死後,出殯之日,“那女婿陳經濟跪在柩前摔盆”(第六十五回《願同穴壹時喪禮盛,守孤靈半夜口脂香》)。第八十回《潘金蓮售色赴東床,李嬌兒盜財歸麗院》寫西門慶死後出殯之日,“臨棺材出門”,又是女婿陳經濟在靈前“摔破紙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