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教師罷工
“九壹八”事變後,被派往東北地區發動抗日鬥爭。先後任滿洲總工會秘書、組織部長,中***濱江省珠河縣中心縣委特派員、鐵北區委書記,領導工人進行罷工運動,組織青年農民反日遊擊隊與敵人進行鬥爭。她能文能武,機智過人。為了啟發工人、婦女覺悟,她不時創作壹些文藝作品在地下刊物上發表。在壹首《濱江述懷》的詩中抒發了她堅定的抗日意誌:“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白山黑水除敵寇,笑看旌旗紅似花。”1935年秋,任東北抗日聯軍第3軍第2團政治委員。11月間,第2團被日偽軍圍困於壹座山間。她協助團長指揮作戰,與敵激戰竟日,連續打退敵軍6次進攻。團長讓趙壹曼帶領部隊突圍。趙壹曼果斷地說:“妳是團長,有責任將部隊帶出去,我來掩護!”趙壹曼為掩護部隊突圍,身負重傷。後在珠河縣春秋嶺附近壹農民家中養傷,被日軍發現,戰鬥中再度負傷,昏迷被俘。日軍對她施以酷刑,用鋼針刺傷口,用燒紅的烙鐵烙皮肉,逼其招供。她寧死不屈,嚴詞痛斥日軍侵略罪行。為了得到口供,日軍將她送進醫院監護治療。在醫院裏,她積極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教育爭取看護和看守人員。1936年6月28日,在看護和看守幫助下逃出醫院。6月30日晨,被追敵再度捉捕,受到更加殘酷的刑訊。1936年8月2日,在珠河被敵殺害。臨刑前,她高唱《紅旗歌》,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產黨萬歲!”視死如歸,從容就義。時年31歲。
為紀念她,哈爾濱的壹條主要街道命名為壹曼大街。朱德、宋慶齡、董必武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為她題了詞。
抗日民族英雄
永遠的豐碑:楊靖宇
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東北抗日聯軍創建人和領導人楊靖宇犧牲後,當殘忍的日軍割頭剖腹,發現他的胃裏盡是枯草、樹皮和棉絮,竟無壹粒糧食,也無不為之震驚。
楊靖宇,1905年生於河南省確山縣。1926年加入中國***產主義青年團。1927年4月參與領導確山農民暴動,同年5月轉入中國***產黨。大革命失敗後,組織確山起義,任農民革命軍總指揮。1928年後,在河南、東北等地從事秘密革命工作。曾5次被捕入獄,屢受酷刑,堅貞不屈。
1931年“九壹八”事變後,他任中***哈爾濱市委書記、兼滿洲省委軍委代理書記。1932年秋被派往南滿,組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遊擊隊,任政治委員,創建了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遊擊根據地。1933年9月任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壹軍第壹獨立師師長兼政治委員。1934年4月聯合17支抗日武裝成立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任總指揮。後任東北抗日聯軍第壹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壹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率部長期轉戰東南滿大地,威震東北,配合了全國的抗日戰爭。中***六屆六中全會曾致電向以楊靖宇為代表的東北抗日武裝表示慰問,贊之為“冰天雪地裏與敵周旋7年多的不怕困苦艱難奮鬥之模範”。
1939年在東南滿地區秋冬季反“討伐”作戰中,他與魏拯民等指揮部隊化整為零、分散遊擊。自己率警衛旅轉戰於蒙江壹帶,最後只身與敵周旋5晝夜。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壯烈犧牲,時年35歲。為紀念他,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通化支隊改名為楊靖宇支隊,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
趙登禹(1898——1937),字舜臣,山東菏澤人。1914年加入馮
玉祥的部隊,後任馮的隨身護兵。1926年參加北伐。1933年,任第29
軍第37師第109旅旅長,後任第132師師長。
1933年初,日本侵略軍越過山海關,開始侵襲熱河省(今並入河
北、遼寧、內蒙古等地),在3月4日攻占了承德後,開始向長城各口
發動大舉進攻。10日,日軍逼近喜峰口。趙登禹率部星夜跑步急行軍
40華裏,在日軍之前抵達喜峰口孩兒嶺,並將敵先頭部隊擊退,在孩
兒嶺及口門壹線穩定了前沿。為了有效消滅進攻陣地的敵軍,趙登禹
要求部隊待敵進至百米之內,再突然出擊,以手榴彈炸,用大刀砍。
由於兩軍混雜,使敵飛機、大炮、坦克無法發揮作用。入夜,趙登禹
又利用敵軍警戒疏忽,率部從兩翼迂回敵人側後,進行包抄襲擊,打
得敵人措手不及,死傷甚眾。戰鬥中,趙登禹腿部被炸彈擊傷,但仍
裹傷出擊率部眾與敵肉搏相拼。激戰數日,敵人多次攻擊不果,銳氣
盡挫,中國軍隊取得喜峰口戰役勝利。喜峰口戰役,***殲滅日軍五六
千人,狠狠地打擊了敵軍的囂張氣焰。
全面抗戰爆發後,7月下旬,日寇調集數以萬計的日軍在飛機和
坦克的掩護下,分別向北平、天津以及鄰近各戰略要地大舉進攻。擔
任132師師長的趙登禹,率部抗擊日軍入侵,守衛北京城外的南苑。
日軍出動40余架飛機輪番轟炸陣地,並有3000人的機械化部隊從地面
發動猛烈攻擊。132師將士在趙登禹的率領下,不畏強敵,奮勇抵抗。
日軍將中國軍隊切成數段,分割包圍。部隊孤軍作戰,在敵人炮火和
飛機的狂轟濫炸下,損失慘重。趙登禹率部誓死堅守陣地,拼死抗擊。
7月28日,在奉命向北平撤退途中,遭致日軍伏擊,壯烈殉國,犧牲
時年僅39歲。
毛澤東同誌曾高度評價趙登禹等國民黨抗日將領,稱贊他們在執
行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神聖任務中光榮地壯烈地犧牲了”,他們“給
了全中國人民以崇高偉大的模範”。1937年7月31日南京國民政府發
布命令,追贈趙登禹為陸軍上將。1945年後,北平市政府將北溝沿改
名為趙登禹路,以示紀念。新中國成立後,北京市人民政府對盧溝橋
西道口的趙登禹烈士墓進行了多次修繕。
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平原上,活躍著壹支以回民兄弟為主組成
的抗日部隊——回民支隊。這支部隊屢建戰功,威震敵膽,給日本侵
略軍以沈重打擊,被八路軍冀中軍區譽為“無攻不克,無堅不摧,打
不垮,拖不爛的鐵軍”。毛澤東稱其為“百戰百勝的回民支隊”。馬
本齋就是這支英雄的回民支隊的司令員。
馬本齋,1901年出生於河北省獻縣的壹個回族農民家庭。早年投
身奉軍當兵,逐級升至團長。1931年九壹八事變後,面對國土淪喪,
報國無門,因不滿國民黨蔣介石政府的對日不抵抗政策,毅然棄官卸
甲,回到了故鄉河北省獻縣東辛莊。
1937年7月,全國抗戰爆發後,馬本齋在家鄉組織回民抗日義勇
隊,奮起抵抗日本侵略軍。1938年4月率隊參加八路軍,所部改編為
冀中軍區回民教導總隊,任總隊長。1939年,回民教導總隊改編為八
路軍第三縱隊回民支隊,任司令員。1942年8月,回民支隊奉命到達
冀魯豫抗日根據地,馬本齋被任命為冀魯豫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兼
回民支隊司令員。馬本齋作戰勇猛,身先士卒,在回民支隊和廣大群
眾中享有很高威望。改編後的回民支隊,在馬本齋的率領下,戰鬥力
不斷提高,隊伍發展到2000多人,成為壹支能征善戰的抗日勁旅。從
1937年至1944年,馬本齋率領回民支隊,不懼犧牲,浴血作戰,奮勇
殺敵,經歷大小戰鬥870余次,殲滅日偽軍3.6萬余人,在廣闊的冀中
平原和冀魯豫大地上,所向披靡,屢建戰功,打得日本侵略軍聞風喪
膽。
在黨組織幫助下,在人民軍隊的大熔爐和抗日戰爭烽火硝煙的考
驗中,馬本齋的政治覺悟迅速提高,他深深地感受到黨的偉大,決心
加入中國***產黨,為黨的事業,為打敗日本侵略軍,為祖國和民族的
解放而奮鬥。他在入黨申請書中寫道:“我甘心情願把我的壹切獻給
偉大的中國***產黨,獻給為回族解放和整個中華民族的解放而奮鬥的
偉業。”1938年10月,馬本齋光榮地加入了中國***產黨。
1943年底,馬本齋在率部參加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反蠶食戰鬥中,
頸後長了毒瘡。由於戰事繁忙,加之缺醫少藥,未能及時治療,不久
病情加重。1944年1月底,回民支隊奉命開赴延安。出發前,他抱病
為部隊作了最後壹次動員,叮囑同誌們“要跟著黨,跟著毛主席,抗
戰到底!”同年2月7日,馬本齋在山東莘縣不幸病逝,時年42歲。
抗日戰爭時期,以冷雲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在頑強
抗擊日本侵略軍的戰鬥中投江殉國,表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
的英雄氣概,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她們是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的
指導員冷雲,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
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
冷雲,原名鄭誌民,1915年生,黑龍江省樺川縣人。1931年入樺
川縣立女子師範學校讀書。“九壹八”事變後,她積極參加抗日救國
活動。1934年加入中國***產黨,在佳木斯從事秘密抗日活動。1936年,
與具有愛國思想的吉乃臣(後改名周維仁)加入東北抗聯第5軍,後
經組織批準倆人結為革命伴侶,誌同道合,***同進行抗日鬥爭。冷雲
先在軍部秘書處做文化教育工作,後調到5軍婦女團擔任小隊長和指
導員。1938年夏,冷雲強忍丈夫英勇犧牲的巨大悲痛,告別剛剛出生
兩個月的嬰兒,隨5軍1師部隊西征,任婦女團政治指導員。
在西征隊伍中,婦女團的戰士們和男戰士壹樣跋山涉水,英勇作
戰。7月12日參加了攻打樓山鎮戰鬥。10月上旬,該部在牡丹江地區
烏斯渾河渡口與日偽軍千余人遭遇。已行至河邊準備渡河的婦女團的
上述8名成員,為掩護大部隊突圍,毅然放棄渡河,在冷雲率領下,
分成3個戰鬥小組,與日偽軍展開激戰。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
使部隊主力得以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是她們卻被敵圍困於河邊。
在背水作戰至彈盡的情況下,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冷雲堅定
地對大家說:“同誌們,我們是***產黨員、抗聯戰士,寧死也不做俘
虜!為祖國的解放而戰死,是我們最大的光榮!”她們毀掉槍支,挽
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唱著《國際歌》:“……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
要為真理而鬥爭……”集體沈江,壯烈殉國。犧牲時,她們年齡最大
的冷雲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
為弘揚八女先烈的精神,1986年9月7日在牡丹江市舉行“八女投
江紀念碑”奠基典禮。時任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婦聯主席的康克清
為工程奠基題詞:“八女英靈,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