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處理行業發展現狀?有沒有哪位大咖能全面解析下
內容選自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汙水處理設備市場分析預測及投資戰略咨詢報告》
現代汙水處理技術按原理可分為物理處理法、化學處理法和生物處理法。物理處理法是通過物理作用分離和去除廢水中不溶解的呈懸浮狀態的汙染物(的方法,主要有篩濾法、沈澱法、氣浮法、過濾法和反滲透法等;化學處理法是利用化學反應分離汙水中的汙染物質的處理方法,主要有中和、電解、氧化還原和電滲析、氣提、吸附、吹脫、萃取等方法,壹般適用於工業汙水處理;生物處理法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謝作用,使汙水中呈溶解性、膠體狀態的有機汙染物轉化為穩定的無害物質的處理方法,主要可分為好氧氧化法和厭氧還原法,其中好氧氧化法則廣泛用於處理城鎮生活汙水,主要包括活性汙泥法和生物膜法等。目前,城鎮汙水處理過程中,應用最為普遍的即活性汙泥法及其相關的衍生技術的生物處理工藝。
活性汙泥法技術即是將空氣連續送入含有大量溶解有機物質的汙水中,經過壹段時間後,水中即形成生物絮凝體-活性汙泥,通過附著其上的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將有機汙染物轉變成無毒的氣體(CO2、N2 等)、液體(水)和富含有機物的固體(如微生物群體或稱生物汙泥);最後通過固液分離,實現生物汙泥與凈化處理水的有效分離的過程。由於活性汙泥法具有較高的化學轉化效率,對城市汙水及有機工業廢水中所含的汙染物的處理效率高,因此成為傳統的成熟技術。
隨著近些年來汙水排放量的迅速增加,對汙水處理要求也日益提高,汙水處理技術在傳統活性汙泥法工藝基礎上出現了如缺氧-好氧(A/O)法、厭氧-缺氧-好氧法(A2/O)、氧化溝法和序批式活性汙泥(SBR)法等被較快推廣應用的新技術。其中,厭氧-缺氧-好氧法(A2/O)強化了脫氮除磷效果;氧化溝法簡化了有關構造,運行管理方便,且處理效果穩定等;SBR 法是壹種按間歇曝氣方式來運行的活性汙泥汙水處理技術,其主要特征是在運行上的有序和間歇操作,主要優點在於節約土地。上述工藝均是在普通活性汙泥法基礎上,通過對時間順序或空間位置等的調整,來給微生物生長創造更適合的生存條件,以提高其處理性能和效率,因此其均屬於活性汙泥法的衍生技術。
另外,近年來新出現的MBR 工藝,即又稱膜生物反應器技術,是壹種由活性汙泥法與膜分離技術相結合的新型水處理技術,其基本原理是:通過膜的微孔分離,將需去除的有機物被阻擋在外,被活性汙泥中的微生物和細菌分解,從而達到凈化汙水的目的。與傳統工藝相比,MBR 工藝具有出水水質優質穩定、剩余汙泥產量少、易於實現自動控制等優點,但仍存在建造成本高、容易導致膜汙染、能耗高等缺點,目前應用範圍還相對比較小。
未來,隨著國內水環境形勢日益嚴峻以及國家對環保要求的提高,未來對汙水處理企業的技術要求將越來越嚴格,行業技術水平將向更高標準的汙水深度化處理方向發展。
2、行業經營模式
目前,我國城鎮汙水處理行業處於市場化改革的發展階段,主要存在以下幾種經營模式:
(1)政府直接經營
政府直接經營是指政府直接實施汙水處理項目的建設和運營工作,項目建設資金來源於國家資金和地方配套資金,運行經費來源於地方政府行政撥款。當前,我國仍有相當部分地區的城鎮汙水處理廠系由政府直接經營管理。
(2)BOT 特許經營模式
BOT(即建設-運營-移交)模式,是指政府通過特許經營協議,授予企業特許經營權,由企業負責汙水處理設施項目的投資、建設、經營和維護。企業通過在特許經營期內向政府提供汙水處理服務並收取服務費用,由此回收項目的投資和運營等成本並獲得合理的回報。特許經營期限屆滿,企業將設施無償移交給政府。
(3)TOT 特許經營模式
TOT(移交-運營-移交)模式,是指政府通過特許經營協議,出讓已建成的汙水處理設施的使用權,並授予企業在特許經營期內的經營權,由企業負責汙水處理項目的運營和維護等。企業通過在特許經營期內向政府提供汙水處理服務並收取服務費用,由此回收項目的投資和運營等成本並獲得合理的回報。特許經營期屆滿,企業仍需將設施無償移交給政府。
(4)BT 模式
BT 即建設-移交,是指根據政府方通過對選定的投資者予以授權,由投資者負責進行項目的建設(包括籌集資金),並在規定時限內將建成後的符合質量要求的項目移交給政府方,政府方根據事先簽訂的回購合同在壹定期限內分期向投資者支付項目總投資並加上合理資金回報。該模式壹般作為政府利用外部資金來進行環保項目建設的壹種融資模式。
(5)委托運營模式
委托運營是指政府將建成或即將建成的汙水處理項目,整體委托給專業的水處理運營商進行運營管理,並支付壹定的運營管理費用的經營模式。
特許經營模式由於能夠有效解決汙水處理設施建設資金和提高運行效率,已逐漸成為新增汙水處理設施的主要經營模式。根據建設部《中國城鎮排水與汙水處理狀況公報(2006-2010)》,截至2010 年底,全國已有約40%的城鎮汙水處理設施通過BOT、TOT、委托經營等特許經營模式引入社會資本和專業化服務,參與設施建設與運營。
3、行業周期性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汙水處理行業的發展,出臺了壹系列鼓勵和扶持行業發展的法律法規及產業政策,極大地促進了汙水處理行業的快速發展,不存在明顯的行業周期性。
4、行業季節性
城鎮汙水處理行業沒有明顯的季節性特征。壹般情況下,根據不同地區的居民生活習慣差異,不同季節間的生活用水量不同,也會導致季節間汙水處理量的略微變化。
5、行業區域性
城鎮汙水處理作為市政公用設施項目,政府主導的特征較為明顯。因此,壹般經濟發達地區由於當地政府財政實力強、對環保重視程度高和投資力度大等,汙水處理項目投資建設的速度也較快。如我國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水源地周邊地區的汙水處理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汙水配套設施也相對齊備,西部不發達地區則汙水處理項目的建設及發展則較為落後,行業的整體區域性特征較為明顯。
6、行業與上、下遊行業之間的關聯性
汙水處理行業的發展與上、下遊行業之間存在相互依存、互為促進的重要關聯性。汙水處理行業的上遊行業主要包括處理設備制造、藥劑生產和電力供應行業等,下遊為各地市政汙水處理的公***服務需求。上遊設備制造、藥劑生產等行業的技術進步及降低成本將有利於汙水處理行業盈利水平的提高,而本行業的快速增長也將帶動對環保設備行業和電力行業的需求增長,進而促進其進壹步發展。目前,隨著我國對環境保護重視程度的不斷加深,社會公眾對防治水汙染、保護環境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從而有利於促進汙水處理行業的進壹步發展。
/industry/201411/293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