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紹史在慶祝中國地質大學建校周年大會上的致辭
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家土地總督察 徐紹史
尊敬的白立忱副主席、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顧秀蓮副委員長,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院士、各位嘉賓,老師們、同學們、校友們、朋友們:
值此隆重慶祝中國地質大學成立60周年之際,我謹代表國土資源部,向中國地質大學全體師生員工和廣大校友們,致以熱烈的祝賀和美好的祝願!
中國地質大學是我國具有光榮辦學傳統、鮮明辦學特色和享有良好聲譽的知名高等學府。60年來,學校堅持以促進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為己任,堅持地質、資源、環境、工程技術的辦學特色,經過持續不斷的建設和發展,已經成為我國高層次地學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為國土資源、地勘行業及其他各行業培養、輸送了大批優秀人才,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科學技術進步及教育文化事業的繁榮做出了重大貢獻。60年來,地大人始終堅持“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優良傳統,在艱苦的教學環境和曲折的發展歷程中自強不息、追求卓越,鑄就了特有的精神品格和行為風範,為全國地勘行業“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艱苦奮鬥為榮,以找礦立功為榮”的“三光榮”精神的形成及當代地勘文化的進步和發展註入了不竭動力,發揮了強大的示範和引領作用。
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三化快速同步推進,資源需求剛性上升,資源供給剛性制約,迫切需要加大地質找礦力度,立足國內增強資源保障能力。同時,我們還要清醒地看到,全球氣候變化、自然災害頻發及環境汙染等與地球科學發展密切相關的重大課題正在深深地影響著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今年4月,溫家寶總理在出訪冰島期間與當地地質工作者和聯合國大學地熱學院學生代表進行座談,5月19日在視察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時都對地質科學的發展做出了深刻闡述。他說,只要地球存在,只要人類在發展和進步,地質科學就不會枯竭,地質科學就將是壹門永恒的科學。他還指出,地質科學的發展要同經濟、社會、環境緊密結合,尤其要重視新的實踐和理論。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做好地質工作、為我們推動地球科學的發展與繁榮指明了方向。中國地質大學作為壹所以地學教育和科技研究為主的高等學府,應當也完全可以在提高我國的資源保障能力和推動地球科學進步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我相信,學校的全體師生壹定會以60周年校慶為契機,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抓住機遇,勇於擔當,在我國實施地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中,在推動我國傳統地質工作向現代地質工作轉變、地質大國向地質強國轉變的歷史進程中做出更大的貢獻。
國土資源部與中國地質大學有著特殊的歷史淵源,並始終保持著緊密聯系。1952年建校時,新中國首任地質部長李四光先生親任北京地質學院籌備委員會主任,之後的近半個世紀我們壹直傾力支持學校建設。新世紀以來,雖然學校管理體制做了調整,但雙方依然保持著密切的溝通與合作,在學校建設和國土資源事業發展中相互支撐,呈現出良好的合作態勢。今後,國土資源部將壹如既往地大力支持地大的建設和發展,與相關方面壹道,為把中國地質大學早日建設成為地球科學領域的世界壹流大學做出不懈的努力,為我國國土資源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最後,衷心祝願中國地質大學越辦越好!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