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練筷子
對於爸比媽咪而言,用筷子吃飯好像是件稀松平常的小事,但其實這之中需要運用到許多能力。
使用筷子需要運用哪些能力?倘若爸媽希望孩子能夠以正確姿勢使用筷子,應該等孩子的基本能力都發展出來後,再開始讓孩子學用筷子。然而,使用筷子需要運用到哪些基本的能力呢?馬偕紀念醫院資深兒童職能治療師彭可佳老師表示,可以從以下各面向來觀察與訓練:
能力1、姿勢控制 :身體上半身姿勢的穩定控制,是手部操作工具能表現良好的基礎。包括:
(1)軀幹的穩定性: 背部可挺直、能維持坐姿平衡
(2)軀體近端關節的穩定度: 頸部與頭部控制良好、肩膀、前臂及手腕的穩定控制。才能夠順利使用筷子。
延伸閱讀:寶寶的Story Time! 繪本怎麽選、怎麽讀?
能力2、手指個別動作:包含手指的前三指(大拇指、食指及中指)操作動作要適當發展,孩子才較容易操作筷子。
能力3、動作計畫:筷子的使用是壹連串的動作,必須經過組織計畫,才能流暢地操作筷子。此外,慣用手的發展也需要固定,亦指能夠不加思索地以慣用手拿起筷子(不會壹下左手、壹下右手),使操作動作更為順暢。
能力4、感覺回饋:身體的感覺回饋包含觸覺、本體覺及運動覺…等。像是以適當力道拿起筷子;以合宜力氣夾起食物;身體各部位移動時,不需要眼睛壹直盯著,就知道如何動作。
能力5、協調統合:使用筷子所需身體元素的協調統合,涵蓋有:當眼睛看到食物後,手再以筷子順利夾起食物的「手眼協調能力」,以及壹手拿著筷子、壹手扶著碗的「雙側協調能力」。
從遊戲中訓練使用筷子能力彭可佳職能治療師建議,在孩子進入正式學習使用筷子階段之前,爸比媽咪在家可以透過壹些簡單有趣的遊戲或活動訓練孩子的操作能力。
肩膀穩定度:跳繩、拉單杠、向上拍球、以小狗走路姿勢爬行、推墻壁或和爸媽互堆…等。
手腕穩定度:拍球、切菜遊戲、玩註射針、在墻上畫畫、把貼紙貼在餐桌椅下請孩子撕下來…等。
掌內分化功能:玩噴水槍、以冰塊夾起小東西(如:彈珠)、用前三指玩積木、在紙上畫壹個圓讓孩子沿著線撕下來。
手指本身操作:手指謠、旋轉螺絲或瓶蓋、翻面錢幣或象棋、手指沿著筆往上爬、單手數錢幣(將放在桌上的錢幣壹個壹個拿起來握在手掌心後,再壹個個投入存錢筒之中)
觸覺:玩沙子或黏土;閉著眼睛,手伸進袋內,觸摸形狀簡單的物品,讓孩子猜猜看。
手眼協調:串珠珠、紙筆活動(如:畫路徑、著色)、疊疊樂、疊杯子、拿剪刀剪紙…等。
我家孩子能夠學用筷子了嗎?通常2歲左右的孩子,看到大人拿筷子夾菜吃飯,就會吵著也要自己拿筷子來模仿大人動作。彭可佳職能治療師指出,孩子的手指個別動作約2歲開始發展,但孩子真正可以拿好筷子應該要等到4歲之後了。最遲到了6歲,孩子應該要可以正確且流暢地操作筷子。
從操作剪刀判斷學用筷子時機爸媽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已具備使用筷子的能力了?彭可佳職能治療師指出,家長可以觀察孩子遊戲時的抓握動作,其中「剪刀」就是壹個很好的觀察點。由於使用筷子的難度比剪刀再稍微難壹些,當觀察到孩子能夠流暢地操作剪刀時,就是可以開始教導孩子使用筷子的時機。
使用筷子的正確姿勢及方式其實大部分人拿取筷子的姿勢都不標準,比例大約占了二分之壹。職能治療師彭可佳說明:拿筷子的姿勢可分成兩種(1)鑷狀或鉗狀:以鉗式抓握方式,支點在前面;(2)剪刀式:支點較靠近虎口處。而拿筷子的正確姿勢應該屬於第壹種。
Step 1 、 先比出前三指(大拇指、食指及中指)。
Step 2 、 將壹根筷子置於食指根部及中指側面。
Step 3 、 中指和大拇指再順勢輕壓於筷子上。
Step 4 、 再將第二根筷子置於虎口及無名指上方。
使用筷子時,運用拇指當作支點,以食指及中指移動筷子,也就是夾取食物時,僅移動上面筷子(第壹根筷子)、下面筷子(第二根筷子)固定不動即可,且筷尾是分開的,筷身不交叉。
選對工具學用筷子更簡單在幫助剛開始學習的幼童挑選適用筷子方面,彭可佳職能治療師建議,選擇長度短小、重量輕巧的兒童專用筷子,否則若是筷子太長或太重,對於孩子來說,較難操作。此外,筷子本身若為方形,且前端為螺旋或環狀設計,可增加摩擦力,較容易夾起食物。
市面上有許多兒童專用的學習筷,能夠迫使孩子利用前三指來操作筷子,可訓練手指的個別動作。不過,彭可佳職能治療師指出,目前並無研究證實孩子學會使用學習筷之後,就能夠輕松轉換至普通筷子的操作。
強化手部能力輕松握筷從餐桌禮儀來看,以不標準的姿勢使用筷子是沒有禮貌,且可能被質疑教養不佳。從功能性角度來看,以標準姿勢操作筷子是穩定度最高、最能精準的夾起食物、又最省力的方式。彭可佳職能治療師指出,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會選用不標準的握筷姿勢,是因為力量及協調的動作發展不夠成熟,因此,在孩子學拿筷子前先把基本能力訓練好,正確的筷姿就會是水到渠成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