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音樂療法有哪些作用?

音樂療法有哪些作用?

音樂是使用音響,以旋律、節奏、和聲等表現手段表達人們對生活和客觀世界的認識、感受、情感與心境的壹種藝術。

音樂對壹些采用藥物治療效果不佳的疾病,如糖尿病、支氣管炎、神經衰弱、腰背痛、失眠等有極好的治療效果。

音樂可分為器樂和聲樂。音樂療法以器樂為多。悠揚悅耳的樂曲通過聽覺進入人體,其節奏、和聲能刺激腦神經系統,促使體內分泌壹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生化物質,如激素、酶類、乙酰膽堿等,具有愉悅身心、消除疲勞、減輕壓力、降低血壓、幫助消化、改善循環和增加血流量等作用,有助於提高人的免疫功能。

嬰幼兒常聽音樂可促進智力發展。孕婦聽音樂可以進行胎教,但壹定要慎重選擇經專家和技術監督部門鑒定合格的音樂帶,以防胎兒的聽覺等受到損壞。

根據國內外醫學臨床實驗,壹般認為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胃腸功能紊亂、疼痛、神經衰弱、精神萎靡、失眠多夢、心理障礙等身心疾病以及不良情緒用音樂療法有效。

但是,並非所有的音樂對人的健康都是有益的。有心理學家做過調查分析,發現以演奏古典樂曲為主的樂隊成員,心情大都平靜愉快,演奏現代風格樂曲的或是以此為主的樂隊成員,壹半以上的人脾氣急躁、患有神經過敏癥,還有人經常受失眠、頭痛、耳痛和腹瀉的折磨。國際噪聲致聾標準為90分貝。據測定,搖滾樂的音量為90~110分貝,迪斯科樂為104~114分貝,交響樂壹般在80分貝左右。耳科專家指出,整天播放強音響、快節奏、高刺激的音樂會造成感音性耳聾。

學者們還發現,尖聲刺耳的音樂會使神經系統受到強烈刺激,甚至破壞心臟和血管系統的正常功能,而經常欣賞浪漫派音樂的人性格開朗、思想活躍、反應敏銳、心理健康。所以,音樂療法運用的都是經臨床實驗證明有療效的音樂,壹般以舞曲、協奏曲、交響曲等體裁的古典器樂曲為多,或某些經典電影音樂、古典音樂小品、民族的民間器樂曲等輕快、流利的輕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