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北芪的功效與作用

北芪的功效與作用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北芪的功效與作用,以及北芪的功效與作用吃法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錄壹覽:1、請問北芪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麽?2、北芪泡水喝有什麽功效北芪泡水喝的功效和作用3、北芪的作用與功效北芪的作用與功效簡單介紹4、北芪的六大功效和十大作用5、北芪的功效與作用禁忌關於北芪的功效與作用禁忌6、北芪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請問北芪的功效與作用是什麽?建議:您好,黃芪和北芪是不壹樣的。

北芪的功效主要是補氣升陽,補氣攝血,補中益氣,去瘀散結,益氣固表,利水消腫,溫裏散寒,托膿生肌,強體質,延年益壽。

其實它也具有補脾益氣,利尿消腫的功效,主要作用是用於氣短心悸,乏力、虛脫、自汗盜汗,體虛浮腫、慢性腎炎、久瀉、脫肛、子宮脫垂、癰疽難潰、瘡口不愈合,止汗、利尿、托毒排膿、生肌宜生用。

妳好!很高興能為您解答,根據妳描述的情況來看,而黃芪的功效則是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黃芪圓片,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具有增強免疫功能,增強機體耐缺氧及應激能力,促進機體代謝,改善心功能,護肝及降壓調節血糖的重要作用。

所以兩者都各有好處。

北芪泡水喝有什麽功效北芪泡水喝的功效和作用1、固表益氣

北芪泡水喝能起到固表益氣的重要功效,可以避免人類身體虛弱和盜汗以及氣虛等多種不良癥狀的出現,另外平時經常用北芪泡水喝還能增強體質,預防感冒,對提高人類身體健康水平有很大的好處。

2、降血壓

北芪泡水最適合那些高血壓的人群飲用,它能降低血壓,也能提高血管韌性,避免血管老化,能在預防高血壓的同時,預防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的發生。

北芪泡水喝能清除人體內的多種毒素,可以緩解胃炎,也能降血糖預防糖尿病,更能預防銀屑病的發生。

北芪的作用與功效北芪的作用與功效簡單介紹1、補氣固表,利尿托毒,排膿,斂瘡生肌。

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黃芪圓片,癰疽難潰,久潰不斂,血虛痿黃,內熱消渴、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

2、有增強機體免疫功能、保肝、利尿、抗衰老、抗應激、降壓和較廣泛的抗菌作用。

能消除實驗性腎炎蛋白尿,增強心肌收縮力,調節血糖含量。

3、增強機體耐缺氧及應激能力,促進機體代謝和改善心功能。

4、有降壓的作用,調節血糖,可以作為糖尿病患者的輔助用藥,黃芪同時具有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

5、用於氣虛乏力,食少便溏,中氣下陷,久瀉脫肛,便血崩漏,表虛自汗,氣虛水腫,癰疽難潰。

6、病弱體虛的人服用,可以增強體力,增強抵抗力,對病情恢復有壹定的幫助。

北芪的六大功效和十大作用北芪,即黃芪,又名黃耆、膜莢黃耆、壹人挺、黃芪、木黃芪,因盛產於我國北方,故名北芪,是常用中藥之壹,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

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下北芪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北芪的功效

1、補氣升陽

黃芪甘溫,入脾經,為補益脾氣之要藥。

多用於治療脾氣虛弱、體倦乏力食少便溏等癥狀。

因其長於升陽舉陷,常被用於治療脾虛所致中氣下陷引起的脫肛、內臟下垂等癥。

此外,黃芪入肺經,同時又能補益肺氣,可用於治療肺氣虛弱所導致的咳嗽無力、氣短喘促、咳痰清晰、聲音低懶等癥狀。

2、固表止汗

黃芪能補肺脾之氣,益衛固表以止汗,常與牡蠣、麻黃根等收斂止汗的藥物同用,來治療脾肺氣虛、衛氣不固所致的表虛自汗。

3、利水消腫

脾臟主運化水濕,脾氣虛、則運化不力,黃芪既能補脾益氣治本,又能利尿消腫治標,是治療氣血水腫的重要藥物之壹。

4、生津養血

黃芪本身具有養血的功效,而且通過補氣的作用又有助於生血,因此黃芪也常被用於治療血虛萎黃及氣血兩虛證。

5、行滯通痹

黃芪機能補氣以行血,補氣以通痹。

對於痹癥、中風後遺癥、因氣虛血滯、肌膚、筋脈失養,癥見肌膚麻木或半身不遂的人群,常用黃芪進行治療。

6、通痹止痛

托毒排膿、斂瘡生肌

黃芪以其補氣養血的功效,能使正氣旺盛,對於瘡瘍潰破後,久不收口等,可收托毒排膿,生肌斂瘡之效。

北芪的作用

1、抗腫瘤

黃芪中有效成分黃芪多糖與抗腫瘤藥物合用有增效減毒之功,即增強抗癌效果,減輕副作用。

2、抗輻射

黃芪有抗輻射的作用,並且對造血和免疫系統有保護作用,促進造血幹細胞的分化和增殖。

3、保肝

黃芪對肝臟損害引起的血清總蛋白和白蛋白降低有回升作用,並能預防肝糖原減少,促進肝臟蛋白更新。

可幫助慢性乙肝病人恢復免疫功能,提高清楚病毒或者抑制病毒擴散的能力。

4、對心臟作用

黃芪具有強心作用,可使心臟收縮振幅增大,輸出量增加,對中毒或疲勞衰竭及心臟的作用更為明顯。

此外,對於病毒性心肌炎引起的自身免疫反應,黃芪還可以通過增強免疫功能而抑制病毒性心肌炎,並增強心肌細胞產生幹擾素及促誘生幹擾素作用。

5、調節血壓

黃芪對血壓有壹定的雙向調節作用,其升壓作用可以使血壓稍微上升且保持穩定;其降壓機制主要是直接作用外周血管,可通過擴張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來達到降壓的目的。

6、調節血糖

黃芪可降低葡萄糖及腎上腺素引發血糖升高的血糖水平,而對苯乙雙胍及胰島素引起的低血糖有升高作用。

7、抗疲勞

黃芪含有糖類、葉酸和多種氨基酸等成分,它能興奮中樞神經系統,所以能提精神,抗疲勞。

8、防癌

黃芪含有微量元素硒,硒是癌癥的天敵,所以黃芪有抗癌作用。

9、增強免疫

黃芪能對抗免疫抑制劑的作用,對體液免疫,細胞免疫,網狀內皮系統,外體系統均有增強其功能的作用,對某些免疫細胞因子有誘生作用,並有誘生幹擾素、增強自然殺傷細胞的作用,對多種免疫因素有較好的調節作用。

10、抗菌

對痢疾、肺炎雙球菌、溶血性鏈球菌A,B,C及金黃色、檸檬色、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北芪的功效與作用禁忌關於北芪的功效與作用禁忌1、功效:

(1)北芪有托瘡排膿的功效:北芪用於氣虛癰疽久不潰破,或潰後久不愈合,北芪常與黨參、肉桂同用。

取北芪補氣健脾,能促進膿皰的早潰和肌肉的新生,有排膿生肌作用。

(2)北芪有補脾益氣的功效:北芪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之癥,以及脾虛泄瀉,久瀉脫肛等。

北芪的補氣力強,善補肺氣,可以治療肺虛氣短,聲低懶言、神疲乏力,容易感冒之癥。

北芪常配黨參、白術、淮山、炙甘草同用。

用蜜制後的北芪補益力更強。

(3)北芪有益氣升陽的功效:北芪用於氣虛下陷之癥。

中醫認為臟器的下垂是由於中氣下陷之故,北芪善於益氣升陽,可治療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腎下垂以及氣虛血脫的崩漏等癥。

中醫用補中益氣湯治療臟器下垂各癥,補中益氣湯中的北芪就是取其補氣之中而有上升之性,能升脾胃之清陽。

這時宜蜜制後用。

(4)北芪有固表止汗的功效:北芪用於表虛自汗。

北芪補氣之中而有外達之性,故能補氣固表以止汗。

北芪的固表止汗作用較好。

臨床上通過不同配伍,能治療各種汗出癥;北芪同助陽藥配伍,治陽虛自汗;北芪同補氣藥配伍,治療氣虛自汗;北芪同滋補藥配伍,治陰虛盜汗。

若氣血不足,外受風寒,又往往不能作汗,在解表藥中配伍黃芪,能鼓舞陽氣,補益汗源,使其發汗,所謂“黃芪有汗能止,無汗能發”就是這個道理。

這時宜生用。

(5)北芪有利水消腫的功效:北芪用於氣虛水腫,常配白術、防己、炙甘草或桂枝、茯苓同用,如防己黃芪湯、防己茯苓湯均有本品。

多用於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晚期等。

2、禁忌:北芪在患有感冒和女性月經期間的時候都不能服用,也不適宜積食火旺、陰虛陽亢者服用。

北芪的功效與作用及禁忌北芪,即黃芪,又名黃耆、膜莢黃耆、壹人挺、黃芪、木黃芪,因盛產於我國北方,故名北芪,是常用中藥之壹,為豆科植物蒙古黃芪或膜莢黃芪的根。

下面就由我為大家介紹下北芪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可以幫到大家哦。

北芪的功效和作用

補脾益氣用於脾胃虛弱,食少便溏,倦怠乏力之癥,以及脾虛泄瀉,久瀉脫肛等。

北芪的補氣力強,善補肺氣,可以治療肺虛氣短,聲低懶言、神疲乏力,容易感冒之癥。

常配黨參、白術、淮山、炙甘草同用。

用蜜制後的北芪補益力更強。

固表止汗用於表虛自汗。

北芪補氣之中而有外達之性,故能補氣固表以止汗。

北芪的固表止汗作用較好。

臨床上通過不同配伍,能治療各種汗出癥;同助陽藥配伍,治陽虛自汗;同補氣藥配伍,治療氣虛自汗;同滋補藥配伍,治陰虛盜汗。

若氣血不足,外受風寒,又往往不能作汗,在解表藥中配伍黃芪,能鼓舞陽氣,補益汗源,使其發汗,所謂“黃芪有汗能止,無汗能發”就是這個道理。

這時宜生用。

益氣升陽用於氣虛下陷之癥。

中醫認為臟器的下垂是由於中氣下陷之故,北芪善於益氣升陽,可治療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腎下垂以及氣虛血脫的崩漏等癥。

中醫用補中益氣湯治療臟器下垂各癥,補中益氣湯中的北芪就是取其補氣之中而有上升之性,能升脾胃之清陽。

這時宜蜜制後用。

利水消腫用於氣虛水腫,常配白術、防己、炙甘草或桂枝、茯苓同用,如防己黃芪湯、防己茯苓湯均有本品。

多用於治療慢性腎炎蛋白尿、糖尿病晚期等。

托瘡排膿用於氣虛癰疽久不潰破,或潰後久不愈合,常與黨參、肉桂同用。

取本品補氣健脾,能促進膿皰的早潰和肌肉的新生,有排膿生肌作用。

北芪的禁忌

凡表實邪盛、氣滯濕阻、食積內停、陰虛陽亢、癰腫初起或潰後熱毒尚盛者均忌服。

北芪的常用量為9~30克,由於北芪升陽助火,性微溫,對於邪氣盛、無汗,陽亢有熱毒的患者,均不宜使用。

北芪的食用方法

北芪肉蓯蓉煲豬展

北芪為補氣類藥材,能益衛固表、利水消腫;肉蓯蓉為助陽補腎類藥材,能補腎、益精、潤燥、滑腸;火麻仁為潤下類藥材,能潤燥、滑腸、通淋、活血,均為性溫、平,味甘。

合而為湯甘潤醇香,有補腎固表、潤燥通便的功效,亦為秋燥時的家庭靚湯之壹。

材料:北芪20克,肉蓯蓉、火麻仁各12克(中藥店均有售),豬展肉400克,生姜3片。

烹制:各物分別洗凈,豬展肉切塊。

壹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滾沸後,改文火煲1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此量可供3~4人用。

黃芪枸杞乳鴿

方藥:黃芪、枸杞各30克,乳鴿1只,料酒、精鹽、味精、姜片、雞清湯、雞油各適量。

功效:具有補氣壯陽、固表止汗、解毒祛風之功用。

適於中氣虛弱、體倦乏力,表虛自汗及癰疽瘡潰久不愈合之人食用。

食用方法:將乳鴿宰殺,去毛、內臟、斬腳爪、洗凈,放入沸水中氽壹會,撈出洗凈斬塊放燉盅內。

黃芪、枸杞分別洗凈,放入燉盅內。

將料酒、鹽、味精、姜片、雞清湯同放燉盅內,上籠蒸到肉熟爛,取出籠,揀出姜、黃芪,淋上雞油即成。

每天用黃芪5~10克左右,開水泡10~20分鐘後代茶飲用,可反復沖泡。

每天用黃芪30克左右,水煎後服用,或水煎好後代茶飲用,用黃芪30克,枸杞子15克,水煎後服用,對氣血虛弱的人效果更佳。

5

取黃芪50克左右,煎湯以後,用煎過的湯液燒飯或燒粥,就變成黃芪飯、黃芪粥,也很有益。

6

民間治療自汗,常用黃芪紅棗湯:黃芪15~30g、紅棗15枚,煎湯,每日服2次。

也可以使用中成藥黃芪口服液。

7

產後多汗,有報道用黃芪30g、益母草30g,煎湯,日服2次。

本人經驗,對於自汗而惡風者,可用桂枝湯加黃芪:黃芪20g、桂枝10g、白芍10g、甘草3g、生姜10g、紅棗10粒,水煎服。

關於北芪的功效與作用和北芪的功效與作用吃法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妳從中找到妳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妳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面的信息,記得收藏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