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價已大幅回升,但為何仍在“磨底”?5月底,豬市或遇“轉機”
近期的豬市可謂是撲朔迷離。
先說幾個好消息:
壹是自4月底開始,豬價壹路上揚,到當前為止,全國生豬均價已經回升到了7元/斤以上,可謂是今年以來的最好狀態了。
漲幅較大的地區例如廣東,壹度突破了9元/斤的大關,不過廣東的猛漲壹方面廣東是豬肉消費大省,而且廣東之前發布了生豬禁運令,從5月1日起,暫停外省屠宰用生豬(種豬、仔豬除外)調入該省,這對廣東地區的生豬供給產生壹定影響,從而帶動豬價走高。
二是豬糧比價也結束了連續數周處於壹級預警區間,已經向6:1回升。
三是從5月份開始,飼料價格有所回落,多家飼料企業宣布降價,普遍降幅在75-200元/噸。
這主要受益於近期國內釋放大豆儲備,以及進口大豆到港增多等因素影響,使得國內豆粕供給緊張的局勢得以緩解,豆粕價格不斷回落,有的地方甚至降幅達到了1000元/噸。
另壹方面,隨著新小麥陸續上市,玉米有騰庫傾向,也使得前段時間的玉米價格稍有回落,從而使飼料生產成本有所降低。
從以上3個方面來看,豬市確實正在向好的壹面發展,並且近日豬價又漸漸有止跌企穩的跡象。
不過,即便如此,新農觀認為,若就此判斷豬市即將進入“拐點”,恐怕過於樂觀。
或者說,雖然當前豬價已明顯走出低谷,但是整體仍在“磨底”中,只不過磨的這個“底”並不表現為價格的底,而是表現為另外2個“底”:
壹是產能未見“底”。
雖然從能繁母豬的產能來看,已經回歸到了正常保有量區間。
但是根據去年末的生豬存欄來推算,對本年度豬肉的產量影響較大。
去年末時,生豬存欄為44922萬頭,屬於歷史較高水平,這也意味著今年整體的豬肉產量並不會低。
所以從這壹點來說,生豬存欄的產能仍然處於高位,還遠未見底。
二是消費正在“磨底”。
與產能未見底相對的則是豬肉消費正在磨底。
壹方面是馬上進入夏季,天氣炎熱對肉類消費本身就有所抑制;而另壹方面,疫情散發,使得餐飲等繼續受創,整體豬肉消費仍處於底部階段。
而這壹“磨底”時期有多長?目前來看,至少短期內很難有太大改觀。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豬價的上漲壹方面是源於之前價格在底部時間已足夠長,再加上連續收儲的啟動,豬價回漲,豬糧比回升是必然事件。
另壹方面也提振了市場及養殖戶的信心,再加上疫情運輸不暢,使得生豬供給呈現短時偏少的現象。
但是顯然由於上述兩個“底”,難以支撐豬價再進壹步上漲,所以後續豬價將進入壹個新的尋找價格平衡的震蕩階段。
但為什麽說5月下旬可能會有“轉機”呢?“機”從何來呢?
這個判斷主要是基本5月份與3-4月份的壹個對比情況來說的。
根據農業農村部的公開數據顯示,去年11月份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減少了1.2%,因此對應的出欄量5月份環比4月應有小幅縮減,也就是說5月份的整體出欄壓力不會大於4月,甚至比4月要小。
而隨著消費相比前兩個月來說,壹是大家都有意識地進行儲備,購買數量有所增多;二是到5月下旬預計疫情總體得到全面控制後,食堂、餐飲等陸續恢復,對消費也有壹定支撐。
所以,預計5月下旬豬市壓力會有壹定減輕。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壓力減輕並不意味著迎來“拐點”,仍需謹慎對待。
歡迎收藏“新農觀”,壹起了解新時代下三農的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