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劉軒:我唯壹不能對孩子妥協的,就是自尊
作者\編輯部Reese
劉軒畢業於哈佛大學心理學系以及哈佛大學教育學碩士,現在是作家、心理學家、講師、DJ,但他還有壹個最重要的身分—兩個孩子的爸。最近,他為了10歲的千千、8歲的川川寫了壹本書《成為更好的自己:未來少年的18堂心理必修課》。
談到親子教養、推廣積極心理學,我們想知道「透過書寫,真的能觸及本身不愛閱讀的孩子、家庭關系不好的人嗎?」簡單來說,如果大眾覺得 「專家的話聽聽就好」 ,如何透過書寫將知識傳遞給需要的人?
劉軒苦笑著說,這個問題非常好。
英文有句諺語: 妳可以把壹匹馬帶到水邊,但是妳沒有辦法逼他喝水 (You can lead a horse to water, but you can’t make him drink.),這句話或許也能作為人生境遇的註解,妳可以看見問題,選擇正視它、跨越它;妳也可以忽略問題的警示,日復壹日過著壹樣的生活,端看妳想要只有 選擇的權利 ,還是也有 選擇的能力 ?
以下,編輯會用第壹人稱的方式,分享劉軒與的訪談:如何有效幫助自我,從看見混亂開始,壹步壹步厘清問題,以成熟的心態成為更好的人。
劉軒給父母的壹句話:成為更好的自己,就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教育靠緣分和機會。今天我寫了這本書,是否能在適當的時候出現在孩子的身邊,我們希望透過宣傳,或者像妳們這樣的平臺達到這壹點。至於孩子願不願意把它拿起來閱讀,這又是另外壹回事。
書本的載體能夠更完整的傳遞信息、查閱更方便,而我也希望能留下壹個實體的作品,所以會出書。同時,我們也做了影音的課程版本(給未來少年的心理學通識課),這樣可以符合不同孩子的學習習慣。
我當然樂於更多孩子們能看到這本書,為什麽呢?很多時候家長講破了嘴,可是孩子就是不聽,因為這是家長說的。
像我自己,當時父親(劉墉)把我的故事寫成《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3本書,壹開始造成我很大的困擾,但後來,我收到很多讀者來信,他們跟我分享,其實書裏面很多問題,都是自己的問題,也是自己的父母或老師曾經跟他們說過的,但等到看著別人的故事,才真的看進去了。
不稱孩子「叛逆」,孩子「有自己的主見」是必經的過程
千千跟川川雖然還沒到青少年青春期,但孩子會有自己的主見,其實從2歲開始就會有了。青少年時期,大腦發育會解鎖更完整的思辨能力,同時青少年會更註意外面的世界,父母說的話會打折、朋友說的話會成倍,這時候如何拿捏放手跟管教的界線?
我們父母親可以陪伴孩子壹輩子,但是我們無法監督孩子壹輩子。我們必須幫助他們認識自己,並建立自己的界線。
如何面對孩子的青春期?小心「鐘擺效應」
很多人都說孩子的個性在7歲之前成形,但更多社會化的性格特質,是到青春期才會體現。
如果孩子天生有較強的個性,在孩子小的時候,妳就用比較強勢的方式把他震住,到了青少年,叛逆心態很可能更大,因為他之前被打壓。這有點像鐘擺效應,這時候父母再去打壓,反彈會來得更激烈。
父母管教孩子不應該是鬥法,看誰比較狠,所以我倒是建議,如果發現孩子有更強烈的主見,開始反彈、起沖突,反而要雙方先停戰,將這個視為壹個重新溝通的契機。
我絕不能對孩子妥協的事,可能跟其他家長不壹樣
很多叛逆的孩子要的,就是自主權。至於有哪些事情,是父母不能對孩子妥協的?有人說,絕對不可婚前性行為、不能懷孕、不能吸毒…這些是屬於 「行為界線」 ,但我會把行為的標準鎖在壹個更高的 「自尊原則」 上。
唯壹不可妥協的是自尊。
自尊的意思是妳有妳自己的原則。妳尊重自己,所以妳會保有自己的原則,這就表示壹言九鼎、遵守對自己和別人的承諾,而且有思考過的道德標準,不是盲目跟風。
以前我的父母親就是這麽教導我的:他們以前沒有限制在曼哈頓上學的我絕對不能晚回家,像是我們戲劇社的慶功宴幾乎通宵,他們也答應,但我 promise 我幾點鐘要回家,既然說了,就不能夠食言。我跟母親說自己什麽時候要做完什麽事,到那時候,她壹定會跟我要(對於這點,做父母親的也必須堅守驗收的原則)。總而言之,我們都需要為自己的言語、行為負責。
培養孩子尊重自己,就是最好的管教
最近有壹天,我們全家去百貨公司逛街。商場的地板有壹些繽紛顏色的格子,我兒子就在上面跳來跳去。身為父母的當然會想說「不要亂跑!」、「好好地走,不然我就…(心中各種威脅的OS)」
但我只對兒子說:「Lucas,我知道妳現在是在跳格子很好玩,但如果妳撞到任何人,妳就必須要主動向他道歉;如果妳撞壞東西,妳會用之前的壓歲錢零用金買了它,understand?」
兒子點點頭,接著還是跳了幾下,但明顯收斂了許多。我覺得小孩會有自然的活力。與其強制叫他「不要亂動」,不如讓他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他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妳的尊重,反而刻意搞怪的成分會少壹點。但要是他真的撞到人,妳絕對不能為他道歉,也絕對要堅持他向別人道歉。這就是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也是我覺得不可妥協的。
人們如果無法互信,就無法合作。所以說話算話,做事情負責,守信用,就是要訓練孩子當壹個有原則、有自尊的人。這樣他們未來入社會,不論在哪裏都會有壹席之地,這是我相信的。
尤其孩子進入青春期, 我們不可能管他壹輩子,唯壹能管他們的,就是他們自己。父母要讓孩子建立足夠的自尊,讓他們明白「妳要愛惜妳的身體」。
訪談後記:
當孩子開始有自己的內心世界,不想讓父母知道,怎麽辦?劉軒建議,增進親子關系需要良好的溝通管道,良好的溝通有這3大要素:
1. 視線: 不要直視孩子的眼睛,這樣會讓他覺得「oh 又來了,妳又要對我講道理了」,視線不要維持平行線,最好並肩坐在孩子旁邊,像朋友壹樣 side by side,慢慢的,氣氛對了,他就會跟妳談心事了。
2. 情境: 公園是壹個很好的談心地點,散散步之後再坐下來談心更好。
3. 環境: 比公園更升級的就是去踏青、爬山,親近大自然本來就對人有療愈的效果,大自然是調節關系很棒的第三者,壹起運動促進血液循環,身體累了銳氣也消了,這時候談論什麽事情都會比較順利。
再忙也要落實每天與孩子的Story Time
劉軒透露,千千、川川是他寫這本書的兩位頭號聽眾。「我們晚上都固定有 story time,每次我念壹章給他們聽,如果某個地方聽不懂,我也就會在內 *** 相對的修正。」
「有趣的是,書裏有壹章提到心理學實驗《喝冰紅茶晚上會不會睡不著》,我本來以為他們會聽不懂,沒想到連當時7歲的兒子都聽懂了,還對這個很感興趣,所以我相信這些心理學知識對孩子來說,壹定不會太深奧的。」
劉軒《給未來少年的心理學通識課 》輸入專屬優惠代碼享折扣 課程網址:lihi1/uq8wK 優惠代碼:lishixinzhi 折扣金額:200 使用期限:到109年9月26日
推薦閱讀: 專訪劉墉:養女兒最重要的事 哈佛心理學家:這七個時間,妳該放下手機和孩子好好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