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企業的優勢與劣勢
我從來沒跟蘋果內部工作過,只是局外人,隨便說說我看到的蘋果的缺點和潛在風險:
1. 缺乏互聯網基因。蘋果這些年來只在互聯網上取得了 iTunes 這壹個成功,當然,可以拆分成 iTunes Music Store 和 iOS App Store 兩部分,但隨後,Mobile Me 和 Ping 失敗不說,沒有下定決心收購 Twitter 堪稱蘋果歷史上最大的遺憾之壹,欲收購 Dropbox 遭拒絕但自己對應的產品沒有足夠沖擊力則是另壹個隱憂總之,在所謂互聯網四架馬車(蘋果、Google、Amazon、Facebook)裏,蘋果是唯壹壹家硬件基因、且在互聯網上乏善可陳的公司,這是我擔心的。
2. 缺乏遊戲基因。關於喬布斯不熱衷於遊戲,繼新有過闡述。事實上,蘋果的確不缺遊戲業務賺那點兒錢。但是,缺乏遊戲基因的確造成了另壹個問題:iPad 的發展。眾所周知,iPad 是蘋果歷史上開端最好的產品。但它也是目前蘋果所有產品線裏唯壹角色不清晰的,也許蘋果未來將把它與電視業務打通,但 iPad 原本有機會成為壹個很好的遊戲平臺的。如果蘋果早壹點去跟美日的第三方遊戲開發商達成更好的合作,就像他們與音樂、影視產業的合作那樣,索尼和任天堂的日子可以更苦逼壹點兒的。 可現在呢,是 iPad 的增長似乎慢慢的頹了下來
3. 除了喬布斯,沒有壹個人是革命的發起者,和業界資源整合者。看過《史蒂夫·喬布斯傳》的老師們都知道,喬布斯還有壹些目標沒有實現,比如重新發明電視,比如改變教科書產業。雖然喬布斯是著名的親力親為型管理者,但讓人郁悶的是,他在很多領域都有接班人,但在發起革命、推進產業變革這件事兒上,無論 Tim Cook, Jony Ive , Phil Schiller 還是 Scott Forstall 都不是施霹靂手開菩提門的硬角色。喬布斯的去世甚至讓人擔心 Apple TV 的革命性是否會打個折扣。
4. Scott Forstall。恩,這位羅鍋的老師是 iOS 成功的首功之臣,可他還是蘋果高管裏最愛公司政治的討厭鬼。如果 Tim Cook 不在,Jony Ive 等人根本不和他開會;iPod 之父 Tony Fadell 離職是因為與他不合;Jon Rubenstein 在聚會上聽到其名就轉身離開。我認為他在後喬時代長期留在公司的可能性並不太大,除非他已經被許諾在 2021 年接 Tim Cook 的班兒。但悲催的是,似乎他對今天的蘋果仍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