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評分:大家看的不是電影,是自己的青春

評分:大家看的不是電影,是自己的青春

魔獸大電影在中國已經上映兩天了,伴隨著端午假期的到來,“魔獸”熱潮持續發酵。甚至於在放映廳外,已經呈現了壹幕幕視聽盛宴。在非魔獸粉絲異樣的眼神中,許多魔獸玩家裝扮成遊戲中角色的樣子,或者秀出自己的“極品裝備”。如此特異的行為,不但不會受到嘲笑,還會被同為魔獸粉絲的其他觀眾歡呼、追捧。

局外人看來,這壹群體著實符合他們對“腦殘”的定義,然而,正是這壹群體,在“中二病”的同時,並沒有出現預想中的聯盟玩家、部落玩家群毆的慘劇,陣營雙方都相視壹笑,謙恭有禮。也正是這群人,毅然決然給自己心心念念的魔獸大電影打出了低分。

據統計顯示,高分多數是上映之前,粉絲們發現自己美夢成真,出於激動給了5分,而隨著電影上映,許多觀眾還是作出了公允的判斷,該給1分還是給了給1分。許多5分評論顯示,電影只值1分,4分是打給自己的青春。在魔獸大電影高票房的背後,除去“青春分”等水分評分之外,低評分已勢所必然,吐槽蔚然成風,“電影還沒有玩家的COS好看!”

對於魔獸大電影熱潮,許多評論人士嗤之以鼻。壹位我所尊敬的前輩連清川先生評論道:“《魔獸》不是第壹部成功的大爛片,也不會是最後壹部。缺乏必要電影教育的中國市場,以及對人群無法細分的事實,將會使中國的電影產業,繼續滑向無題材、無制作、無表演的長期尷尬之中。”

作為魔獸玩家,我不得不承認,連先生說得全對。然而他這篇文章,依然有值得商榷之處。正如他所說,中國電影市場已經經歷了太久的“劣幣驅逐良幣”。然而,魔獸大電影狂歡,僅僅只是中國電影市場“劣幣驅逐良幣”的體現嗎?能說它是中國觀眾審美低下的表現嗎?

正如連先生所言,他不是魔獸玩家,所以對魔獸玩家群體了解不多,作出如此判斷也很正常。其實目前看來,對魔獸大電影吐槽最多者,恰恰是觀眾的主力軍——魔獸玩家,這壹點頗可玩味。

玩家吐槽,由來有二。第壹是忠實於劇情的玩家,認為大電影人物不夠“有派”,不符合自己對於史詩英雄的期待,以及部分不契合原著的現象,比如迦羅娜居然是人獸混血,德萊尼人點擊了舉報,這壹部分差評與改編影視劇的“原著黨”較為相似,在此不再贅言。

差評的第二個原因,是魔獸大電影的確不咋地。從2006年運作這壹項目以來,幾度更換導演、編劇,耗時十年,才燉出了這麽壹鍋變味的湯,的確讓人不敢恭維。其實,駕馭魔獸劇情,本就難度極大。我個人認為,魔獸的事,與其拍成電影,還不如拍成電視劇,光第壹部的劇情,換成《冰與火之歌》,能給妳拍5季。將如此宏大、紛繁的情節壓縮在兩個小時之內,難免力不從心。再加上導演劇情吃得不透、演員也未必有“生活體驗”,搞出壹部四不像,也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