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進行國企改革?
問題二:如何全面深化和推進國有企業改革 (1)把國有企業改革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以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為方向,切實轉換企業經營機制。現代企業制度是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依法規範的企業制度,它的典型形式是公司制,它的基本特征是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現出資者所有權和企業法人所有權的分離,有利於政企分開、轉換國有企業的經營機制,有利於培養多元化的投資主體和對國有企業進行戰略性改組。
(2)分類指導,從搞好整個國有經濟出發,“抓大放小”,對國有企業進行戰略性改組。“抓大”就是抓好壹些關系國民經濟命脈、體現國家經濟實力的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按照市場經濟規律的要求,采取有力的政策措施,扶優扶強,提高它們的素質和競爭能力;“放小”就是采取改組、聯合、兼並、租賃、承包經營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放開放活國有小企業,使國有小企業能靈活地適應市場。
(3)按照“三個有利於”標準,探索和發展公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壹切反映社會化生產規律的經營形式都可以大膽利用。
(4)把改革、改組、改造和加強管理結合起來。要在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中,積極推動國有資產的流動和重組,使資源得到合理利用;把改革和技術改造結合起來,加快國有企業的技術進步,鼓勵、引導社會資金投向企業的技術改造,形成面向市場的新產品開發和技術創新機制;切實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努力探索符合市場規律和我國國情的企業領導體制和組織管理制度,建立決策、執行和監督體系,形成有效的監督和制約機制。
(5)鼓勵兼並、規範破產、下崗分流、減員增效並實施再就業工程。為加快國有企業的改組和調整,要鼓勵優勢企業兼並困難企業;對長期虧損、扭虧無望的企業要實施破產;富余人員分流,也是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途徑,但這會給壹部分職工帶來暫時的困難,黨和 *** 要采取積極措施,關心和安排好下崗職工的生活,拓寬就業門路,推進再就業工程。
(6)推進以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為重點的配套改革。建立社會保障體系實行社會統籌和個人帳戶相結合的養老、醫療保險制度,完善社會保險和社會救濟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會保障;建立有效的國有資產管理、監督和營運機制,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建立城鎮住房公積金,加快住房制度改革,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和調整經濟結構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問題三:國企如何改革? 壹、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面對的 *** 體制與產權問題
1.徹底改革 *** 幹部任免制度和用人制度。首先要真正取消企業的行政級別和企業經營者的幹部待遇,培育企業家市場,完善企業經營者業績考評制度,促進經營管理人才的合理流動;其次要在 *** 部門內部實行公務員的競爭上崗,建立公務員的工作績效考核制度,提高其素質;再次,要積極探索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選人用人新機制,把組織考核推薦、引入競爭機制和公開向社會招聘結合起來。
2.產權制度改革仍是國有企業改革的核心問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必須以產權明晰為前提,否則其他任何改革措施都將行之無效或收效甚微。成熟完善的產權制度應包括三個方面:第壹,產權明晰,即明確財產所有權主體及其與法人主體間的責權利;第二,產權流動,即產權可以交易;第三,企業內部產權結構合理,即企業內部產權主體多元化。當前,產權制度改革應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1)積極推動股份制的健全和完善。首先,要正確理解國有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導作用,徹底轉變在股份制企業中國有股應絕對控股的認識,促進企業產權結構多元化。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使所有者有其“位”。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是公司制的核心,其基礎就是所有權與經營權的分離,關鍵就是所有者有其“位”,即在公司治理結構中能夠明確代表所有者有效行使其對公司的剩余控制權和剩余索取權的機構。
(2)采取有效措施促進產權的合理流動。盤活存量資產,促進國有企業資產的優化配置,已經納入了我國當前經濟工作的重點。需要解決的問題之壹是健全法規,規範產權交易機構的運作。鑒於目前在產權交易中政出多門、 *** 直接幹預及場外交易普遍的現狀,首先應盡快完善產權轉讓的法規,促使公有產權的合法、規範和有序地流動;其次要加強產權變動的監管和產權登記檢查力度;再次要完善產權交易機構的職能,強化產權交易機構的中介作用,積極促進產權的自由交易和國家政策性目標的實現。二是,結合國有資本戰略性調整工作,充分發揮 *** 的宏觀調控職能,運用行政手段和經濟手段,制定相應的政策調整國有資產的投資方向和結構,從而有計劃、有步驟地實現調整目標。三是要壯大和完善資本市場。第壹,要有步驟地逐年推進股市擴容,為有條件的企業創造向市場直接融資的機會,同時促使企業按資本機制的內在要求進行資本運營;第二,要進壹步探索國有股流動方式和方法,盡快消除國有股、法人股和市場流通股之間的障礙,增強國有股的流動性,實現同股同利,規範國有股權運作,有效地保障國有資產所有者的權益。
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必須面對的經濟利益問題
企業作為社會經濟中的壹個細胞,必然關註和謀求自己的經濟利益,從社會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這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在計劃經濟時期,我國國企和國企職工的經濟利益長期被漠視,“大鍋飯”、平均主義盛行,嚴重挫傷了企業與職工的積極性,這個問題應該成為國企改革中壹個必須加以解決的問題。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國企的經濟利益被漠視的問題只是國企長期效率低下的原因之壹,那種以解決國企的經濟利益問題作為改革主線的做法很值得商榷。我們必須註意到,國企作為壹種特殊的企業形式,其經濟利益的訴求必須遵循壹定的原則,這些原則概括起來講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其壹,國企的所有權屬於整個社會而不是企業自身。這就決定了國企獲取的經濟利益的受體應該是整個社會,而不是國有企業本身。其二,國企承擔著保證社會經濟穩定和引導社會經濟發展的責任。因此,國企經營的目標具有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壹致性,而不是單壹對自身經濟效益的訴求。其三,對國......>>
問題四:如何正確看待國企改革 壹段時間以來,壹提起國有企業改革,壹些人就頗有微詞,甚至是有些憤懣:企業改革使國有資產流失、貧富分化加劇、職工利益受損,導致各種社會矛盾產生,小部分人甚至對企業改革失去信心。的確,在國民經濟中占主體地位和發揮主導作用的國有經濟,其改革也必然備受公眾關註。
不可否認,改革必然要觸動部分人的利益,但我們應該用辯證的方法來看待改革。改革是新生的事物,沒有任何成功的經驗可以供我們借鑒,因此當我們“摸著石頭過河”的時候,必然會有那麽幾塊石頭碰疼我們的腳,但我們不能因為碰了腳就不前進,問題和矛盾是改革過程中客觀存在。前面過河的人碰了腳,可以為後面過河人提供經驗和教訓,碰了腳的人對改革提出點意見,反而是對改革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當我們大多數人都順利的過了河,那就不應該片面的去放大碰腳的問題,而應看到過河的成就。看壹下國企改革的經歷我們就不應該迷茫,要堅定改革的信心和決心。
改革開放初期的國有企業被稱為國營企業,其實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企業,僅僅是壹個生產單位。面對市場競爭,上世紀90年代末,“虧損”成為困擾國企的最大難題。1998年國有企業的虧損面達到三分之二,全國國有企業壹年的總利潤只有213.7億元。當時,國企的中心任務是改革脫困。如今,僅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100多家中央企業,每月的利潤就達幾百億元甚至近千億元。2011年,38家央企進入了世界500強。
改革為國企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從“脫困”到“發展”,國企的進步有目***睹。國有企業利潤增長、實力增強的背後,是國有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化。近年來國企改革全面推進,國有經濟“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逐步從壹般性競爭領域退出,向基礎性、公益性、支柱性產業集中,向優勢產業和大集團、大企業集中。國有企業數量大幅度減少,壹般性競爭性領域的絕大多數國有中小企業進行了改制,退出了國有經濟行列。國有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逐年下降,但國有企業的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發生了深刻變化,效益逐年增長,實現利潤總額由2002年的2636億元增長至2011年的14989億元;技術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取得了壹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成果。國有經濟的壯大,不僅顯著增強了我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而且主導作用和影響力得以充分發揮。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我國之所以能夠從容應對,並率先實現經濟回升向好,壹個重要原因就是擁有強大的國有經濟,使 *** 宏觀調控得以更好地掌握全局、指揮全局。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是壹個不斷探索、不斷實踐、不斷深化的過程。我們必須堅持用發展的眼光正確看待改革中出現的各種矛盾,用創新的方法解決改革中出現的各種問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為國有企業的持續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問題五:中國如何進行國有企業改革 我個人認為中國國企改革必須有別於西方或前蘇聯。國企就是全民擁有的企業。我認為可以成立壹家銀行就叫全民控股銀行。國企70%的股份要由全民持股銀行持有。20%由 *** 持有。10%股份為公司各管理層持有。管理層股是管理層人員在任職期間自動持有不得轉讓。離職後歸下任領導持有。全民控股銀行下設全民控股委員會由社會各階層民意代表組成代表全民利益。國企的領導不再由 *** 任免。而是公開招聘。國企領導受全民控股委員會和 *** 監督。全民控股銀行所得利潤用來公***福利比如補貼電價、水價、醫療等。最後我要強調的是全民控股銀行不得上市也就是不能被任何人或國家機構持股。全民控股銀行的主要任務就是持有國企的股份。
問題六:運用經濟生活的知識說明為什麽要進行國企改革?怎樣進行國企改革? 深化國企改革,有利於國企增強活力,采用現代企業制度,應對經濟全球化競爭與合作。
有利於完善我國生產資料所有制度,有利於資源合理配置,有利於各種所有制經濟***同發展,有利於發展生產力,促進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國企改革,要能使生產資料所有制的完善和優越性的發揮,堅持三個有利於的原則。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有利於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利於綜合國力的提高。
國企改革,要能有利於國有企業的國民經濟主導作用和支柱地位得到鞏固。
國企改革,要能有利於國有企業經營更加成功,有利於自主創新和競爭力的提升。
國企改革,要有利於國企走出去,提升國際化競爭力,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培育國際競爭新優勢。
問題七:怎樣理解國企改革? 國企改革是壹個“摸著石頭過河”的“試錯”過程。
國企改革主要集中於調整戰略布局、深化股份制改革、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及國企領導方式等幾個方向。
問題八:如何看待國企改革 中國的國企改革、產權制度改革是財政斷糧和銀行斷貸的雙重壓力下逼出來的國企改革始終在爭論中不斷推進。如何看待國有企業改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國有企業改革的實踐則是最好的答案。目前對國有企業改革有三論:壹是悲觀論,對國企改革喪失信心,對國有經濟的作用持否定態度;二是速勝論,認為國有企業改革的主要問題已經解決;三是持久論,悲觀論與速勝論都是不符合客觀事實的,國有企業改革是壹個長期的戰略目標。歷史是最好的醫生。有些人認為,中國國有企業改革是在新自由主義思潮和理論指導下推進的。我認為不是這樣。從歷史看,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產權制度改革是財政斷糧和銀行斷貸的雙重壓力下逼出來的。國有企業改革為什麽首先從地方突破?地方 *** 直接面對各方面的壓力,直接面對工廠要冒煙,職工要就業,財政要稅收,社會要穩定四大難題。當面臨這些壓力的時候,他們別無它法,只有推動改革。現在從全國情況看,中央企業改革落後於地方企業改革,大型企業的改革落後於中小型企業改革,經濟情況好的企業落後於困難企業改革。二十多年的國企改革能試的辦法都試過了,國有企業經營者自主決策權之大也是世界之最.但決策者並不承擔決策失誤之責,因為國企改革是在出資人缺位的情況下推進的。國有企業改革需要解決兩個基本問題,壹是國有企業經營方式的市場化,二是國有企業制度體制市場化。前壹個問題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基本解決了,人財物產供銷基本實現市場化配置,第二個問題正在解決當中。2004年關於國有企業改革的爭論,反映了各方面對國企改革的不同認識,總體上看是有積極作用的。各方面都在關註改革改制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這樣可以促使我們的法律法規更加完善和規範。目前抽樣調查情況看,改制後的國有企業70%以上實現了盈利。1998年到2003年,國有企業減少到了13.8萬戶,職工從7500萬人減少到4300萬人,年實現利潤從213億增加到4000多億。在改革大潮下,必然是泥沙俱下,這是壹個探索和博弈的過程。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如果沒有積極推進國有中小企業改制,地方經濟和整個中國經濟不會有今天的狀況,就會喪失歷史機遇。現在已完成改制的企業,改制前求生存,改制後求發展。它們現在進壹步在考慮和推進二次改制了。問題是改革中發生的,只能通過改革來完善。從現實看,國有企業改革目前進入了制度體制變革階段,已由淺層次改革進入到了深層次改革,我們要切實看清目前的情況下國企改革中存在的種種問題:壹是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問題。十六大解決了出資人機構到位問題,但還沒有解決出資人職能到位問題。其二是國有經濟布局結構調整問題。十五大提出國有經濟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但究竟如何體現,如何落實?是壹個尚未解決的問題。三是國有職工勞動關系的調整問題。國有職工對國有企業的制度依賴,是國企改革最難解決的問題。除上述之外,還有國有大中型企業的主輔分離輔業改制、企業分離辦社會、企業離退休人員的社會化管理、國有企業的債務重組/不良資產處置、國有企業的並購重組和產業整合、國有企業治理結構、集體企業改制等問題。(周放生/文)
問題九:怎樣理解全面深化改革中的國企改革 國企改革全面推進 步入主次分明新階段
?
記者2014年12月17日獲悉,壹年壹度的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有望近期召開,會議將總結2014年工作,部署2015年的改革要點。知情人士表示,在分類改革、界定中央企業功能方面,央企將分為壹般商業類、特殊商業類和公益類。商業類央企應依托資本市場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成為市場經濟中規範的公眾公司。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表示,中央企業、地方國資委負責人會議將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要求進行整體部署和具體落實,明年國有企業改革工作將圍繞規範企業的經營決策、保值增值、參與公平競爭、提高效率、增強活力、履行社會責任等六個方面來深化。分類改革的明確能有效地推動國企改革的進程。目前國企改革藍圖逐漸明晰,今年是國企改革的“開場戲”,明年將逐步進入“正戲”。
隨著國企改革的加速推進,國企改革已步入主次分明、上下結合、全面深化新階段,發展的藍圖和實現路徑逐漸清晰。在頂層設計方面,指導思想、原則、措施已基本形成***識。在分類改革方面,知情人士表示,對於界定不同中央企業功能,3個月前已拿出了壹個文件,經過多次討論和協調,目前基本形成***識。未來央企將分為壹般商業類、特殊商業類和公益類。壹般商業類也稱“商業壹類”,即競爭性的企業;特殊商業類也稱“商業二類”,包括石油、電力、軍工等關系國家安全和經濟命脈的企業;公益類是保障民生、提供公***服務的企業。
問題十:國企改革為何“怎麽做都不對” 阿塔咨詢案例分享:
調研分析:
1.該集團以往取得的成績主要是依賴於石化行業相對封閉、壟斷和政策保護的舊體制環境,雖然企業也在嘗試著進行對外部環境的應變,但公司長期存在的產業單壹、抗風險能力較差等弱點並未得到根本性改變;而隨著我國加入WTO,該企業面臨的外部環境將發生急劇變化,並已開始對企業的發展產生影響,地方石化企業的生存空間將進壹步受到影響。
2.作為典型的生產型國有企業,企業存在的許多於市場化運作不相適應的功能缺陷和制度缺陷也未得到完善,屬於典型的橄欖型企業,企業決策、開發、研究和創新能力弱,主業生產管理能力強,經營、市場營銷和公關能力弱。
3.國有企業原有的經營理念、運作習慣、企業文化等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企業做大作強的需要了。同時,集團企業的進壹步發展缺乏必要的組織支撐、技術支撐、制度支撐和人員支撐,企業長遠發展的後勁不足。
解決方案:
顯然,集團下壹步的發展目標應該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產業調整和升級為抓手,全面實現由生產型企業向自主經營型企業的戰略轉型和相應的功能變革。
首先,我們綜合本企業的優勢、劣勢和面臨的機會和挑戰,運用戰略分析的工具,提出企業未來發展的總體戰略思路和發展規劃。經過多輪次的論證、宣貫,以“油頭化尾”的產業發展戰略和“引入戰略投資者”的資本運營戰略為核心的新的發展戰略在企業開始實施。
其次,針對企業組織功能的缺陷,我們又從治理機構、管理機構的調整入手,重新設計和規劃了企業組織脈絡,推行了以董事會為首的治理機構和以總經理為首的管理機構的分設,同時,為適應企業轉型的需要,新設了市場營銷、投資管理等部門。在組織機構重新設置後,還對其管理運行的流程進行了設計。
在有效推進組織機構重組的基礎上,我們又對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進行了改革,幫助企業針對新的組織機構,進行定員定崗,用科學而又實用的方法進行了崗位測評和以此為基礎的薪酬制度改革和績效考核改革,並進行了管理人員競聘,制定管理層激勵制度,從而激發了全體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另外,針對機構改革後對管理人員素質提出的新要求,我們還制定了定制式培訓計劃,選拔了壹批管理人員到上海進行為期四個月的強化培訓,增強了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意識。
在組織結構和人力資源改革兩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來自企業內部的發展動能得到充分發揮的同時,我們又積極輔助企業具體落實產業發展戰略和資本運營戰略,力圖通過引入外部資源和力量,實現企業質的變化和能級的提升。
案例啟示:
通過前後兩年多的密切配合,我們目睹並親身參與了壹個傳統型國有企業的戰略變革之路,體會到了其中的種種艱辛和困難,也看到了走向成功的希望道路。壹個習慣了在相對壟斷、封閉和政策保護的經營環境中生存的企業,在面對外部環境發生重大變化的情況下,如何實現企業的轉型和可持續發展是壹個具有***性的課題,石化企業如此,電信、電力、醫療服務等公***服務產業亦如此。而在很大程度上,最高領導層勇於直面變革是企業走向成功的關鍵;而巧借外腦,用第三者的智慧和力量來推動企業的變革,則是絕大多數國有企業突破內部錯綜復雜的利益格局,尋求理性思考的壹條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