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祥龍電業重組

祥龍電業重組

壹個月之內,三家曾經AAA高信用債券相繼違約,“國企信仰”、“校企信仰”、“AAA信仰”不斷受到強烈沖擊。

01

華晨破產重組

11月20日,沈陽市中級人民法院裁定受理債權人對華晨 汽車 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晨控股”)重整申請,標誌著這家車企正式進入破產重整程序。

法院裁定稱,華晨控股存在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的情形,具備企業破產法規定的破產原因。但同時其具有挽救的價值和可能,具有重整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壹個月前,華晨控股首次發生債券違約,隨後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

10月23日,華晨控股因未能按期兌付私募債券“17華汽05”,發生實質性違約。 (後臺回復“華晨控股”查看原文)

隨後,華晨控股主體及旗下相關債項信用評級多次被降低,大公國際和東方金誠最終將其信用評級從最初的AAA級壹路調低至CCC級。

信用評級

11月13日, 華晨控股被債權人申請破產重整,申請人為格致 汽車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案號為(2020)遼01破申27號。

破產重整信息

值得註意的是,華晨控股破產重整,是否會影響到寶馬對其的收購交易呢?

2018年4月,中國政府宣布將放寬中國 汽車 業外國投資者股比限制,將於2022年開放中國乘用車市場。隨後華晨控股與寶馬公司達成協議,36億歐元轉讓華晨寶馬25%擁有權給後者,同時延長合資企業經營期限到2040年。

上述交易交割將於2022年條件允許後完成,交易完成後華晨控股將喪失對華晨寶馬的控制權。

近日,寶馬在壹封郵件中稱,對於寶馬而言,目前沒有跡象顯示,此前合同的效力會因華晨母公司目前的情況而受到限制,而華晨寶馬的運營業務也不會因華晨方面的債務而受到影響。

據最新數據統計,華晨控股已構成債務違約金額合計65億元,逾期利息金額合計1.44億元。

截至今年二季末,華晨控股總資產為1933.25億元,總負債1328.44億元,資產負債率68.72%,扣除商譽和無形資產後資產負債率為71.4%。

《小債看市》統計,目前華晨控股存續債券13只,存續規模162億元,存續債券規模龐大,更為重要的是破產重整後其超1300億負債將如何化解?

02

永煤或觸發265億交叉違約

11月10日, 永城煤電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永煤控股”)因流動資金緊張,“20永煤SCP003”未能按期足額償付本息,構成實質性違約,違約本息金額***計10.32億元。 (後臺回復“永煤控股”查看原文)

隨後,中誠信國際將永煤控股主體和相關債項信用等級由AAA調降至BB,並列入可能降級的觀察名單。

值得註意的是,中誠信國際斷崖式下調評級不僅受到市場質疑,還因涉嫌違反相關規定遭自律調查。

信用評級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永煤控股違約,在信用債市場掀起滔天巨浪。

01

永煤控股違約後,二級市場出現暴跌踩踏現象,異動債券發行主體從煤企,擴散至城投、地方國企,市場上壹時“談債色變”。

02

由於市場波動較大,壹級市場發行取消事件屢見不鮮。據統計,從永煤控股違約至今,已有超過28只公開發行的債券取消或者推遲發行,規模高達226億元。

與以往違約不同,這壹輪以AAA國企為代表的債務違約,多在投資者意料之外。甚至永煤爆雷前還在不斷釋放利好,突如其來的違約對市場信仰的沖擊極大,甚至關於永煤“逃廢債”的言論甚囂塵上。

隨後,河南廳局級 財經 官員回應永煤控股違約稱,政府要支持企業走出低谷,肯定不存在逃廢債的問題;政府不會支持企業逃廢債,這不符合市場規律,但是也不會無原則地幫。

這壹輪以AAA國企為代表的債務違約,多在投資者意料之外

據相關約定,永煤控股可獲得發生觸發交叉違約條款之後10個工作日的寬限期,若無法在該期限內對債務進行足額償還,公司或將面臨很大的交叉違約風險。

違約壹周後,豫能化集團和永煤控股與投資者溝通“20永煤SCP003”及即將到期的兩期債券本金展期問題,但目前部分債權人並不同意展期方案,這也意味著265億豫能化及永煤債券或觸發交叉違約。

《小債看市》統計,目前永煤控股存續債券23只,存量規模234.1億元;豫能化集團存續21只債券,規模261.3億元。

據最新消息,永煤控股給出了修改後的方案,與之前直接展期270天的條款相比,此次永煤表示可以先償付5%的本金,剩余本金展期。

十個工作日的寬限期大限將至,豫能化及永煤能否觸發265億債務交叉違約,《小債看市》將持續跟蹤。

截至今年三季末,永煤控股總負債1343.95億元,資產負債率77.84%;豫能化集團總負債2154.76億元,資產負債率81.55%,豫能化的債務情況更加沈重。

值得註意的是,此輪信用債風波中,監管表現十分積極,針對永煤違約事件,交易商協會連續兩天通告中介機構違規行為,同時發布文件劍指債券結構化發行。

03

紫光爆發危機

11月16日,紫光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紫光集團”)“17紫光PPN005”持有人會議表決結果無效,未形成有效決議,展期方案未獲通過。

這意味著紫光集團“17紫光PPN005”發生實質性違約,同時這也是紫光集團首次債券違約。 (後臺回復“永煤控股”查看原文)

繼方正集團後,又壹家大型校企陷入債務危機。

值得註意的是,紫光集團違約後,母公司清華控股旗下債券出現暴跌並多次臨停,“17紫光PPN005”違約可能引發紫光集團和清華控股交叉違約。

紫光集團陷入債務危機,源於今年10月放棄贖回永續債,市場對其財務狀況及償付能力的擔憂加劇,隨後旗下多只債券暴跌,被上交所多次臨停。

不久,中誠信國際將紫光集團主體和相關債項信用等級由AAA調降至AA,並繼續列入可能降級的觀察名單。

信用評級

近年來,紫光集團壹系列大手筆的並購為今天的債務爆雷埋下隱患。

2017年,紫光集團獲得總額高達1500億元的投融資支持,從此進入並購爆發期。先後收購hnaix威爾泰(002058.SZ)、西部證券(002673.SZ)、祥龍電業、英力特等數十家公司。

芯片實力提高的同時,紫光集團的財務狀況卻每況愈下。

截止今年9月末,紫光集團總資產3007.53億元,總負債2106.86億元,資產負債率70.05%;存續境內債12只,存續規模174億元,兌付期主要集中於2021年。

2018年以來,隨著校企體制改革的推進,紫光集團開始重組,同時逐步出售子公司股 權,尋求戰投更是其近兩年頻繁運作籌錢的壹個方式。

然而,市場對紫光集團的重組進程和引入戰投並不看好,不斷拋售債券,在二級市場引發暴跌。

壹個月之內,三家曾經AAA高信用債券相繼違約,“國企信仰”、“校企信仰”不斷受到強烈沖擊。

壹方面,今年前三季度由於疫情融資環境有所改善,信用風險暴露較去年同期放緩,但第四季度信用債違約風險卻加速到來。

另壹方面,與2018年民企違約潮不同的是,今年以來大型國企、龍頭企業、高信用債券接連出現違約,除了發債主體受到市場質疑,評級機構也面臨著巨大市場壓力,同時參與發行的金融機構也面臨被監管調查風險。

隨著近期違約事件發生,投資者對於信用風險的重視程度將提升,信用研究體系隨之變化,未來信用風險定價將更為市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