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瞄準在哪裏拍的瞄準取景地景區介紹
《瞄準》這部電視劇的整個場景還是非常宏大的,作為壹部諜戰片,這部電視劇盡可能的恢復了當時繁華的上海景象,而這些場景有的是搭棚,有的是實景拍攝的喲。
在哪拍的《瞄準》制作規模龐大,輾轉象山、上海、橫店等地進行拍攝,***設置場景579個,租賃攝影棚16個,面積高達35000多平方米,搭景面積高達30000平方米,工作人員最多時超過1500人。葉進軍表示,《瞄準》雖為小熒屏作品,但其制作上完全遵循電影化制作水準,該劇壹方面打破電視劇傳統的正序結構,嘗試電影化時空敘事風格,當下與回憶交錯穿插,喚醒細膩自然的情感表達;另壹方面全程采用世界級電影拍攝設備,燈光舞美、服化設計都比肩大片。與此同時,《瞄準》主打“狙擊技術流”,將槍林彈雨的精彩畫面通過高質感的鏡頭語言全景呈現,給觀眾帶來視聽上的饕餮盛宴。
部分景區介紹正在熱播的諜戰劇《瞄準》第10集中,公安局準備在松江站跟水母暗殺組進行壹場伏擊戰。劇中的松江火車站的拍攝地,就是位於浙江省寧波市象山新橋鎮的中國海影城,很多朋友可能還是第壹次聽到“中國海影城”這個名字,更多的人只知道象山影視城,其實,中國海影城與象山影視城隔街對望,占地約1000畝,由浙江廣電投資15億打造而成的民國影城。
這是壹座仿造的民國時期的北平火車站,也就是《瞄準》劇中的松江站,坐落在浙江中國海影城內。在我眼裏,這座火車站是我見過的所有影視基地裏布置得最為精致的壹座。當妳壹踏入這個地方,就會被它的懷舊感為之驚嘆。
火車站的鐵圍欄和出站大門。劇情中,公安局便衣和水母暗殺組人員在火車站蓄勢待發,水母暗殺組人員光頭打扮成搬運工,他的任務是壹旦發現有情況,馬上拔掉插在搬運車上的小紅旗,通知同夥。
劇情中火車站候車大樓門前,人來人往,戴墨鏡的女人(水母暗殺組人員)混在人群中,壹旦看見光頭拔掉插在搬運車上的小紅旗,馬上摘下墨鏡報警,示意同夥停止行動,馬上撤離。
《瞄準》這部劇在細節上很有歷史感,如實還原了當時上海的相對“先進”程度:
1、電話機、電話亭,長途電話。
1876年,美國的貝爾和華生發明了電話機,僅過壹年後,上海的徐華生就根據西方報紙中對電話機的介紹,成功仿制了中國第壹部電話機,並投入使用。
1879年9月,丹麥大北電報公司向上海公***租界工部局申請電話專營權,並獲得批準。
1926年,上海有了市內長途電話,市內華洋兩個電話系統也開始互通,並且打破了以往電話“各自為政”的局面。
所以,《瞄準》裏女特務打的這通長途電話,就是特指1926年之後的上海市內長途電話,雖然華洋兩個電話系統已經互通,但是轉接、人工等等程序復雜,時間就會相對長壹些。
2、天氣預報。
中國最早的氣象臺,是1872年建成的上海徐家匯觀象臺,
1900年3月,瑞典愛立信電話公司上海代理商與數英商、華商註冊成立英商華洋德律風公司,是年8月,設在漢口路的公司中央交換所開通,通話處不下百處。該公司除經營私人電話、公用電話的業務外,還兼營徐家匯觀象臺發布的天氣預報業務。
早在1900年,上海就已經擁有天氣預報業務,只是播報內容相對較為簡單含糊、也就是說,百年之前的上海人出門前,已經能接聽電話提示的天氣預報業務了。
《瞄準》中,“池鐵城”那場跟隨大霧伺機而動的暗殺事件,就是接聽了電話提示的天氣預報,而采取的敵特行動。
3、消防栓、救火隊
1866年7月20日,上海第壹救火隊成立,是中國第壹個現代消防隊,同年8月,虹口第二救火隊成立,此時的消防隊擁有水槍、鉤梯、斧頭、救火車、抽水水泵車、蒸汽水泵車、抽水機車、救護車、以及壹系列街道消防栓。
沒錯,150多年前,上海就已經有消防栓的存在了。《瞄準》中蘇文謙救下歐陽時,正好撞在消防水龍上,體現的正是上海當時的最現代化的壹面。
4、幻燈片
1933年前後,上海的工廠就有能力自制幻燈機了。
1937年,丹麥著名物理學家尼爾斯玻爾訪華,在上海交大做關於“原子核”、“物理中的因果律”等演講,當時在演講過程中,用了幻燈片做展示。
同濟大學、復旦大學、交通大學、都已經用賽璐珞制成的幻燈片充當教具了。
在《瞄準》中,1949年的公安部門,理所應當地使用幻燈片,針對敵特分子做案情分析。
5、電影
據上海《申報》記載,1896年8月11日,電影傳入上海,1908年,上海就有了可同時容納250人觀看的電影院:虹口大劇院。之後,蘭心大劇院、美琪電影院、大光明影院?是名副其實的東方百老匯,中國電影之都。無數電影人匯聚於此。
1937年,迪士尼第壹部動畫長片《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票房席卷全球,上海也不例外。
《瞄準》劇中,“小雪”喜歡的白雪公主蛋糕,就是上海電影產業發達的證據:
6、傳真機
傳真技術早在19世紀40年代就已經誕生,由壹位名叫亞歷山大·貝恩的英國發明家於1843年發明的。比電話發明還要早三十年。傳真通信在20世紀20年代逐漸成熟起來。
上海由於有出版業、報業的基礎在,傳真應用的非常廣泛。
7、移動式步話機
“曹必達”手裏拿的像“大哥大”壹樣的東西,正是大哥大的爺爺——移動式步話機,二戰前就已經配備在美軍部隊中,
這種步話機重2.3千克,工作波段為3.5~6兆赫,通信距離在1~4.8千米。我們在美國二戰電影中,經常能夠看到:
上海解放後,軍管部門收繳了這些步話機,配備給公安局,用於對抗敵特工作,正是情理之中。
8、上海電力系統
當時,上海是中國電力系統最好,家用電器最多的城市。在這裏誕生了中國第壹盞電燈、第壹家電廠、第壹條線路、第壹只電表、第壹臺變壓器、第壹條電纜、第壹座變電站。
1861年的時候,在上海租界的英國商人提倡用煤油燈,於是集資建廠成立了“大英自來火房”,向用戶提供煤氣照明,從南京路的河南路到外灘,10盞路燈也都是煤氣燈照明。
1882年英國人李德創立上海光電公司,煤氣照明與電力照明展開了競爭,壹度煤氣照明因為價格低廉、亮度高取得了上風,但後來因為電燈發展,煤氣照明被電燈打敗。
從大英自來火房,演變出來的“火表”壹詞,被套用在電燈照明上,壹直沿用下來。
電廠剛誕生的時候,家用電器只有電燈,所以電廠也叫燈廠,用戶買燈,就要拉電線,拉電線就可以用燈照明了。因為沿襲煤氣燈的火房叫法,火表壹詞也就流傳下來了
《瞄準》中,女特務打電話謊稱自己是電力公司的,要求查電表,蛋糕房負責人要求員工查“火表”走了多少,壹聽歷史感就出來了。
1924年,上海華生電器制造廠從壹個小作坊轉型,還研究出了搖頭電風扇、自凍器、等電器設施。因此,《瞄準》中的搖頭電風扇,同樣符合當時上海的史實,觀眾不必覺得大驚小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