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此句怎解?
意思是現實的那些事物不能夠改變的情況下,要適當改變自己,融入現實之中。深刻含義是,壹種嘗試行不通,就換另壹種方式。
據說《古蘭經》中有這樣壹個故事。
伊斯蘭教的教主穆罕默德有壹次指著遠處的大山對周圍的教徒說:“我只要念幾句咒語,這座山就會移到我面前來。”穆罕默德喃喃自語起來。許久過後,咒語結束了。結果山還在那裏,這時他就騰騰騰地跑到山跟前。然後對著眾教徒說:“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
擴展資料:
內容簡介
《古蘭經》(?)***114章,6236節,其中穆罕默德在麥加口述了86章;占全書的三分之二,他遷移到麥地那以後又口述了28章,占全書的三分之壹。
“麥加”篇章以宗教教義為主,反復強調安拉至上,宣揚後世的樂園火獄、復活日的審判,告誡信仰者應堅忍、順從、行善、施舍和為主道而戰(為主道而戰是指與心中的私欲、惡念而戰,與易蔔劣斯(惡魔)而戰)。
“麥地那”章節則對伊斯蘭教的信士們闡述教法,關於禮拜、齋戒、朝覲、天課、聖戰等宗教禮儀和義務以及相應的社會制度與律例,涉及經濟、政治、軍事及民俗生活的約占整個文本的十分之壹。
作為入世的宗教,這些社會制度與律例明確了伊斯蘭教信眾的行為準則與倫理道德規範,在其日常生活中發揮著指導、約束與協調的重要作用,把信眾的心性走向引向現實世界而非完全虛幻、未知的彼岸,同時也投射出伊斯蘭民眾追求力量與秩序、崇尚智慧、向往幸福的心理。
《古蘭經》的內容主要有這樣五個方面;壹是伊斯蘭教的基本信仰和義務,其中特別強調安拉獨壹無二和“五功”;二是對阿拉伯半島社會的有關主張;
三是為政教合壹的宗教公社制定的宗教、政治、經濟、社會、軍事和法制制度;四是穆罕默德在傳教過程中同多神教、猶太教和基督教,進行辯論的記述;五是阿拉伯半島的猶太教、基督教以及阿拉伯人的故事、傳說和諺語等。
《古蘭經》除了闡述宗教生活和禮義方面的規定外,還廣泛涉獵了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如家庭婚姻、遺產繼承、債務糾紛、飲食禁忌、衣著服飾、財經法令、刑法、訴訟程序法、憲法、戰爭法等等。有的原則規定,有的詳細解釋。
《古蘭經》通過人對真主安拉的敬畏之情建構起此岸——彼岸雙重結構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