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昆明舉辦印度洋論壇,新德裏缺席
中國近日舉辦“中國-印度洋地區發展合作論壇”,匯集了地區的19個國家,其中包括印度的所有鄰國,唯獨印度缺席。
馬爾代夫前總統穆罕默德·瓦希德·哈桑在會上作視頻發言周燦攝圖源:雲南網
據主辦方中國的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發布的聲明,與會代表來自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緬甸、斯裏蘭卡、孟加拉國、馬爾代夫、尼泊爾、阿富汗、伊朗、阿曼、南非、肯尼亞、莫桑比克、坦桑尼亞、塞舌爾、馬達加斯加、毛裏求斯、吉布提和澳大利亞。CIDCA是中國的發展援助機構。該論壇凸顯中國在印度洋地區加大外交的力度。
CIDCA的聲明表示,參與國同意加強政策協調,深化發展合作,增強有關國家通過可持續地利用漁業、可再生能源、旅遊、航運等海洋資源獲得經濟收益的能力。
《印度斯坦時報》11月26日文章,原題:中國排除印度,邀請印度洋國家參加論壇
本周早些時候,中國召集19個國家,包括除印度以外的所有南亞國家,參加首次以印度洋為重點的論壇。這是北京在這個戰略性海洋區域和關鍵海上貿易路線擴大影響力的最新動作。
11月21日,來自印度尼西亞、伊朗、緬甸、澳大利亞以及包括南非、肯尼亞和坦桑尼亞在內的8個非洲國家的部長級官員和高級外交官,出席在昆明舉行的中國-印度洋地區發展合作論壇。中國借舉辦此次論壇的機會,擴大在這片海洋地區的影響範圍。與會方承諾重點關註應對疫情、氣候危機、不斷增加的災害風險、海洋生物多樣性喪失、海洋汙染,以及它們對地區國家經濟和社會穩定與發展的影響。中國主導的這壹以發展為重點的論壇,可被解釋為旨在對抗新德裏在環印度洋地區的傳統影響力。
延伸閱讀
擺脫對華依賴?印澳達成***識:"裏程碑式"協定被批準
這項協定,印澳雙方“討價還價”了十多年,帶著對中國的“同仇敵愾”,雙方終究還是簽了,它就是《澳印經濟合作與貿易協定》。澳大利亞政府稱“這是減少澳大利亞對中國經濟依賴的重要壹步”。
值得註意的是,這項協定由莫裏森時期的澳政府簽署,在那段“極端反華”的時期裏,澳方的決定多多少少有些“意氣用事”,所以在對華態度稍微緩和的阿爾巴尼斯上任後,這項協定反而被“雪藏”了。不過在近日,澳政府又開始拿這項協定做文章。
當地時間11月22日,澳大利亞議會正式批準《澳印經濟合作與貿易協定》,意味著印澳雙方將在短期內為之付諸行動,官方消息人士表示,該協定或將於12月生效。
該項協議指出,澳大利亞出口到印度、占總價值90%的產品將獲得零關稅待遇,涉及到羊肉、羊毛、煤炭、龍蝦等產品。其中約85%的產品將在協議生效之日起立即獲得關稅豁免。而澳方極力關註的葡萄酒出口,雖沒有得到零關稅待遇,仍將獲得大幅度關稅減免。
相對的,印度獲得零關稅待遇的出口產品則達到了總價值的96.4%,涵蓋6000多個行業,包括紡織品、皮革、家具、珠寶和機械等。印度工業和商業部長戈亞爾表示,該項協定預計將創造超過100萬個崗位。印度出口組織聯合會主席沙克希維爾稱,這是印澳關系的壹個裏程碑。
消息人士透露,印度將利用該協定獲取澳大利亞豐富的礦產資源,而澳大利亞將因此獲取更多的礦產訂單,從而雙方都將達成減少對華依賴的目標。2021年,印澳雙邊貿易額為270億美元,在該項協定的加持下,印澳的雙邊貿易額將在五年內增加至約500億美元。目前,印度是澳大利亞的第九大貿易夥伴。
盡管雙方都稱該協定為“歷史性的”“裏程碑式的”,然而實際上,該項協定還只是印澳兩國“鴻鵠之誌”的壹小步,它們最終想達成的是“澳印全面經濟合作協定”。消息人士指出,印澳可能將極力推動這項宏大的計劃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整合,足以看出印度和澳大利亞的野心。
此外,澳總理還表示,他將效仿德國總理訪華,於明年3月攜商業代表團訪問印度,“這將是壹次重要的訪問,意味著澳印兩國關系的升級”。在此前與印度總理莫迪的會面中,雙方確定將為兩國構建壹個更加緊密的經濟合作關系。
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道,澳大利亞羊毛生產協會正進行可行性研究,擬撤除在華羊毛加工廠,並建設本地羊毛加工廠。據相關人士稱,中國的供應鏈非常“脆弱”,不利於產業發展。
據悉,澳大利亞目前僅5%的羊毛在本土加工,而大部分羊毛不僅送往中國加工,而且會留在中國銷售,占比高達50%。此外,澳大利亞的羊毛市場還將擴展到印度、越南、印尼等國家,很顯然,澳大利亞確實是在推動“擺脫對華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