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瓦罕走廊(中國)啥時候割讓給阿富汗的

瓦罕走廊(中國)啥時候割讓給阿富汗的

壹方面是因為中國的勢力早從唐朝中葉就從這壹帶(瓦罕走廊)地區退出了。

至清朝時,英、俄爭奪阿富汗,更是不關中國什麽事,中國實際上早就失去了對這壹地區的實際控制,包括新疆也是蘇聯的勢力範圍。

另壹方面,這個(放棄瓦罕走廊)也應該跟當時阿富汗國內的正局有關。

根據資料顯示:從1953年9月到1963年3月,達烏德壹直任阿富汗首相,成為阿富汗內外正策的決策者(這個時期在阿富汗當代史上被稱為“達烏德的十年”)。而達烏德又是壹個專斷讀裁、不容異議的家長式人物,且傾蘇意向十分明顯。可同時期的中、蘇關系卻在不斷走向惡化當中。

1963年3月,阿富汗的查希爾國王用“王室成員不得參政”的修改憲法條款,迫使達烏德辭職。同年的7—8月,中、蘇關系正式決裂。

為了緩和周邊局勢,同時也為了加強中國與阿富汗王室的溝通與交流,同年(1963)年11月22日,時任中國外交部長陳毅和阿富汗內務大臣阿布杜·卡尤姆在北京簽訂了《中華人民***和國和阿富汗王國邊界條約》,對包括瓦罕走廊在內的邊界進行了劃分。依照該協議,兩國邊界線南起海拔5630米的雪峰,北至海拔5698米的克克拉去考勒雪峰。

為什麽放棄瓦罕走廊壹是因為中國對此地長期沒有實際管理,按照近現代的國際法,如果為他國占領,新邊界則成既成事實,中國也應予以 承認。二是因為瓦罕處於中、 阿、蘇(前蘇聯)三國的結合部,如果此地的歸屬問題不得 到及時確定和解決,壹旦被蘇聯侵占,中、阿兩國之間將喪 失陸地邊界,這對於兩國的交 流、貿易等將十分不利。後來 (蘇聯入侵阿富汗和中俄東北 邊界劃分)的事實也證明,蘇 聯從阿富汗全部撤軍,而之前 侵占的中國領土(黑龍江上的 部分島嶼和沙洲)卻並沒有完 全歸還中國。第三,根據《中 阿邊界條約》,中國也並沒有 吃多大的虧(妳可以根據此條 約仔細查看),且兩國邊界沿 分水嶺和達販(山口)而行, 對於各自的管理都更為有利。

至於說中國收回瓦罕,基本上不可能了。除非之前簽署的 《中阿邊界條約》因某種原因失效,而失效的理由麽,妳可 以自己去想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