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漢武帝的三張面孔

漢武帝的三張面孔

妳心中的男神是什麽樣子?

有才有貌?能文能武?有安全感、正義感?

在南宋,有這樣壹位男神,即使按照現在女孩的標準看,他簡直可以說是壹個完美的存在:

論外貌,“其膚自碩,眼光有棱,紅頰青眼”;

論身材,“背胛有負,足以荷載四國之重”;

論武功,“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論豪情,“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

論柔情,“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樣壹位復合型人物,可惜他的人生有太多的遺憾。

他是辛棄疾,不光是男神,更是壹位英雄。

公元1140年,金國的鐵蹄踐踏著大宋朝的江山,大宋朝皇帝在奸人秦檜的蒙騙下繼續割地賠款,堅持抗金的名將嶽飛已經被處死,舉國上下,無壹人能挑武將之責。

這時,在濟南壹個小村莊裏,辛棄疾出生,從這裏開始了他的英雄夢。

辛家祖上是著名的武將,因父親早亡,辛棄疾從小就被祖父帶著出門,祖父辛贊是壹個有強烈愛國心的士大夫。當時,濟南已經成為“淪陷區”,辛贊在金人占領下的地方任職。

老人表面上為金國效力,但“身在曹營心在漢”,每逢公事之暇,常常帶著自己十分鐘愛的孫兒辛棄疾“登高望遠,指畫山河”,反復告訴他何處曾經是大宋的疆土,總有壹天要收復河山,祖父的教育和引導在少年辛棄疾心中播種下愛國思想的種子,成為他壹生的信仰。

從小在“淪陷區”長大,親眼目睹了人們生活的痛苦,好像是天命所為,辛棄心裏藏著復國夢,他勤練武術,刻苦專研兵法。在15歲、18歲時,祖父兩次讓他借去燕京科考時,沿途勘察地形,打探軍情,有計劃的為日後收復大戰做準備。

1161年,金國大肆舉兵南侵宋朝,各地人民趁機反抗。22歲的辛棄疾文武全才,他聚齊了壹支兩千多人的隊伍,毅然舉起了抗金的義旗,後投奔山東境內規模最大的壹支起義軍,帶頭人叫耿京。

耿京的部下全是武夫,他見辛棄疾才兼文武,十分歡喜,讓他負責文書工作,並把帥印也交予保管。

當時,起義軍中有壹個和尚叫義端,是個奸詐的小人,他暗暗偷走辛棄疾保管的軍中大印,想要獻給金人換取榮華富貴。義端的如意算盤打得很好,但沒等他逃到金人的大營中,就被辛棄疾追上了,三下五除二,便把義端擒住,手起刀落,便送叛徒入黃泉。

這之後,耿京對辛棄疾更加器重和信任。

1162年,辛棄疾作為起義軍代表奉命南下,和南宋朝廷商談歸附之事,沒等他回來,叛徒張安國就殺害了耿京轉投金人。辛棄疾聽後悲痛萬分,快馬加鞭回到山東,振臂壹揮,他帶著五十個勇士硬闖濟州五萬人之眾的金兵大營。

領了賞、封了官,張安國正在得意地喝著酒,他萬萬沒想到,帳外的“老朋友”直接把他五花大綁,擡起來、捆住、帶走。等到金人回過神來,辛棄疾已經在投奔宋朝的路上了。

壹戰封神,辛棄疾的這壹系列傳奇式的英雄行為,轟動了南宋朝野,鼓舞了所有人,就連壹直在南方茍且偷安的高宗皇帝也禁不住為之“三嘆息”。

辛棄疾南歸這壹年23歲,他滿懷希望的入朝聽命,想象著入仕以後能在南方有所作為。只是這位少年英雄沒有想到,此後的仕宦生涯是如此曲折而坎坷。

辛棄疾,長輩給他起名時,抱有了美好的祝願,希望他無病無災的健康成長,他也沒有辜負長輩的期許,長得肩寬背厚,健壯得如同猛獸壹般。我們想到了另壹位名將,霍去病,同為驍勇善戰的名將,霍去病遇到了賞識他的漢武帝,而辛棄疾就沒有那麽幸運。

辛棄疾與南宋的關系就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南宋朝廷是壹個極端腐朽、軟弱無能的政權,“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壹夕安寢”,皇宮貴族全都沈迷於暫時的安樂中。

辛棄疾不顧自己官低職微,越級上書,他滿腔熱忱的書寫了《美芹十論》,直接上呈給宋孝宗,但石沈大海,杳無音信。

作為壹個從北方淪陷區南下的“歸正人”,辛棄疾不斷受到南宋朝廷的猜疑、歧視、排擠甚至誣陷迫害,當權者明知他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是不肯重用他。

不把他當自己人,於是就把他外放地方官,哪裏有麻煩、哪裏有困難就讓他去哪裏。

換作壹般人,早就心灰意懶、趨利避害了。但辛棄疾不是壹般人,他是眼裏有光,心裏有夢的英雄。

在宋朝認為棄之不足惜的滁州,半年時光裏,辛棄疾讓流亡的百姓大量歸來,小商販活躍起來,經濟繁榮了,荒陋沈悶之氣壹掃而空。

到江西,南宋政府派上萬兵力都不曾打敗的茶寇,在辛棄疾極為內行的軍事部署和打擊下,茶商軍很快陷入劣勢,剿匪搞定了。

在湖南,辛棄疾成立了地方武裝“飛虎軍”,成為當時沿長江邊境裏各地方軍中最勇猛的壹支軍隊,其赫赫威名,連金軍聽了都要退避三舍。

勸農興商、平盜鎮匪,糶米救災,建軍練兵。每到壹處,辛棄疾總是盡心盡力,規則內,他把長袖揮舞到了極致。

但辛棄疾想要的是抗金救國,恢復大業是他執著的追求,不論官大官小,也不論在何地為官,他都時時在心裏牽掛著自己的夢想。

每壹個地方,每壹個官位,都是匆匆來去,不但讓別人眼花繚亂,辛棄疾本人也深深感覺到轉徒頻繁。他前後被調動四十多次,每次在任短則幾月,長則不過兩年,就在這不停的奔波中,時光壹點點地流逝,曾經那個意氣風發的英雄少年,也慢慢變老了。

馬爾克斯說過,人並非日漸老去才停止逐夢,而是因停止逐夢才日漸老去。

辛棄疾35歲了,多年來,他在官場備受冷落,長期輾轉,滿腹經綸沒法施展,眼看北伐收復中原遙遙無期,妳叫他怎能平靜?

楚天千裏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

——辛棄疾《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看著北方沒有收復的土地,辛棄疾好著急啊!他看著自己不曾沾染敵人鮮血的寶刀,恨不得把亭上的欄桿都拍遍了,也沒有人懂他的心意。

在長達四十多年的時間裏,南宋朝廷壹直對金國畏敵如虎,對金人壹直采取守勢,無人敢言戰。辛棄疾大半輩子的光陰剛好與這四十多年的抗金低潮期相終始,在那樣壹種低迷、壓抑的政治環境中,他的抗戰主張和恢復言論自然不會被采納,在政治上、軍事上自然也不會有所作為。

虎落平陽被犬欺,1181年,辛棄疾被彈劾罷官,這壹罷,就罷了十年。他被迫仙居,刀弓掛壁,南宋朝廷終容不下壹個想要救國復國的辛棄疾。

此後,南宋的壹個政治家、軍事家轉變為壹個文學家了。

辛棄疾開始隱居生活,他建造了稼軒居,時常把自己想成陶淵明,山水田園間,是辛棄疾政治生涯受挫而被迫無所作為的壹個痛苦而寂寞的時期,但同時又是他文學創作上獲得豐收,奠定他在南宋詞壇第壹人地位的關鍵時期。

這塊鋼變軟了,百練鋼,也有繞指柔的時候。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裏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 ——辛棄疾《清平樂·村居》

“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辛棄疾這個硬核詞人也會有清麗婉約時,看到鄉下人的悠閑生活,喝酒談笑的老頭兒老太太,臥剝蓮蓬的小屁孩兒,他用傳神的詞句組成壹幅優美的田園畫,辛棄疾有壹雙發現美的眼睛。

醉裏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辛棄疾《西江月·遣興》

?

喝喝酒,解解愁,發發牢騷,起身想要離開,怎知腳下不聽使喚,壹不留神倒在松樹旁,迷迷糊糊看著松樹,問:我這醉態怎麽樣?是不是很帥?暈暈乎乎發現松樹搖晃著,好像要來攙扶自己,不用!我自己能站起來,誰都不用扶,妳壹邊呆著去!壹個倔倔的老頭兒,這醉態、狂態,多麽活波可愛啊!

辛棄疾是個有大智慧的人,在紛紛擾擾的生活面前以各種面孔應對,在詩詞裏,當然就更加千姿百態了。

隱居生活表面上淡泊平靜,風流瀟灑,實際上辛棄疾的心裏卻時時烈火炎炎,他本是壹個氣壯如山的英雄人物,思想苦悶時,他的戰鬥性格也未曾有絲毫削弱,連做夢都在想著自己的戰鬥生活,“夢裏吹角連營”,只是壹覺醒來“可憐白發生”。

1203年,64歲的辛棄疾被重新任用,他最後壹次為國拼搏的機會來了,這位愛國者疾速就任,“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年紀大了又如何,照樣能上戰場殺敵,然而南宋朝廷並不是真正信任和倚重他,只是覺得辛棄疾人氣太高,為了北伐裝點門面而已。

老英雄滿含悲憤和遺憾離開了抗金前線,他的絕望可想而知。

等到1207年秋天,朝廷想要再重新起用辛棄疾時,他已病入膏肓,不久後,這位大英雄、大文豪就與世長辭了,終年68歲。

彌留之際,聽說宋軍北伐失利,金軍南下,老英雄的心被深深刺痛,他回憶自己曲折的壹生,有感於“大仇不復,大恥不雪,平生誌願百無壹酬”,不覺心潮澎湃,悲憤難抑。忽然間,他掙紮起身想要摘下墻壁上懸掛的寶劍,但力不從心,只好運出最後壹口氣大呼:“殺賊!殺賊!殺—賊!”然後重重地仰倒在病榻上。

上馬提劍能殺敵,下馬握筆能賦詞的辛棄疾,帶著無窮的遺憾走了,沒能馳騁沙場,沒有護國復國,想了壹生,盼了壹生,終究落了個抱憾終生。

這位曾經歷任宋朝多處封疆大吏,願為國家九死不悔,晚年官至兵部侍郎的壹代名公,竟然“家無余財,僅遺詩詞、奏議、雜著書籍”。

“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有人說,不經意翻過的書,劃過的句子,背過的古詩,是那個人的壹生,讀書時,學的是文學,再回首,學的是人生。

書本太薄,說不盡英雄的壹生;歷史太短,道不盡先祖的傳奇。

歷史老人的確愛開玩笑,辛棄疾這個名字,按他本人的初衷,是應該被寫進中國政治史和軍事史的,結果,天不從人願,他被濃墨重彩地寫進中國文學史,幸乎?不幸乎?

也許,他的詩詞是他未能如願理想的延伸和替補,那壹句句,是英雄豪傑心靈史最真實而生動的記錄。

很高興與妳相遇,更多精彩好文歡迎關註自媒體: 無物永駐 ,多平臺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