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位開國大將中,只有徐海東沒參加解放戰爭,為何卻能高居第二?
有的朋友熟知解放戰爭 歷史 ,對各野戰軍將帥、戰績如數家珍,卻會發現壹個問題:1955年全軍授銜時,壹些不熟悉的名字成為了大將、上將,排名還很高;而壹部分在解放戰爭中功勞很大的將領,似乎軍銜卻並不高。比如提到徐海東,就有不少朋友感到陌生,這位在解放戰爭時幾乎聞所未聞的將領,55年卻僅居粟司令之後,位居開國大將第二位。
如果了解壹下我軍發展史,就不會對此感到奇怪了,徐海東授予大將軍銜壹點都不高。應該說在紅軍時期,徐海東對紅25軍及整個人民軍隊的貢獻都非常大。徐海東軍政全能,既有戰役指揮謀略,又擅於管理和壯大隊伍。他率領紅25軍經過長征到達陜北,除了三個主力方面軍之外,紅25軍可以算是第四支參與過長征的我軍主力部隊。
而在長征過程中徐海東指揮得力統兵有方,部隊到達陜北之後,竟然把3000多人的規模發展到4000多人,且經費充盈士氣高昂,是唯壹壹支長征中實力不降反增的主力部隊,給了整個紅軍隊伍極大的物質和信心保障。後來以徐海東的紅25軍為基幹,壯大為紅15軍團,徐海東親自擔任軍團長,隸屬中央紅軍。
紅25軍到達陜北,比中央紅軍到達的時間要早,提前與陜北紅軍取得了聯系,並且經過奮戰鞏固了根據地,為元氣大傷的中央紅軍提供了保障,使其到達陜北後能夠好好休整並恢復實力。徐海東及紅25軍為鞏固和保護中央立了大功,中央紅軍到達陜北時,缺衣少糧,經費嚴重不足,為了維持中央紅軍的規模和生存發展條件,徐海東慷慨解囊,把他的大部分經費五千銀元拿出來,供給主席率領的中央紅軍部隊,並且將大量的先進武器以及新式的棉被、服裝用來保障中央紅軍,紅25軍自己卻用舊的裝備、物資。
徐海東將軍要求他的軍需官,絕對不可以把過期的藥品及老舊棉服、舊武器給中央紅軍,要優先保障中央紅軍的彈藥儲備以及物資,這樣大度的高級指揮員,在我軍 歷史 上是非常難得的。雖然說徐海東本人也是紅軍將領,但是能夠優先考慮其他部隊,保護中央先人後己的做法,還是非常值得稱頌,他也壹直被主席評價為“對中國革命有大功的人”。
如果不是因為後期傷病原因,脫離隊伍進行治療休養,徐海東不會錯過整個解放戰爭。而在“打滿全場”的前提下,1955年評銜時,就徐海東及紅25軍的地位而言,他甚至是有可能“挑戰”壹下元帥軍銜的,畢竟抗戰時他就是八路軍主力旅長,再加上紅軍時期的特殊貢獻,沒有幾個大將能夠與之比肩。最終徐海東排在開國大將第二位,僅排在三野戰功卓著的粟司令員之後,這個排名是反映了徐海東的真實功績的,大將軍性情敦厚、寬以待人,在軍內威望極高,於1970年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