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紅茶中的正山小種和外山小種有什麽區別?哪些人不適宜喝?

紅茶中的正山小種和外山小種有什麽區別?哪些人不適宜喝?

在福建,有壹種正山小種紅茶是比較出名的。喜歡喝紅茶的人也是比較喜歡這樣的壹種紅茶的。在選擇時,大多數時候都會選擇這樣的壹種紅茶作為飲品,那麽正山小種與外山小種紅茶的區分主要包括哪些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簡單介紹壹下吧!

  正山小種與外山小種紅茶的區分

小種紅茶是福建省的特產,有正山小種和外山小種之分,正山小種紅茶產於武夷山市星或者說桐木關壹帶,也稱"桐水關小種或"星村小種"。

正山小種產區地處武夷山脈。武夷山脈的主峰位於武夷山市西北28公裏的黃崗山,海拔2158米,號稱“華東屋脊”。正山小種的發源地和主產區——“桐木”山鄉,位於重巒疊嶂的武夷山脈的之中,年平均氣溫為零下8-10度,晝夜溫差為6-10度,全年霜期為90-100天。肥襖的土地,較短的日照,充沛的雨量,加上幾百年來群眾培育適宜當地生長的茶樹有性群體,正山小種便有了得天獨厚的鮮葉原料,也使芽葉具有了特殊的持嫩性。

政和、坦洋、北嶺、展南、古田等地所產的仿照正山品質的小種紅茶,質地較差,統稱"外山小種"或"人工小種"。

正山小種之"正山",及表明是真正的"高山地區所產"之意,凡是武夷山中高海拔,桐木壹帶所產的茶,均稱作正山,而武夷山附近所產的茶稱外山。"人工小種"計有坦洋小種、政和小種,古田小種、東北嶺小種等。現人工小種布場已被淘汰,唯正山小種百年不衰。正山小種外形條索肥實,色澤烏潤,泡水後湯色紅濃,香氣高長,帶松煙香,滋味醇厚,帶有桂圓湯味,加入牛奶,茶香味不減,形成糖漿狀奶茶,液色更為絢麗。

  正山小種的產地

正山小種”紅茶壹詞在歐洲最早稱武夷BOHEA就是現在所說的武夷地名的諧音。後因貿易繁榮,歐洲(英國)中國茶的象征。當地人為區別其它假冒的小種紅茶(人工小種或有煙小種)擾亂市場,故取名為“正山小種”,“正山”指的桐木及與桐木周邊相同海拔,相同地域,用相同壹種激進工藝制作;品質相同,獨具桂圓湯味的統稱“正山小種”正山”既指正確正宗的意義,而“小種”指其茶樹品種為小葉種,且產地地域及產量受地域的小氣候所限之意;故“正山小種”又稱桐木關小種。

正山小種現在的產地仍以桐木為中心,另外崇安、建陽、光澤三縣交界處的高地茶園均有生產。經過精心采摘制作的成品茶,條索肥壯,緊結圓直,色澤烏潤。壹位日本茶人曾說:這是壹種讓人愛憎分明的茶,只要有壹次妳喜歡上它,便永遠不會放棄它。

  正山小種產地環境

1、植被

桐木關土壤主要由侏羅系兜嶺群火山巖和燕山期花崗巖分化而來。山高林密。隨著四季的變化,落葉,枯萎的植物植被,成了正山小種茶樹天然的綠色肥料。也正因為如此,正山小種茶園基本不施肥料。茶區冬季氣候寒冷有積雪,凍土可達4厘米左右,且茶蟲天敵有70多種,正山小種茶園基本不需要施任何化學農藥。因此,我們可以看出,正山小種的品質為什麽如此好的原因了。

2、氣候

桐木關四面群山環抱。山高谷深,氣候嚴寒,年降水量達2300毫米以上,相對濕度8085%大氣中的二氧化炭含量僅為0.026%當地具有氣溫低、降水多,濕度大,霧日長等氣候特點。

霧日多達100天以上,春夏之間終日雲霧繚繞,海拔1200~1500米,冬暖夏涼,晝夜溫差大,年均氣溫18C日照較短,霜期較長,土壤水分充分,肥沃疏松,有機物質含量高。茶樹生長繁茂,茶芽粗纖維少,持嫩性高。這些優越的自然氣候和地理環境為正山小種紅茶創造了得天獨厚的生態條件。?

  正山小種名字由來

“正山小種”紅茶壹詞在歐洲最早稱WUYIBOHEA,其中WUYI是武夷的諧音;在歐洲(英國)它是中國茶的象征,後因貿易繁榮,當地人為區別其它假冒的小種紅茶(人工小種或煙小種)擾亂市場,故取名為“正山小種”“正山”指的是桐木及與桐木周邊相同海拔;相同地域;用相同壹種傳統工藝制作;品質相同,獨具桂圓湯味的統稱“正山小種”“正山”既指正確正宗的意義,而“小種”是指其茶樹品種為小葉種,且產地地域及產量受地域的小氣候所限之意;故“正山小種”又稱桐木關小種。

  正山小種歷史溯源

武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武夷山市星村鎮桐木關,就像壹塊保留地,內涵雋永卻又無聲無息。明朝中後期,世界紅茶鼻祖——紅茶就誕生在桐木關。

明初,開國皇帝朱元璋為發展經濟,減輕民眾負擔,下旨罷造團茶,改貢散茶,壹向以團茶龍鳳餅著稱的武夷貢茶,在改制散茶時,因其制作散茶的技術落後,生產出來的散茶品質低劣,走入了有史以來最低谷。從清代周亮工的記載:“前朝不貴閩茶,即貢茶亦只備宮中盞之需。”可以看出當時改制散茶後,武夷茶處境的尷尬。

明朝中後期的某年(1568年),在采茶的季節,有壹支軍隊路過於此,晚上駐紮於今天的桐木村,當地茶農未曾見過如此動亂場面,當天已采摘的茶青沒有來得及制作茶葉,第二天已經發酵。為了挽回損失,茶農以當地馬尾松幹柴進行炭焙烘幹,並通過增加壹些特殊工序,以最大程度保證茶葉成份。制成的茶葉運往鎮上銷售,本是無心之作的茶葉,卻受到大量茶客的歡迎與喜愛,接下來訂單逐年增多,需要整個桐木都全力生產此種茶葉,才可勉強滿足市場的需求,也使得桐木遠近聞名。

16世紀末17世紀初(約1604年),正山小種被遠傳海外,由荷蘭商人帶入歐洲,隨即風靡英國皇室乃至整個歐洲,並掀起流傳至今的“下午茶”風尚。自此正山小種紅茶在歐洲歷史上成為中國紅茶的象征,成為世界統飲名茶。

總之,正山小種產自福建省武夷山市,正山小種的“正山”意思是表明此乃“高山茶地所產”,原凡是武夷山中所產的茶,稱之為正山。當地人為區別其它假冒的小種紅茶(人工小種或煙小種)擾亂市場,故取名為“正山小種”紅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