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熊十力

熊十力

出生於光緒十六年的他,見證了中國100年歷史,他曾說:“我若死,天地將為之變色”。

考北大失利,卻被北大校長蔡元培聘為北大教師,創造了壹段文壇佳話。最終教出了眾多優秀的學生,證明了自己。

僅有中學學歷,24歲任教北大

從小梁漱溟就對佛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1911年18歲的梁漱溟從中學畢業之後因為沒有考上大學,所以就沒有再繼續上學了。但是他並沒有停止對佛學的研究,1914年他發表了《佛談》和《究元決疑論》,《究元決疑論》是梁漱溟用西方現代學所表達出來的佛教理論,引起了當時時任教育部總長的蔡元培的關註。

當時的蔡元培剛剛從歐洲回到國內,擔任北大的校長,那時候蔡元培也正在為北大招兵買馬。蔡元培讀過梁漱溟的文章之後決定邀請他來北大當老師。

隨後蔡元培接待了梁漱溟,他告訴梁漱溟希望梁漱溟可以加入北大教師的隊伍中,教授印度哲學。這個決定也讓梁漱溟是萬萬沒想到,當時就回絕了蔡元培。

壹沒有上過大學的他、二沒有過留學經驗,梁漱溟深知自己沒有這個資格,雖然說自己自學了幾年的佛學,但是去最高的學府當老師他覺得他不能夠勝任。

蔡元培又說:"真誠地希望梁漱溟可以來北大任教,"他還答應梁漱溟把研究哲學的人都拉進北大,這樣大家在壹起切磋豈不快哉。最終梁漱溟答應了蔡元培。

當時蔡元培邀請梁漱溟來北大當老師的消息壹時間風靡全國,有人認為梁漱溟沒有這個資格,讓壹個沒有考進北大的人來教考進北大的人,這顯然是壹件非常不合適的決定。

也有人說怕是梁漱溟都沒有學生們的知道得多,蔡元培是讓梁漱溟來當學生呢吧。當時社會上反對的聲音不在少數。但是蔡元培卻不在乎他人的反對,蔡元培更看重的是梁漱溟的學識。

對於這些言論,盡管聽起來非常刺耳,但是梁漱溟只能假裝什麽都沒聽到的樣子,壹步步用自己的能力去證明。

著名音樂人周傑倫,也因為自身的原因沒有考上大學,但是他卻可以在大學進行演講。周傑倫曾說:"方文山也才只有小學的學歷而已,然而他寫的東西卻可以放到教材裏面"。

學歷重要還是能力重要這個話題壹直以來都爭議不斷,似乎沒有明確的答案。有些人認為,沒有學歷證明自己能力不行,要不然為什麽沒學歷呢。可也有人認為學歷並不能代表能力,要想在這個社會上生存靠的還是實力。

我認為學歷和能力並不沖突,有學歷又有能力自然是好事,但是沒有學歷真的代表這個人沒有能力嗎?我看未必。

沒有考進北大沒有學歷,真的就教不了北大的學生了嗎?然而梁漱溟最終用自己的行動證明給了所有人。

梁漱溟剛到北大任教的那個時期,正是打倒孔子的時期,那時候中國人都認為是儒學害了中國。梁漱溟也曾問過蔡元培對孔子是什麽態度,蔡元培態度非常明確,告訴了梁漱溟:"我不反對孔子,北大是壹所包容性極強的大學,在這裏我們什麽都歡迎"。

聽完蔡元培的回答之後梁漱溟嚴肅地說:"我的願望不只是講佛學、儒學,要為孔子,要為釋迦摩尼講個明白"。這句話深深地打動了蔡元培,蔡元培表示壹定全力支持。

他在北大講課期間,梁漱溟的課可以說每節課都座無空席,學生們都非常的喜歡梁漱溟講課,並且都認可梁漱溟。

朱自清、馮友蘭等人也都是他的學生。而梁漱溟也為北大早期的教育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梁漱溟晚年的時候曾說:"我是蔡先生引進北大培養的壹個人,蔡先生對我的培育之恩沒齒難忘。

握起拳頭就是三拳

熊十力與梁漱溟壹樣在北大任教,熊十力也是受蔡元培的邀請來到北大教書的,蔡元培非常的欣賞熊十力的才華。而熊十力卻是壹個不不折不扣的狂人,他曾口出狂言:"舉頭天外望,無我這般人!在北大任教期間熊十力的狂人的性格更是展現得淋漓盡致。

熊十力和梁漱溟兩人都是研究佛學的頂級大師,他倆都在北大教書。

因為壹些專業領域上的事兩人經常的爭吵,有壹次,梁漱溟在與熊十力在壹起討論問題,雙方是妳壹句我壹句誰也說不過誰,越吵越激烈,暴躁的熊十力壹時沖動握起拳頭,直接的給了梁漱溟三拳,嘴裏還不停地罵道:"笨蛋!大笨蛋!"

盡管在學術上兩個人的觀點不壹致,梁漱溟對熊十力的才華還是非常肯定的,並且梁漱溟也為人大度,沒有與熊十力計較。

我是為中國傳承文化之人

1940年的時候梁漱溟去重慶開會,那時候日本的飛機經常的在空中進行投彈,當時別人看到之後首先就是趕緊逃跑,逃到防空洞裏去,但是梁漱溟則不以為然,他認為這些飛機炮彈是炸不死他的,他是為中國傳承文化的人,為天地立心。這些東西是炸不死我的。

1941年的時候香港淪陷,梁漱溟等人坐船返回了內地。而這壹路上梁漱溟卻十分的坦然,其他人都在擔驚受怕,唯獨梁漱溟不以為然,沈著冷靜,好像跟什麽事都沒發生似的,該睡睡該吃吃。

別人感嘆他的狀態,他表示:我是死不了的,如果我死了,中國怎麽辦?後來梁漱溟在跟兩個兒子寫信的時候說:“如今中國的大局和建設還需要我,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將為之變色,歷史將徹底。”

1988年6月23日,梁漱溟在北京逝世,享年95歲。他也被後人稱作為中國的脊梁,中國最後的儒學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