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麻面料的歷史由來是什麽?麻料的優缺點是什麽?

麻面料的歷史由來是什麽?麻料的優缺點是什麽?

常見的有苧麻、亞麻、黃麻、洋麻、大麻、檾麻。

優點:透氣,有獨特涼爽感,出汗不粘身; 色澤鮮艷,有較好的天然光澤,不易褪色,不易縮水;導熱、吸濕比棉織物大,對酸堿反應不敏感,抗黴菌,不易受潮發黴;抗蛀,抗黴菌較好。

缺點:手感粗糙,穿著不滑爽舒適,易起皺,懸垂性差;麻纖維鋼硬,抱合力差。

歷史:麻纖維是人類最早用來做衣著的紡織原料。埃及人利用亞麻纖維已有8000年的歷史,墓穴中的埃及木乃伊的裹屍布長達900多米。亞麻從埃及逐步傳入歐洲,使歐洲成為亞麻布的重要產地。 中國早在公元前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知采用苧麻作為紡織原料。

浙江省吳興錢出漾出土文物中發現的苧麻織物殘片是公元前2700年前的遺物。湖南省長沙馬王堆漢墓中也有精細的苧麻布。在苧麻織物之前,中國更早就用葛和大麻織制服用布。《詩經》中就有“東門之池,可以漚苧”的詩句。用苧麻績織的夏布是中國傳統的優良布料。

擴展資料

中國麻紡織的歷史比絲綢更為悠久,古人最早使用的紡織品就是麻繩和麻布,大麻布和苧麻布壹直作為大宗衣料,從宋到明才逐漸為棉布所替代。

中國麻紡織的歷史比絲綢更為悠久,古人最早使用的紡織品就是麻繩和麻布,大麻布和苧麻布壹直作為大宗衣料,從宋到明才逐漸為棉布所替代。黃麻布和亞麻布自宋代開始生產。在麻紡織技術形成之前,人類用石器敲打,使麻類植物變軟,然後撕扯成細長的縷,用以搓繩或編結成網狀物。

中國麻紡織技術的發展,經歷了三個歷史階段:原始手工階段(公元前21世紀以前),手工機械紡織階段(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1870年),動力機器紡織階段(1870年以後)。

古代麻紡有搓法和績法。原始的麻紡是由手搓開始的,以後才利用紡專紡紗。距今69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出土了壹段三股麻繩和壹段兩股麻線,同時還出土了最原始的紡紗工具紡輪。大麻纖維短而弱,多用紡專加工成有統體拈度的麻紗。

近代四川溫江地區大麻紡紗仍沿用此法。苧麻纖維長而強,多用績法成紗。先用手指將脫膠後的纖維粘片分劈成細長的麻絲(縷),然後逐根拈接。由於麻絲上有膠質糊狀薄層加上接頭部位的拈合力就使得接頭牢固,從而將麻絲續接成細長的麻紗。這個過程稱為績麻。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中國麻紡織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