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師範大學物理工程學院的研究生教育
物理工程學院1986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經過20多年的發展,目前擁有物理學壹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碩士點15個,已經形成了專業學位點較為齊全、學術型研究生和專業型研究生兼顧的研究生培養體系。擁有強大的研究生導師隊伍,現有博士生導師4人,碩士生導師23人,教育碩士導師11人。能夠開設高水平的博士、碩士研究生課程及專題講座,有豐富的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的成功經驗。指導教師目前承擔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部省級以上課題,研究經費充足。
學院具有良好的研究生培養環境和條件,具有先進的教學實驗儀器設備。其中超凈真空鍍膜室、電子束蒸發鍍膜、飛行時間質譜譜儀、分子束外延、計算機集群系統和掃描電子顯微鏡等大型儀器設備的設置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儀器設備總價值達2000余萬元。
學校圖書館和學院資料室圖書資料豐富,訂閱了Scicence,Nature,Physical Review系列,Applied Physics Letters,物理學報、理論物理通訊、中國物理快報等30余種中外文期刊;購買了APS,Springer,WorldSciNet,Elsevier,萬方,中國期刊網等多個學術論文、圖書數據庫,為研究生學習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十多年來,物理工程學院培養了壹批高質量的研究生,***畢業碩士研究生316人,全部獲得碩士學位。先後有 70多人考取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重點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博士研究生。目前***有在站博士後3人、在讀博士研究生10人、碩士研究生112人。
研究生已成為學院科學研究的重要力量。近5年來,研究生***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其中壹些發表在美國Physical Review等國際權威學術刊物上。有2篇論文被評為山東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獲山東省研究生科技創新成果壹等獎2項、三等獎1項,齊魯研究生學術論壇壹等獎1項,曲阜師範大學研究生學術論壇壹、二等獎***7項。
學院積極支持研究生外出參加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加大了與國內重點大學和科研院所的研究生聯合培養力度。近年來,我們還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郝柏林、孫義燧、吳培亨、葛墨林、薛其坤、高潔等全國知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指導科研和研究生教育等工作。
學院的研究生管理工作也在不斷完善。管理機構和人員日益健全,各培養環節都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建立了制度化、規範化和科學化的管理模式。
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向 專業 研究方向 光學 分子反應動力學 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 偏振光學與偏光器件 固體發光與光譜分析 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招生方向 專業 研究方向 專業 研究方向 課程與教學論 物理課程與教學論 光學 量子光學偏振光學與器件光電技術與應用 理論物理 量子信息理論粒子物理理論統計物理與復雜系統物理教育研究 物理電子學 納米薄膜材料與功能元件分子光譜學與環境光譜學光子學與激光技術 原子與分子物理 分子反應動力學原子分子團簇結構與性質激光與原子分子的相互作用 電路與系統 電子系統設計智能信息處理 通信與信息系統 無線通信光通信技術多媒體信息處理與通信 凝聚態物理 相變與臨界現象低維與強關聯系統凝聚態光電性質 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招生方向 專業 研究方向 教育碩士 學科教學(物理)、科學與技術教育 工程碩士 電子與通信工程 科學研究與重點建設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科學研究和重點建設得到了大力發展,取得了突出成績。現有理論物理省級重點學科和光學省級特色重點學科,擁有山東省激光偏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山東省激光偏光與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和信息功能材料與光電技術重點實驗室。
學術隊伍與研究方向
物理工程學院擁有壹支高學歷,職稱、年齡結構合理的研究隊伍,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6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3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5人,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4人。學校“161”人才二層次7人,三層次4人。科學研究覆蓋了物理學、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課程與教學論等多個學科專業,經過“十壹五”期間的建設,在偏振光學與器件、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統計物理與復雜系統、粒子物理理論、分子結構與激光技術、通信原理與技術和物理教學研究等方向,都取得了引人矚目的成績。
科學研究
2006年以來,物理工程學院科承擔了多項重要研究課題,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面上項目7項,青年基金項目7項,理論物理專款項目5項,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科研基金(博導類)2項,山東省重點科技攻關項目1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與企業單位合作項目5項。科學研究取得了突出成績,在Physical Review, Journal of Physics B,Physica A/C和物理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260余篇,其中被SCI、EI收錄170余篇,發表在SCI二區的論文18篇。取得了多項標誌性研究成果,獲山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山東高等學校優秀科研成果壹等獎2項,二等獎2項。為國家培養了壹批優秀專業人才,為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科技開發與應用
學院堅持產、學、研相結合,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科技開發並重。培養的碩士研究生與博士研究生大都成為國內外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學術骨幹和學科帶頭人;研制的三類偏光器件(激光偏光器件和偏光分束器件、延遲器件和退偏器件)產品達33個系列品種700多種規格,並已實現了產品的標準化、系列化和商品化,產品的主要技術指標達到了當前世界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產品的品種之多和規格之全完全可以與國際市場該領域的產品相媲美,並完全替代了進口,幾乎承擔了我國高科技發展所需要激光偏光器件的全部供應任務,並部分出口。為國家航空、航天、高技術產業和光學領域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學術交流
學院註重與海內外大學和研究機構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長期與日本電報電話公司物性科學研究所、香港理工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中科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和中科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中國科技大學、北京師範大學、武漢大學、等單位進行合作研究,經常邀請海內外知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和進行學術交流活動。2008年、2009年和2011年3次成功舉辦了五省光學學術年會。2010年,成功舉辦了第二屆糾纏與量子操控國際研討會和第十四屆全國量子光學學術會議。
科研條件
學院具有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科研平臺,現有HPC高性能計算集群1套和計算工作站1臺,擁有國際先進的分子束外延、飛秒激光系統、橢圓偏振光譜儀和掃描電子顯微鏡等壹批先進科研設備,總價值達2500余萬元,能夠滿足教學科研工作需要。學校圖書館和學院資料室圖書資料豐富,購買了APS(美國物理學會)、ACS(美國化學學會)、Elsevier(歐洲)、OSA(美國激光學會)、Springer(電子期刊)和中國知網全文期刊、超星圖書館等多個中外文期刊數據庫,訂閱了物理學報、理論物理通訊、中國物理快報等30余種中文期刊,能夠滿足科研的需要。
重點學科
理論物理重點學科 我校理論物理學科已經具有三十多年的歷史,1998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10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是我校“九五”和“十五”重點學科,山東省“十壹五”期間強化建設的重點學科。2011年再次被確定為“十二五”省級重點學科。
本學科現有統計物理、量子信息理論、粒子物理理論、凝聚態理論和分子反應動力學等5個穩定的研究方向。統計物理研究相變與臨界現象、冷原子系統及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理論、復雜網絡動力學等;量子信息理論研究腔量子電動力學、量子糾纏態、量子通信和光子晶體等;粒子物理理論方向研究高能反應強子產生過程中的強子化機制等問題;凝聚態理論方向研究低維強關聯系統和團簇的結構與性質等;分子反應動力學方向研究分子碰撞動力學和功能材料理論等。
光學特色重點學科 光學學科是我校具有重要特色的學科之壹,1987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06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被確定為“十二五”省級特色重點學科。
“十二五”期間,該學科點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偏振光學與器件、分子結構與激光技術、量子光學與量子信息、冷原子系統與玻色—愛因斯坦凝聚等研究領域。
重點實驗室
激光偏光與信息技術實驗室 偏光技術與器件的研究是為我校贏得國內外盛譽的研究領域之壹。我院偏光器件的研究始於上世紀70年代,經過30多年的努力,成為原國家科委惟壹定點的激光偏光技術與偏光器件科研生產基地,1995年又被山東省批準建成了《山東省激光偏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九五”、“十五”期間被山東省政府批準為省重點實驗室,“十壹五”和“十二五”被列為全省12個集中建設的重點實驗室之壹。
實驗室在被山東省政府批準為集中建設的重點實驗室以來,圍繞偏光器件和偏光技術這壹優勢研究,對實驗室的研究方向進行了拓展和調整,強化和保持偏光技術和器件的特色研究,在光信息技術基礎研究方面進行了加強。實驗室目前具有偏光技術與器件、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技術、信息功能材料、激光技術和分子光譜等研究方向。
信息功能材料與光電技術實驗室 信息功能材料與光電技術實驗室建立於20世紀90年代,是學校“十五”和“十壹五”校級重點實驗室,2011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批準為“十二五”省級重點實驗室。
實驗室研究方向特色鮮明,長期以來形成了4個在國內外有影響的、穩定的研究方向。量子電路理論與量子通信方向瞄準量子通信的前沿熱點問題,與高新技術緊密結合;半導體材料與新型器件方向開發研究新材料和新型光電子器件,包括寬帶隙ZnO半導體材料和量子點激光器等。晶體材料特性與應用註重科學研究、人才培養與科技開發相結合,建有科研生產基地;分子結構與激光技術方向圍繞國家重點資助的研究領域開展工作,其成果受到國內外同行的關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