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用八路軍標準建海軍陸戰隊 馬金島上首戰告捷
當美國人還沒有從珍珠港事件的打擊中恢復過來,對日作戰正處於困境時,壹名海軍陸戰隊軍官率領部隊,在太平洋的壹個小島上,贏得了美軍對日作戰的第壹次勝利,振奮了美國民眾的精神,成為家喻戶曉的英雄。這位軍官就是海軍上校埃文斯·卡爾遜。然而,誰曾想到,卡爾遜的勝利,是靈活運用八路軍遊擊戰術的結果。
跟遊擊隊翻山越嶺學本領
卡爾遜,1896年出生在壹個牧師家庭,16歲參加美國陸軍。 20世紀20年代,他被派往中國。自此以後,他幾度來華,與著名國際友人埃德加·斯諾成為好朋友。
抗戰初期,他以美國海軍情報官的身份再次來到中國。在上海,他遇見了老朋友斯諾。斯諾將自個剛剛完成的《西行漫記》送給他。從書中他曉得了 *** 、朱德、周恩來,曉得了八路軍獨特的作戰方法,對紅色根據地有了向往之情。他跟斯諾說:「我願意見見妳那「神壹樣」的人,我覺得搞清他們在西北紅區如何跟日本作戰是至關重要的,說不定將來哪天會用得著。」1937年12月初,卡爾遜幾經周折,來到了山西八路軍總部,見到了總司令朱德和政委任弼時。在此後20天的時間裏,他從兩位領導人那裏了解了八路軍的政治思想工作和機動靈活的遊擊戰術,他激動之極,決定和八路軍壹起生活,壹起戰鬥,學習遊擊戰術。
1937年12月26日,卡爾遜背著沈重的行囊,跟隨壹支八路軍部隊,在朱德的目送下出發了,他們的目標是山西前線。這支部隊過村莊,爬高山,機動穿插,巧妙迂回,每壹次動作都讓卡爾遜贊嘆不已。壹年後,這支部隊中的600人組成分隊,要執行壹項截擊日軍的任務,卡爾遜毫不猶豫地跟隨行動。這壹次任務十分艱鉅,分隊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趕往90多公裏以外的目的地。這天夜裏,分隊出發了。他們冒著嚴寒,越過深谷、森林和急流,以急行軍的速度向前奔襲。卡爾遜憑著往日在美國海軍陸戰隊練就的體魄,勉強跟上隊伍。
32個小時以後,分隊終於到達目的地,並出色完成了截擊任務。精疲力竭的卡爾遜驚奇地發現,雖然每個戰士都極度疲憊,卻沒有壹個掉隊的。他問壹個戰士:「妳怎樣能做到不掉隊?」戰士的回答令卡爾遜終生難忘。戰士說:「假如壹個人只有兩條腿,他會掉隊。但我除了有兩條腿,還有頭腦。我理解抗日戰爭的偉大意義,我曉得這壹次行動對整個戰鬥意味著什麽。」後來,卡爾遜又到了延安,八路軍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
和機動靈活的遊擊戰法,給他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
用八路軍的標準組建海軍陸戰隊
1942年2月,太平洋戰爭處於最艱難時刻,回國後的卡爾遜奉美國海軍之命組建壹支新型的海軍陸戰隊,專門擔負襲擊任務,稱「襲擊者」營。這個營需要從優秀的士兵中選拔隊員。卡爾遜壹直記著那位八路軍戰士的話,他決定把這支特殊部隊建設成八路軍式的隊伍。按規定,這支部隊的名額是1000人,而報名的誌願者就有3000人。卡爾遜決定依照自個特有的方式進行挑選。錄取的這壹天,卡爾遜對每壹個誌願者都提出相同的問題:「妳為什麽要打仗?這是壹場什麽樣的戰爭?我們為什麽而戰?」
回答是多種多樣的。有的說:「長官,我要打仗。」有的說:「我想快點到海外去,快點回來。」還有的說:「我就是想參加突擊隊。」對這壹類回答,卡爾遜非常不滿意。最終,他錄取了那些在回答問題時提到「為珍珠港雪恥」,「要教訓日本鬼子」,「要消滅法西斯,消滅軍國主義」的誌願者。
加利福尼亞的2月正值雨季,壹場大雨過後,聖叠戈附近的埃利奧特兵營壹片泥濘,1000人的「襲擊者」營在期待著卡爾遜的首次訓話。卡爾遜的第壹句話就令所有士兵大吃壹驚:「我們將和妳們同吃、同住、同工作、同戰鬥。我們心甘情願地放棄壹切特權。」隊伍中出現了輕微的騷動,士兵們從來沒有聽到長官說過這樣的話,因為這些話顛倒了美國軍隊的生活傳統。接著,卡爾遜描述了他們所要經受的訓練。他說:「妳們必須練得不用餐也不睡覺,壹天行軍50英裏以上;還必須學會在叢林中作戰,用各種武器在各種可以想象得到的位置上進行射擊。有那麽壹天,我
們惟壹的口糧是從日本鬼子屍體上搜尋出的食物。」最後,卡爾遜給他們講述了那支600人八路軍分隊的故事。從此以後,「襲擊者」營有了雄壯有力的營歌,有了體現「團結」、「協作」的口號,有了官兵同甘***苦的管理方式。卡爾遜贏得了所有官兵的信任,他被他們親切地稱為「老頭子」。
馬金島上首戰告捷
1942年8月9日,壹支由美國海軍潛艇組成的特遣小艦隊奉命悄悄地離開珍珠港基地,向西南3000公裏以外的吉爾伯特群島(今屬吉裏巴斯)駛去。潛艇上載著215名「襲擊者」營的官兵,他們要用打了就跑的八路軍戰術,去襲擊日軍占領的馬金環狀珊瑚島,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破壞設施,擒拿俘虜以及收繳檔案。
16日晚,潛艇到達了馬金島海域,可是,天氣突然變壞,海上風雨交加,波浪翻滾,給下艇登陸帶來了極大困難。卡爾遜登上瞭望塔,觀察了壹會說:「在這樣的天氣裏,日本人肯定毫無防備,我們正好可以出其不意。」他命令官兵立即乘橡皮船登陸。在波濤洶湧的大海上,橡皮船的引擎大多熄火了,官兵們憑借著平時在海浪中訓練的功夫,竭盡全力向海岸劃去,終於在17日淩晨5時30分登上了馬金島。
天開始放亮,晨霧漸漸散去,卡爾遜派出幾組巡邏隊,向不同方向出發,搜尋島上的日軍。不壹會,在島的另壹側響起了槍聲,原來是巡邏隊與日軍遭遇了。恰在此時,從樹林裏走出3個土著人,他們願意為美軍提供情況。卡爾遜了解到島上的日軍有二三百人,大多數集中於溫莊碼頭和吳吉關。還了解到,日軍在叢林裏布置了不少狙擊手。他立即用無線電通知潛艇,請求炮火支援。幾分鐘後,炮彈呼嘯著從頭頂飛過,在溫莊碼頭和吳吉關方向爆炸。
隨後,卡爾遜將部隊分成小股,用各種輕重武器,與日軍展開叢林遊擊戰。戰鬥整整持續了4個小時,附近島嶼的日軍水上飛機和零式戰鬥機趕來增援,它們對叢林進行瘋狂的轟炸和掃射,「襲擊者」營的官兵也開始與敵人展開了巧妙的周旋。卡爾遜則奔波於各個作戰分隊之間,用他特有的冷靜和沈著,在遠離基地、毫無退路的孤島上,激起戰士們戰勝敵人的信心。
下午5時,馬金島上的槍聲開始稀疏,日軍的抵抗越來越弱。7時30分,馬金島歸於沈寂,卡爾遜的任務完成,便率領部隊乘坐橡皮船撤回到潛艇。
此次戰鬥,「襲擊者」營以犧牲30人的代價,換取了消滅日軍300余人,摧毀小型運輸艦2艘,無線電站2座,水上飛機2架,破壞了全部軍事設施的戰果,贏得了太平洋戰爭爆發以來美軍的首次勝利。訊息傳來,美國國內壹片歡騰。《 *** 》和《時代》周刊都對此進行了長篇報道;《紐約先驅論壇報》則發表了社論,題目是《「襲擊者」卡爾遜》,給予卡爾遜和「襲擊者」營以非常高的評價。
後來,卡爾遜又率領「襲擊者」營參加了瓜達爾卡納爾島(今屬索羅門群島)戰役,同樣取得了不俗的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