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蘇州博物館必看的兩件鎮館之寶,雖是復制品,卻足以美的讓人驚嘆

蘇州博物館必看的兩件鎮館之寶,雖是復制品,卻足以美的讓人驚嘆

我不敢說10月是蘇州最美的時候,但這個時候的蘇州壹定會讓妳壹眼就愛上。上壹次來蘇州還是11年前,只是匆匆路過,沒什麽特別印象。

此行最重要的行程,便是來蘇州博物館走壹走看壹看。在這座由貝聿銘大師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中,3萬余件文物會讓妳眼花繚亂,而其中最惹人註目的,是被譽為“兩塔瑰寶”的瑞光寺塔與雲巖寺塔的出土文物。三十多年前的那個春天,塵封千年的佛國珍寶重現人間。

在蘇州城西南盤門內有壹座千年古塔,名為瑞光塔。三國東吳孫權時期,為了歡迎康居國僧人性康來到蘇州而建了瑞光寺,公元247年,孫權為了報答母恩,在此寺廟中建造了十三級舍利塔。五代後晉時期又對佛塔進行重修,並敕賜壹枚銅牌置於塔頂;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重修時改為七級八面磚木結構的樓閣式寶塔,並賜額為“瑞光禪寺”。千余年間,寺塔被戰火焚燒過多次,歷經毀修。清鹹豐十年(1860年)至同治二年(1863年),太平天國戰火起,寺院被毀殆盡,僅壹塔孑然獨立。1978年,在瑞光塔中發現了壹個1米多高的木函。而木函被發現極為偶然。

1978年4月12日,當地的三個小學生利用暑假相約去瑞光塔玩耍,當時的瑞光塔沒有人看管,所以幾個小學生就上了佛塔上面。在他們來到佛塔三樓時,有幾只鳥在屋檐下飛來飛去,然後他們在屋檐附近發現了鳥巢,幾個人商量壹起掏鳥蛋,卻在無意間摸到了壹塊松動的塔心磚。他們掀開沈重的磚龕,發現下面是壹個黑黝黝的地洞。黑洞可以允許壹個人進入,孩子們不由得有點害怕,但是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幾個學生還是進入了黑洞中,在洞中的暗室中他們發現了壹個1米多高的“黑箱子”,壹個沈睡千年的國寶級文物真珠舍利寶幢就此重見天日。

聞訊趕來的文物專家打開“黑箱子”,裏邊裝有壹個銀杏木制作的內木函,四面彩繪著四大天王的形象。彩繪內木函高124厘米,用銀杏木做成,木函的內壁上寫有“大中祥符六年”,也就是公元1013年。 木函非常精致,文物專家壹看就知道得寶了,可是將這個木函打開,在場的文物專家們都楞住了,原來真正的寶中之寶,藏在這個木函的裏面,到底是什麽樣的稀世珍寶,這個稍後再說,還是先來看看這個繪著四大天王的大箱子。

毫不誇張的說,看過銀杏木彩繪四大天王像內函,妳就會理解“買櫝還珠”這個成語。

外壁畫有彩繪四天王像,比例均勻,色彩豐富,人物面部表情誇張生動,氣勢雄壯,具有真實感和運動感。在用筆和著色方面,都繼承了唐代吳道子壹派的畫風,其行筆如行雲流水,墨渾厚雄健,用柳葉描法,使線條流暢而富有變化,衣帶間透露出“吳帶當風”的意味。著彩則略施微染,輕拂丹青。畫面以勾勒為主,借木板本色作為人物本體施彩。珠丹石綠粉白僅用於衣飾、甲胄、兵器等身外之物的著色,造成厚重妍麗而古樸的色彩效果。畫家的高超技藝,使整幅畫達到了近乎完美的境界。

此件內木函所繪四大天王皆作英姿勃勃之武士相,其中東方持國天王多羅咤,右手叉腰,左手持劍,收背挺腰,雙目圓睜,嘴角緊閉,似欲騰躍狙擊;

西方廣目天王毗琉博叉頭戴鳳盔,手持斧鉞,弓腰挺腹,豎目雷吼,虬須飛動,似將迎誅敵魔;

南方增長天王毗琉璃左手持槊(shuò長矛),豎立於身左,右手下揮,怒發沖冠,雙目圓睜;

北方多聞天王毗沙門神情肅穆,手擎佛塔,祥雲繚繞,雙目凝視,唇齒微啟,似正念咒作法。

東西南北四大天王個個威武雄壯,顯示無窮神力,在他們的腳下,均踏踩二夜叉,這些邪鬼有的頭頂肩承,有的跪負背荷,或馴、或詐、或戾、或謅,姿態不壹,神情各異,更烘托出四大天王的雄偉氣。雖木函彩畫縱不過124厘米,但人物刻畫栩栩如生,形神兼備,與同時發現的《雕版印刷<大隋求陀羅尼>經咒》四角所繪天王像為同壹形制。

彩繪四大天王像內木函雖歷經千年,但依然五彩斑斕,氣勢不凡。僅盒子就如此珍貴難得,可以想見裏面是有多麽罕見的寶物。下面就到了揭曉蘇州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的時刻了。

當幾位專家打開精美的“盒子”,看到木函裏面的東西,壹個個地全都楞住了。木函裏的東西,是寶貝中的寶貝——北宋真珠舍利寶幢,這是壹個存放舍利的容器。造型之優美、選材之名貴、工藝之精巧都是舉世罕見的。

寶幢的主體用楠木構成,分須彌座、佛宮、剎三個部分。

須彌座呈八邊形,象征著佛教中的八方天,分三層,包括底座,須彌海及須彌山。底座四周置有八只神態各異的小銀獅,造型生動。須彌座通體描繪寶相、纏枝圖案,中間束腰,上面環繞著木質描金勾欄。

欄桿內雕刻的就是須彌山海,波濤洶湧的海浪中托起壹根海湧柱,上面即為須彌山。壹條鎏金銀絲穿珠九頭龍盤繞於海湧柱,傳說是龍王的象征,掌管著人間的旱和澇,金絲編制的龍爪、龍須清晰可見。

海面四周升起八朵描金木雕祥雲,“四大天王”站立在雲端之上,手持各種武器,氣勢非凡,而站在他們邊上的“四天女”則是溫柔美麗,阿娜多姿。

被托起的須彌山上,分別站立著木雕八大護法天神,姿態各異、裙帶飛揚,給人靈動之美。天神中間所護衛的,就是寶幢的主體部分——佛宮。

佛宮中心豎立著壹座寶藍色八角經幢,八角上分別以真、草、隸、篆書陰刻梵語“南無摩訶般若波羅密”,意思是“大智大慧可到達彼岸樂土”,可以猜想,寶幢的秘密就在這個經幢中了。

經幢是中空的,內置兩張雕版印大隨求陀羅尼經咒,以及壹只淺青色葫蘆形小瓷瓶,瓶內供奉有九顆舍利子。

佛宮外有八根殿柱,柱上承八角形鬥拱梁房殿頂及戧角。華龕上罩壹八角形金銀絲串珠華蓋,蓋上有鎏金銀絲編小龍八條為脊,做昂首俯沖狀,代表著八大龍王。八角垂寶花瓔珞,穿以珍珠,綴珊瑚珍珠瑪瑙。殿頂又有丹漆佛龕,龕內置金雕細頸寶瓶,表面浮雕觀音、童子,四面雲紋為底,間以飛天、鳳凰。

華蓋上部為剎,以白玉、水晶及金銀制成。八條銀鏈從剎上垂下並與華蓋八角相連。剎頂是壹顆直徑為3.4厘米的大水晶球,四周飾有銀絲火焰光環,寓意為“佛光普照”。

至此整座寶幢被裝扮得璀璨奪目,令人流連忘返。

真珠舍利寶幢造型之優美、選材之名貴、工藝之精巧都是舉世罕見的。制作者根據佛教中所說的世間“七寶”,選取名貴的水晶、瑪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銀等材料。

制作工藝上,運用了玉石雕刻、金銀絲編制、金銀皮雕刻、檀香木雕、水晶雕、漆雕、描金、穿珠、古彩繪等十多種特種工藝技法,凝聚了許多能工巧匠的智慧與心血,是壹件稀有而珍貴的宗教藝術品。

十七尊木雕的神像更見當時制作者的功力,每尊佛像高不足10厘米,雕刻難度極大,天王的威嚴神態、天女的婀娜多姿、力士的嗔怒神情、佛祖的靜穆莊嚴,均被雕刻得出神入化,可謂巧奪天工,精美絕世。

從真珠舍利寶幢身上,人們可見五代、北宋時期蘇州工藝美術的繁榮和精美,同時也可見五代、北宋時期吳人高度的審美水準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這個真珠寶幢因為太過貴重,是不放在蘇州博物館展出的,而是深深地藏在了地下室的保險櫃內,據壹位曾經看過真珠寶幢分層組裝的人士透漏,這個真珠寶幢壹***鑲嵌了4萬多顆珍珠,可以被分體保存,如有需要,能夠壹節節地組裝到壹起,最後形成了壹個集水晶、瑪瑙、琥珀、珍珠、檀香木、金和銀等眾多寶貴材料於壹身的奇寶……

1978年下半年,蘇州工藝美術研究所專門成立了真珠舍利寶幢復制小組,用了近壹年時間才成功復制寶幢,但復制件在某些工藝上,仍無法達到原件的水平,足見當年工藝的精妙,令當代工藝大師們都無法企及。

可惜的是,當年真珠舍利寶幢被交到文物專家手中時,有部分損壞,根據目前所掌握的有限資料,尚無法考據出寶幢的制作者是誰,也無法考據出其中供奉的舍利子是屬於哪位高僧的。

寶物發現所在地瑞光寺塔,初名普濟禪院,坐落於江蘇省蘇州市城西南的盤門內,因塔內曾經出現五色佛光而得名。這件北宋真珠舍利寶幢的出土,證明瑞光塔是在北宋真宗年間重修的。也反映出宋代江南地區手工藝技術的繁榮和精美,以及宋代高超的審美水準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在瑞光塔第三層塔心的磚龕內還發現了壹批五代和北宋初期的珍貴文物,如五代時的銅質鍍金塔兩座,宋代的地藏、觀音、如來佛菩薩像九尊,木刻印刷和碧紙金書的經卷120余卷。

宋嵌螺甸經箱

經箱為木胎,髹黑漆,通體用天然彩色螺鈿鑲嵌成各種圖案,雍容華貴。經箱蓋上面分布著三朵團花,中間鑲半圓形水晶,並點綴五彩寶石。四周斜坡和邊沿嵌有瑞花、菱形環帶花紋間以蝴蝶和飛鳥狀鈿片。臺座采用須彌座形式,設16個凹形臺門,中有堆漆描金瑞草,金碧輝煌。珍貴的碧紙金書《法華經》就是被悉心存放在這件黑漆嵌螺鈿經箱中,千年之後重現天日。

宋雕版印刷《妙法蓮華經》

此經書用泥金書寫,金泥指得是將水銀和金粉混合成泥狀物品,它所搭配的紙張為藍色,又被稱為“碧紙金書”。

碧紙就是磁青紙,使用靛青染料染色而成的紙張,這種紙張的制作過程非常繁瑣,需要從蓼藍的莖葉處提起木藍素,經過長期發酵後,由糖與稀酸作用遊離出酚後縮合成靛。在明萬歷20年時,磁青紙壹張價值壹錢銀子,而當時壹錢銀子可買2瓶燒酒,不然就是白面10斤或鐵釘5斤,磁青紙可說是當時最貴的紙了。

五代銅質鍍金塔

塔為四方形,可拆卸,整個塔身雕刻系印度風格,各面刻有佛教故事,蕉葉形插角外側***刻故事三十二則,內側分立四大天王像。

宋銅十壹面觀音

觀音像立於束腰蓮花臺上,壹腳向側前略伸,身穿天衣,壹條飄帶輕輕搭在右手上,左手持壹寶瓶。全身配有瓔珞、耳珰、頸飾、胸飾、臂釧、腕釧等各種珠寶佩帶裝飾,壹條珠鏈從項頸處斜長至足背。

瑞光塔出土的這些寶物都被保存在蘇州博物館,這些重見天日的國寶,向世人展現了壹段輝煌的 歷史 ,也展現了壹代工匠的智慧和技巧。

下壹期,我們還會繼續說說蘇州博物館的另壹件鎮館之寶。歡迎大家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