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結婚當天,我在民政局被他暴打:有這種傾向的男人,再愛也不能嫁

結婚當天,我在民政局被他暴打:有這種傾向的男人,再愛也不能嫁

文/蘇幾厘

最近看到壹個挺奇葩的新聞,發生在廣西藤縣民政局婚姻登記大廳裏。

有壹對青年男女來登記結婚,就因女方開玩笑說了壹句“要考慮壹下”,然後男子就暴怒了,當場對她壹頓暴打。

壹拳壹拳砸在手無縛雞之力的女孩頭上,面對這位彪悍的“未婚夫”,她絲毫沒有反抗能力。

壹下就直接被打倒在地上,即使周圍還有幾個工作人員攔著,也阻止不了這位男子的暴力行為。

看到這真的讓人氣憤,就因為女方的壹句玩笑話。

男子就輕易把準備走向婚姻殿堂,相濡以沫的另壹半壹頓暴打,這是愛情應該有的樣子嗎?

很多網友都指責男子的所作所為喪心病狂,還沒領證就暴力相向,要是兩人結婚,那婚後生活更是無法想象。

後來兩人大概在民政局互相廝打了半個小時,互相氣沖沖的走了。

我本以為這壹對情侶就此天各壹方,互不來往了,還為她沒有被男子暴力妥協而暗暗慶許。

萬萬沒想到,下午竟來了個神反轉!

兩人在家人的陪同下,又高高興興在民政局領了結婚證。

據透露,兩人是在廣東打工認識的,才兩個月,可以說是閃電結婚,但女方覺得要再考慮壹下,才發生男子打人的這壹幕。

上午打的妳死我活,下午又攜手來領證?看完我只想說,女生妳可長點心眼吧!

家暴的形成不是壹天兩天的,可能跟原生家庭或性格有關,也可能是被女方放縱慣出來的。

但不管是什麽原因,都不該成為動手打人的緣由。

我知道很多女生談戀愛,都希望能找到相伴壹生的好男人,或足夠溫柔體貼的好老公。

但事實卻是,依然有很多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吃了善良心軟的虧,心甘情願掉進這“火坑”。

所以女生在婚前壹定要認真看清楚妳的另壹半,如果發現他存在暴力傾向的,請慎重考慮妳們的關系發展。

因為壹個男人婚前就肆無忌憚的對妳暴力相向,那他對妳已經沒有了愛情裏最基本的尊重了。

女生也不要覺得自己是救世主,什麽只要自己足夠包容和理解,就能改變他,僅靠個人力量是遠遠不夠的。

家這個詞更多應該是溫暖、溫馨,是不管在外經歷多少風風雨雨,依然守護著妳的港灣。

而不是與暴力結合在壹起的恐懼和不幸,女性更不該是拳頭下的受害方。

不要聽別人勸說是第壹次,他已經知道錯了,就心軟算了。

托爾斯泰曾說:“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當然,家暴也分很多種,心理學在對家暴的定義,除了肢體上的沖突和傷害,更多的是來自於內心的沖突、矛盾以及情緒上的爆發。

所以,情感處理過程中,冷戰、辱罵和無休止的指責,這些來自語言上的傷害同樣可以稱作為家暴。

比如,臺灣節目主持人寇乃馨曾在《我是演說家》講到,她和老公黃國倫兩個人都是個性好強的人。

所以他們在生活常常吵架,誰都不讓誰,有次她被黃國倫被氣到,心想壹定要氣回去,有什麽話能傷害他,就挑他最痛的講。

然後,她就指著黃國倫說,“黃國倫,妳憑哪壹點配得上我寇乃馨啊,妳知不知道妳離過婚,妳是二手貨,妳配不上我!”

黃國倫聽完並沒有回嘴,他轉身就開始收拾行李,然後拉著他的行李箱走到家門口。

回頭看了壹眼寇乃馨,說,“乃馨,有些話是不能說出口的,妳知道嗎?”說完便離去。

接下來的三天,寇乃馨找不到他人,打他電話也不接。

寇乃馨覺得是自己的那番話深深地刺痛了他。還好三天之後,黃國倫回來了,寇乃馨抱著他哭慘了。

寇乃馨在演講中說,經過這件事,她第壹次發現自己可能是壹個家暴者,因為她對黃國倫實行了語言暴力。

馬歇爾.盧森堡曾在《非暴力溝通》中提出:“大多數暴力的根源在於人們忽視彼此的感受與需要,而將沖突歸咎於對方”。

有數據顯示,從2014年到2016年,全國涉及家暴的案件數量***94571件。

其中99% 的施暴者是男性。每年有近10萬個家庭因家庭暴力而解體。

其實《反家暴法》已經出臺很長時間了,可是像家暴這種新聞,依然每天在我們身邊上演。

在大城市裏,至少有三分之壹的人遭受過暴力,壹半以上的人受到不同性質的家暴。

而偏遠的地方,像這樣的現象就更普遍了,甚至有些地區認為,打老婆屬於正常行為。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阿爾伯特·班杜拉曾做過壹個實驗。

研究者從斯坦福大學附屬幼兒園中,各挑選了36名男孩和女孩,並分成三個組。

其中,有壹組兒童會觀察成人對波比娃娃施暴的場面。

那個人會坐在波比娃娃身上,然後反復擊打它的鼻子,又把它拋向空中,並在房間裏踢來踢去。

壹邊踢,壹邊謾罵,暴力場面持續10分鐘後,實驗者會把孩子帶走。

最後,所有參與實驗的孩子,會被帶進壹個放置了攻擊性玩具的活動室。

研究人員等著孩子們對此作出反應。

實驗發現,那些觀察過暴力行為的孩子,其攻擊性,遠高於別的孩子。

在這些孩子中,男孩平均表現出104次暴力行為,而女孩只有48.4次。

同時,男孩的身體攻擊傾向明顯,而女孩的語言攻擊傾向明顯。

班杜拉相信,當成人在兒童面前施暴時,就等於在給兒童傳達這樣的信息:暴力是被允許的。

因此,兒童自身對攻擊傾向的抑制,就會減少。

當壹個孩子成長於家暴環境中時,每次挨打,他都有壹個信念:只有暴力才能解決問題。

長大後,孩子也會更容易延續和復制父母的關系模式,並帶進了自己的婚姻關系中。

父母的家庭暴力,也可能導致孩子從小嚴重缺愛,會讓孩子失去愛人的能力,更不懂得如何愛自己。

家庭施暴者往往都有極強的控制欲和占有欲,這倒和嫉妒心理有些相似,都是由於不自信產生的壹種無安全感。

可能他們對外是壹副好好先生的樣子,在關系剛開始時對伴侶也表現得無微不至,但其實這種無微不至是他的控制欲的表現。

只是很多女生戀愛初期容易把其誤以為是愛,但慢慢的只要女方不願意,家暴男就會通過暴力使其順從獲得自信和安全感。

家庭暴力的發生,施暴者絕大多數為男性,因為在很大程度上是他們對男尊女卑的思想過於信奉,並將家庭暴力當成是正常的家規或者逼迫女性言聽計從的有效手段。

所以,通常家暴男都不太懂得尊重女性,過於大男人主義。

同理心通俗來講就是換位思考的能力,它與同情不同,是指對別人的痛苦感同身受。人壹般都具備基本的同理心,會體諒理解他人的心情。

而家暴男普遍都缺乏同理心,所以在對妻子拳打腳踢的時候,他們並不會感同身受這個行為帶來的痛苦,而只在乎自己的感受。

家暴傾向的人壹般情緒控制能力很差,遇到壹丁點不順的事或者聽到壹句以為“侮辱”自己的話時,就會大發脾氣,就如我前面講的那個領證的男子,因為壹句玩笑話就暴怒打人。

女生選擇對象要註意對方的情緒變化,如果發現有暴力傾向,最好還是遠離。

調查顯示,有家暴行為的男性有較高的精神壓力,容易抑郁、偏執;或有躁狂癥、煩悶癥、精力破裂、更年期精力病等疾病,都有導致家庭暴力的發生。

研究表明,小時候見過父親家暴母親的男性,在日後對妻子實施家暴的幾率會高很多

因為壹般這種家庭成長的孩子,會更容易復制父母的關系模式,帶進了自己以後的婚姻關系中。

女生如果發現對方家庭存在暴力教育傾向的,也要慎重考慮妳們的發展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