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六年級上冊《街頭藝術家》 的主要內容

六年級上冊《街頭藝術家》 的主要內容

《街頭藝術家》,作者桂文亞,文章講述了作者在歐洲所見所聞的街頭藝術和街頭藝術家,及由此而生的感想。

以下原文,供參考:

《街頭藝術家》

在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第壹眼看見這個裝扮成卓別林的街頭藝術家時,我還以為他是個“機器人”呢!

那時,他正定定站在壹個長圓形的石墩上,塗成泥巴色的五官,壹動也不動。黑禮帽、白手套、寬黑褲、大皮鞋,還有唇上壹撇小黑胡,遠遠看去,真像個橡皮娃娃。

驀地,音樂響了起來,壹個強烈的節奏跟著壹個分明的動作,泥娃娃的眼睛轉動了,慢慢的,咧開嘴角,脖子緩緩向右轉,笑了。他是個真人!這還用得著說嗎?錄音機邊上那個“討賞”的小盒子證明了壹切。行人好奇地攏了過去,很快地,“機器人”搶走了旁邊那個街頭畫家的生意。  巴黎,名副其實的藝術之都。走在路上,隨時可以嗅到空氣裏彌漫著浪漫不羈的氣息,如果妳想湊點盤纏,討個生活,也照樣可以攜帶樂器,在地鐵、火車站甚至公園、路邊,做定點式的即興演奏。

當然,演奏的好壞,各有高低,得到的反應,也各不相同。記得在巴黎地鐵,同壹天兩個不同的出口,壹個獨奏小提琴的金發小夥子的提琴盒裏,堆滿了紙鈔錢幣,而另壹名吹喇叭的新手,任憑他吹脹了脖子的青筋,也只能讓聽眾心浮氣躁,只想快快逃離那座又高又長的電扶梯。  而往往當妳坐上地鐵,車門壹開,忽然會跳上幾個半大不小的年輕孩子,為首壹個大彈電吉他,另兩個合唱熱門音樂,儼然壹個小型跳蚤隊伍。不過,壹陣嘈雜之後,如果乘客“按兵不動”,他們就會知趣地立刻轉向下壹節車廂,試試別的運氣了。

歐洲大概可以稱得上街頭藝術家的天堂吧,因為不論我們身在倫敦抑或巴黎、羅馬抑或伯爾尼,經常可以欣賞到各式各樣的露天藝術表演。

記得有壹天,我們經過瑞士首都伯爾尼壹家服飾公司門口,竟然欣賞了壹組小型的弦樂四重奏,這壹次具有專業水準的表演,大大開了我的眼界,也壹改往常以為街頭藝術家大多是“業余”或是“見習生”的印象。愛音樂的人,不壹定非得穿得正正式式,規規矩矩坐在劇院裏才能欣賞,這樣的藝術環境,多令人稱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