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地產的性質為什麽三方上寫的是三資企業,之前壹直以為是國企的。所以中海到底算不算國企?
不是國企,是國資委直屬央企。
中海地產,其實它不是壹家公司,而是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旗下中國海外集團的房地產開發業務的品牌總稱,擁有2個港股上市平臺:中海發展(HK.00688)和中海宏洋(HK.00081)。
二者實質上是平行關系,主要區別是進駐城市的不同,前者主要進駐壹、二線城市以及各區域核心城市,而後者更多的是三線或非核心區域城市。不過也有例外,比如蘭州、合肥等省會城市也是在中海宏洋的業務範圍內。平時所說的“中海地產”就是上述這兩個集團的統稱。
所以無論是哪個集團的項目,壹般都使用“中海地產”作為宣傳品牌。
地產行業都是壹樣,除了少部分集團/總部員工外,絕大部分的人力關系都是在地區的某個項目公司。也就是說跟妳簽約的雇傭方不可能是中海地產集團公司,而是下面很多層級之下的某個子公司。
三方上的“三資”是這個項目公司的屬性而已。至於為什麽要設置這樣的子公司,emm,那就是個不太方便展開的話題了,等妳入行之後就知道了,地產老鳥們壹直說的“地產原罪”,就是和這個有關。
如果招聘流程正規、面試時考察的公司環境正常,不是那種莫名其妙的物業裏簡陋、臨時的小破房間,應該沒啥大問題。
公司堅持做“四好”公司,即“好產品、好服務、好效益、好公民”;堅持“悅享空間,智慧物聯,綠色科技,健康生活+”的產品設計理念;堅持“過程精品,樓樓精品”的開發理念;堅持“客戶至上,行穩致遠”的客戶服務理念。
創立並經營“海之子”“海之星”“海納”三大人力資源品牌,選聘高校優才與社會英才,構建體系化的人才培養機制,為企業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歷經40余年的發展,公司建立起“住宅開發”“城市運營”“創意設計及現代服務”三大產業群。
公司構建了業態多元、產業多樣的城市運營產業群,涵蓋寫字樓、購物中心、星級酒店、地鐵上蓋、城市更新、物流等產業。
作為國內最大單壹業權寫字樓發展與運營商,公司擁有45棟甲級寫字樓,運營總建築面積287萬平方米;在倫敦金融城,持有並運營四座百年標桿性商廈。創立Officezip自由辦公品牌,進駐北京、上海等6個城市,總運營面積超過7.4萬平方米。
在北京、上海、濟南、成都、珠海等地投資運營環宇城、環宇薈、環宇坊、富華裏等13家綜合性購物中心。公司旗下擁有12家星級酒店,分布於北京、深圳、珠海、海南、澳門等地。
公司致力於城市更新與區域綜合開發,構建起投融資、土地整理、區域規劃、地產開發、工程建設、產業導入、商業運營、物業管理全業務鏈。
在北京石景山區投資建設長安街西沿線規模最大的棚改項目——北辛安項目;在濟南投資開發山東省最大的棚改項目——華山瓏城;2017年11月,中標成都市天府新區超高層項目,打造成都新地標;2018年10月,獲得上海市中心城區最大規模的城中村改造項目——紅旗村項目。
公司在香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等地開發建設數十個地鐵上蓋物業;建立長租公寓產品體系,設立海堂、友裏兩個品牌;在天津濱海新區運營管理規模超50萬平方米的倉儲物流基地,以“壹帶壹路”國家倡議為契機,進軍物流產業,構築輻射全國的物流服務網絡。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中海地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