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怎麽看中國?
想想那也是給自己的國家作了點兒貢獻。
總的來說,日本對中國人,讓人感覺不如在歐美國家友好。這裏面除了中日之間的歷史恩怨,還有些文化地理因素。日本是壹個單壹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極少(主要是北海道的蝦夷人),基本都是Yamato族,所以它有著心理排外的傳統,對於外國人缺乏兼容,這就無論妳是哪國來的了。日本要求外國人“入鄉隨俗”,而在多民族的中國,或者移民國家的美國加拿大,外國人的價值觀和民族習慣普遍受到尊重。對於文化的多樣性,日本人的理解遠不如中國人充分。
至於對中國人總體,有些日本人的確帶著不友好的看法。
說起來,這些不太友好的日本人中,下層的日本人多是因為在日打工的中國人能吃苦,搶了壹些日本藍領的飯碗。而且近來新聞中出現過數起中國人參與的“強盜集團”搶劫案件,影響了中國人的形象(日本新聞中頻頻出現“中國人強盜集團”的報道,倒並不能證明在日中國人犯罪率有多高,記得那句名言麽?“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而國人的壹些習慣比如大聲談笑,不太講究衛生等等日本人無法接受。日本是個小心眼兒的民族,這些東西他們都很在意,用放大鏡放到報紙上,就制造了壹種對於中國人的排外情緒。高層的日本人不喜歡中國,則是另有原因,因為近年來中國的發展太快了,快得讓日本人失去了在亞洲的優越感,不由得產生種種醋意。從地緣政治角度,“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中國的崛起讓日本感到了競爭的威脅,這個薩覺得倒是有些道理。
有兩種日本人對中國印象不錯。壹種是比較老的日本人,他們親中的比較多,這和二戰後中國 *** 對日本壹直采取寬厚的政策有壹定關系 -- 這麽說可能會引起很多爭論,但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有道理的。比如日本政界的明星,公明黨的靈魂池田大作,就是有名的親華派。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在他的政治組織創價學會裏,還不時能找到某些文革時期個人崇拜的影子。2001年我曾經到神戶去參觀公明黨組織的以周恩來生平為主體的展覽,等待入場的日本人在街上排成了長隊,多半已經上了年紀。另外壹部分日本人就是近年到中國去過的日本人,看過北京上海後對中國油生敬畏的感覺。我的鄰居南先生經常去中國,他就特別感慨每次去中國感受都不壹樣,對比日本幾年壹個超級市場的貨架子都不換個地方的“平穩”,中國的發展太快了。南先生去中國的行李越來越少,二十幾年前是大箱子 C 裏面裝的都是禮品,從電子表到圓珠筆;十年前是小箱子,帶幾件換洗衣服,日常用品;現在?甩著十個紅蘿蔔就去了。“中國有什麽買不著的東西呢?還便宜。” 南先生如是說,連錢都不用帶,到處都能用信用卡。只是現在每次去,都要為給中國的朋友帶什麽禮物而頭疼。但是,沒去過中國的日本人,則很多認為中國是蠻荒之地,只有那些衣衫襤褸,面有菜色的照片才能反映中國的現實,這就讓人啼笑皆非了。
“我對中國有很深的感情,中國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在那裏生活過很多年,夢裏常常回去的。” C 在大阪中日友協工作的某日本老人如是說。不過,後來了解到此公原來是侵華日軍的壹員,薩覺得對這種“感情”,還真得有三分警惕。
“在中國, *** 也組織‘春鬥’麽?”― 修車的年輕日本工人發現我是中國人後,天真好奇地問。“春鬥”,就是每年三四月間,傳統日本企業薪水調整的時間,日本工人會采取 *** ,......>>
問題二:普通的日本人是怎麽看中國和中國人 在日本呆過幾年,普通日本人還是比較友好的。與咱們大多數人想的不同,大多數日本人對於中國並不了解。而且越是經濟發達的國家,對於咱們中國人所熱衷的談論國事、指點江山都沒有什麽興趣。誇張壹點說,他們最關心的是自己家和自己公司周圍壹公裏左右的事,除此之外基本與他無關。
比起中國人,日本人顯得比較死板,比較“呆”。任何事基本都是按部就班。即使中日之間有很深的矛盾,如果在日華人需要辦事,也仍然會照章完成。
問題三:日本人如何看中國的? 10分 1.中國經濟落後.貧富差距大.貪官太多
2.中國驕傲.日本戰敗之後.中國拍的抗日戰爭片不是多.而是非常多.打開電視百分之八十都是戰爭片.而且翻版看
3.中國人自私.只認為自己好就行.不團結
.看不得別人好.
4.人均素質底下.
問題四:看看壹個日本人是怎樣評價中國及自己的國家 《中國人的智慧》是日本出版的關於各國人民之智慧的系列叢書的壹部,還有《日本人的智慧》,《美國人的智慧》等。本人讀了《中國人的智慧》之後,感到從外國人的角度看中國人,可以看到壹些中國人自己不易發現的問題。所以摘譯出該書的壹些片斷,請大家看看日本人是如何看待中國人的。 作者簡介:《中國人的智慧》的作者松本壹男,1925年出生於臺灣,東京大學畢業。多年從事中國學以及金融方面的研究。著書有《 *** 評傳》,《周恩來的處事之道》,《三國誌中的座右銘》,《中國人和日本人》等。 [譯文摘要]壹個國家的國民性或者壹個民族的性格,可以說相當程度取決於其國家的自然環境以及長期經歷的歷史經驗。打開地圖立刻可以發現,中國東面臨海,西,南,北三面與其他國家接壤。其陸地上的壹萬多公裏的國境線是人為劃分的,所以很容易被侵犯。不要說國境被侵犯,中國還有過整個國土全部被其他民族侵占的歷史,五胡十六國、元、清等就是例子。這對於四面由海洋所保護、歷史上只經歷過壹次被外國軍隊占領歷史(指二戰後日本被美軍占領)的日本人來說是無法想象的。對於有復雜多樣歷史境遇的中國人來說,自然應該具有獨特生活智慧。 對於中國人來說,以下的氣質較為突出: 1,忌諱戰爭。因為中國人經歷過多次被侵略之苦,所以也很厭惡去侵略別的國家。 2,大國意識強、認為自己國家的文化最好並以此而自負。 4,陰郁,外人難於了解其內心。 5,憨厚,忍耐力強。 6,保守,不易改變。 7,生活節奏比較緩慢。 總之,在嚴酷的環境中經歷了數千年磨煉的中國人比較缺少樂觀的精神。下面從壹些側面來探討壹下中國人所具有的獨特智慧。 “慢慢兒來吧“--中國人的生活節奏 本世紀初以乘船為主要交通手段的時代,初到中國港口的外國人都對在港口幹活工人的勞動節奏,尤其是勞動號子的節奏感到吃驚。被稱之為“苦力“的中國工人,喊著慢得沒法形容的勞動號子在勞動,因為拍子節奏遲緩,與之相配合的手腳動作也就慢騰騰的了。打個不恰當的比喻,就象清晨中國公園裏打太極拳的節奏差不多。看到如此情景,平時習慣於快節奏的日本人會目瞪可呆地感到:“這個國家的人,怎麽會這麽悠閑?“對於急性子的日本人來說,中國苦力們的慢節奏的勞動被認為是故意偷懶。舊上海日本人乘人力車時,總是揚著拐杖用日式中國話大聲喊:“快快的!“。因為急性的日本人壹登上人力車便想盡快到達目的地,所以人力車夫們很討厭搭日本客人。在舊滿洲煤礦及港口,常常可以看到日本工頭甩著鞭子對苦力們喊:“快快的!“。因此除非給相當高的工錢,中國的苦力們都不願在日本工頭手下幹活。 當時在中國的日本企業家們,即使不懂其它的中國話,也絕對懂“慢慢的“這句話。並把其作為形容中國勞工的詞語。其實日本人並不懂,苦力們乍看上去象偷懶似的慢悠悠的勞動,是他們進行長時間持續勞動的智慧。象日本工人那樣的蠻幹,身體往往支撐不住。 中國人不僅日常生活的節奏慢、作商業買賣也是慢騰騰的。香港、深圳不動產的出租契約,期限是三十年、四十年,甚至還有長達“九十九年“的。對於出租契約壹般為二年或三年的日本人來說,只能認為這是在開玩笑。從中國人的走路方式也可以明白他們不慌不忙的生活態度,即使在北京、上海這種繁忙的大城市裏,也很難看到象日本人那樣壹路小跑似走路的中國人。 中國人甚至打仗也是慢騰騰的。三國時代,劉備率蜀國大軍攻入吳國,直逼夷陵。位於長江中遊北岸的夷陵是軍事和交通的要地,壹旦被突破,吳軍的根據地江陵......>>
問題五:《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國人》 我有幸認識過壹位我從心裏非常喜歡和尊敬的年輕的日本人。是他再壹次提醒了我,和人相處,無論他或她是哪國人都首先應從,都是相同的人,從壹個“人”的觀點出發去相處!去相互理解和體諒。
如果這個中國人足夠優秀,並能守規矩,抱著相互理解和尊重的心態去努力使自己融入日本社會的話是會贏得尊重和喜愛並得到幫助的。同時,日本比較尊重知識,看中能力。崇尚強者。
但大多數日本人可能會覺得中國人比較不太會掩飾,說話較直來直去,自我意識較強。遵守規章制度方面會略顯差壹些。他們心底裏還是日本人優先,更相信自己人。內外有別的意識根深蒂固,相當嚴重。加之由於歷史問題和文化的差異,總是會保持很大的距離,不容易吐露真心。
問題六:日本人怎麽看現在的中國? 這要看人,以安倍為領頭羊的領導人集團對中國成敵視狀態,另壹黨派的領導人對中國是友好狀態,至於日本民眾,還是很客觀的對待中國人,只要中國人別自己做出些丟臉的事情基本還是尊敬和友好的
問題七:看看日本網民怎樣看中國人 網上的評論,哪個國家都差不多,說啥的都有,就那麽回事兒吧。
問題八:日本人怎麽看中國女孩 日本人不看中國女孩,中國的女留學生在那邊勤工儉學拍出來的片子都是賣回大陸看的。
問題九:中國人眼中的日本人是什麽樣子的 年代不同了, 對日本人的看法 也不同了。50歲以上的人對日本鬼子(對日本人的統稱),恨之入骨,現在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崇洋 *** 到連日本人都親的沒法了。這是壹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