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鐵面無私“包青天”,壹生娶了3個老婆,為何傳宗接代的是丫鬟?

鐵面無私“包青天”,壹生娶了3個老婆,為何傳宗接代的是丫鬟?

開封有個包青天,鐵面無私辯忠奸┅┅?,每當聽到這首耳熟能詳的歌曲時,我們就會想到剛正不阿、為民請命的包青天包拯。千百年來,包拯在歷代人民的心目中,壹直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清官,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我們只知道包拯的清廉和鐵面無私,卻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家庭。包拯壹生娶了三個老婆,但最終為他傳宗接代的卻是丫鬟,這是為什麽呢?事情原來是這樣的。

1、鐵面無私?包青天?的壹生。包拯,字希仁,出生於999年,廬州合肥人,北宋名臣。1027年包拯生於宋真宗鹹平二年(999年),於宋仁宗天聖五年(1027年)考中進士 ,被授任為大理評事,出任建昌縣(今江西永修)知縣。因父母年邁,包拯請求在合肥附近就職,遂改授和州(今安徽和縣)監稅,父母又不想讓他離開,包拯就辭去官職,回家贍養父母。幾年之後,他的父母相繼去世,包拯在雙親的墓旁築起草廬,直到守喪期滿,還是徘徊猶豫、不忍離去,同鄉父老多次前來勸慰勉勵。

直到景祐四年(1037年)包拯才赴京聽選,獲授天長(今屬安徽)知縣。 歷任三司戶部判官,京東、陜西、河北路轉運使。再召入朝,歷權知開封府、權禦史中丞、三司使等職。嘉祐六年(1061年),任樞密副使,第二年逝世。包拯平生整治吏治、鐵面無私、註重生產、鞏固國防、舉賢任能、為民請命,多次論劾權貴,敢於替百姓申不平,頗有政績,是中國歷史上的名臣,傑出的清官代表。他為開封府尹,用三把鍘刀,上斬皇親國戚,下斬刁鉆惡棍,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包拯之名,成為清廉的象征。

2、包拯的三位夫人。據記載,包拯壹生有兩個夫人,壹個媵妾。第壹位夫人是李氏,是包拯的原配,很早就過世了。

第二位夫人是包拯續娶的董氏,後封永康郡夫人。董氏原是官宦之家的小姐,從小知書達理、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她和包拯成婚後,對包拯說過:?大丈夫當為君上效力,家裏自有我來照料雙親。?

1973年,合肥文物部門對包拯及其家族墓地進行清理,從包拯墓葬中出土了包拯遺骨及其墓誌。董氏在包拯的事業上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屬於包拯事業有成的強大後援。她是出自大戶人家的小姐,自小就已經接觸詩詞文學這方面的知識,所以在見識上也比較廣。在包拯去科舉的時候,董氏在家中照顧包拯的父母,董氏對丈夫的父母照顧得無微不至,有什麽重活都是她幹了,為包拯解決了很多煩惱。包拯在京城獲得了壹些成就的時候,他想要回家照看自己父母,他的妻子是無條件地支持他,根本沒有埋怨過幾句。

董氏跟其他家庭中的女人不壹樣,她沒有她們那麽小氣,只想把丈夫束縛在身邊,董氏是相反的例子,她很體諒丈夫這樣子做。在包拯當官時期,由於包拯整天忙於政事,所以也沒有太多時間照顧她,可是董氏還是沒有抱怨過,依然做好妻子的本分。他們的生活過得很幸福,之後還生了壹個兒子。沒想到兒子在青年的時候卻早早離開了他們。對董氏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壹時接受不了,導致長病不起,沒過多久也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第三位夫人媵妾。所謂媵妾,指陪嫁的女子,或指姬妾或陪嫁丫頭。媵妾的地位要比妾高很多,有正式的身份,可以出席正式的宴會等等。媵妾孫氏是第二位夫人董氏的陪嫁丫鬟。除此之外,包拯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長子包繶,官至太常寺太祝、通判潭州,先於包拯去世。次子包綬,幼名包誕,包拯幼子,官至朝奉郎、通判潭州。長女包氏,嫁陜州硤石縣主簿王向。此女包氏,嫁國子監主簿文效。但是,古代女兒嫁出去後,生下的後代壹般不能認為是包家後代。

3、為何說傳宗接代的是丫鬟?因為包拯與第二位夫人董氏生的兒子包繶,成年後因病去世。據記載,1、包繶,出生於1033年,北宋名臣包拯長子,生母董氏,十九歲時娶淮陽崔氏為妻。崔氏是當過三朝宰相的呂蒙正外孫女,因此包家與崔家算得上是門當戶對。包繶因父親包拯官居高位,自幼便受到特殊的蔭補,年紀很小的時候就獲得宋仁宗趙禎賜封為太常寺太祝,但還未上任便於婚後第二年病故。包繶與崔氏生有壹子包文輔。

崔氏傷心欲絕,誰知禍不單行,數年之後,五歲的兒子包文輔又夭折,崔氏與包公失去了唯壹的長子和長孫,心如刀絞。但包公夫婦畢竟是開朗之人。不希望崔氏年紀輕輕便在家守節,勸她再嫁,但崔氏執意不從,公婆失去獨子已夠悲傷,自己再離開豈不叫老人家們更添壹層痛苦。

便說:?公公是天下盡為仰慕之人,吾可代夫君奉養翁姑,心滿意足矣。?此後崔氏在包家守節二十年,後來宋哲宗下旨加封她為永嘉郡君。嘉獎詔書為當時大文豪蘇軾所撰,收錄在《東坡全集?故樞密副使包拯男繶妻崔氏封永嘉郡君制》,堪為壹段佳話。在古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包拯是有名的大孝子,為創承香火,根據古代的婚姻制度,在董氏死亡後,媵妾孫氏自動過渡為第三任夫人。包拯把對董氏的虧欠全轉移到孫氏身上,但媵妾孫氏脾氣不好,經常與包拯發生口角,後被包拯打發回娘家了。不想這時,孫氏已有身孕,回家後不久生下兒子包綖。但是,因為包拯和孫氏不和,怕影響孩子,就沒告訴包拯生孩子這事。

直到1059年,包拯60大壽的生日宴會上。包拯的兒媳婦崔氏抱來壹個兩歲小孩,非說是包拯的親兒子。包拯有點懵逼,按時間推算這是57歲高齡播下的種子。後來得知是被他打發回娘家的媵妾孫氏生的,崔氏壹直幫他補交贍養費。包拯很罕見的笑了,他給小兒子取名包綬。於是,他再次擁有壹個溫暖的小家庭。據史書記載,包綬,幼名包綖,生於北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卒於徽宗崇寧四年(公元1105年),享年四十八歲,北宋名臣包拯次子。

生母是包公身旁侍妾媵孫氏,但未出世,生母孫氏便被包公打發回娘家,多虧大嫂崔氏知悉孫氏懷有身孕,便背著包公夫婦,私底下不斷派人送錢財衣物等到孫家。孫氏生下壹名男孩,崔氏又偷偷將男孩抱養在自己房裏,名為長嫂,實為養母,翌年,在包公六十歲大壽之際崔氏將還在繈褓之中的孩子送到包公面前,包公夫婦大喜,遂將此子取名包綖。現在,包拯的後代都是這個媵妾孫氏和包拯所生的兒子?包綖?這壹脈繁衍而來。

綜合包拯的家庭變故,所以說,鐵面無私的?包青天?,也是壹生坎坷,雖然壹生娶了3個老婆,但最終為他傳宗接代、開枝散葉的卻是最後壹位夫人媵妾孫氏,也算是第二位夫婦董氏的陪嫁丫鬟了。但不管怎麽說,好人有好報,壹代清官包拯壽終正寢,也有後代傳承香火。包拯的臨終遺言: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者,不得放歸本家,死不得葬大塋中。不從吾誌,非吾子吾孫也,更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