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鞭是什麽樣子的
馬鞭有不同類型,包括盛裝舞步鞭、普通馬鞭、昂貴的馬鞭和調教鞭等。
看過京劇的觀眾,都知道馬鞭在戲裏是作為“馬”的象征。可是有時候也會把它去派別的用處。例如《小放牛》裏的牧童,在臺上表演放牛的姿態,他手裏拿的這根馬鞭,就只能代牛不代馬;不過因為它叫馬鞭,因此給“馬”占用之時較多。
馬鞭的樣子,可分為兩式:壹種叫“麻衣柄”,柄以麻皮制成,柄端穿有小繩圈,以備演員的無名指套進去,便於舞動;作為鞭子的細藤桿子,外用絲線、麻皮繞出花紋,掛下五綹絲線的馬纓;
這種馬鞭,約計兩尺二三寸長,紮得十分結實。另外壹種叫“金漆柄”,柄是木制,塗上金漆,尺寸比麻衣柄的稍短,而且只有三綹馬纓,用到手裏,份量要比前壹種輕些。
早前,有人把這兩種馬鞭,劃了南北之分,稱“金漆柄”為北派,“麻衣柄”是南派。當時分別的原因,是為了北方演員,多數用的金漆柄馬鞭,像譚富英演《捉放曹》的陳宮,馬連良飾《桑園會》的秋胡,在臺上給觀眾所看到的馬鞭,就是金漆之柄、三綹馬纓。
至於常在南方演出的藝人,如周信芳、蓋叫天等,在戲裏所使的馬鞭,都是五綹馬纓的麻衣柄。到了今天,這種說法,已經不再存。但從戲裏看到,我們可以這樣講,金漆柄用於唱工,麻衣柄用於做派。
由於受到舞臺的限制,京劇中用馬鞭代表了馬匹。馬鞭的顏色可以代表馬匹的顏色,比如白馬鞭代表白龍馬,黑馬鞭代表烏騅馬,黃馬鞭代表黃驃馬。演員通過馬鞭的揮動和身體的起伏、翻騰,形象地表現出馬匹的飛奔騰躍和人物在馬背上的顛簸。這是中國戲曲獨有的壹種虛擬化表現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