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往生凈土詳細資料大全

往生凈土詳細資料大全

世間人前世行善乃聞得阿彌陀佛名號,是多生多劫來的善根。目前人類有七十億,有幾人能聞到佛法;聞法之中,又有幾人聞到凈土法門;其有能聞而起修者,更是少之又少。我們今日能有機緣聞到凈土法門,聞而起修,應當為自己深自慶幸。人身難得已得,佛法難聞已聞,若不於今生度脫此身

基本介紹 中文名 :往生凈土 外文名 :Pureland 真實不虛,人生短暫,往生極樂,速求出離,心凈往生,內息妄念, 真實不虛 △ 念佛求往生不要說再等幾年,再等幾年就來不及了。果能對四諦法(苦、集、滅、道)有深切的了解,壹定可以放下了,如果說已經看破,而仍然放不下,實在未看破,所謂知難行易,真實不虛。 △ 阿彌陀佛在因地中曾發四十八願,我們的願力若與四十八願相同,可說是與阿彌陀佛誌同道合。以阿彌陀佛之四十八願,作為我們自己的四十八願,就容易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 人生短暫 △ 人生短暫,壹晃就過,如真能念佛往生極樂世界是最有福報之人。若欲往生必須求解,除非二六時中只有壹句阿彌陀佛名號可以不要求解,否則必須聽經,以免盲修瞎練,壹定要懂理,否則不能成就。 往生極樂 △ 往生極樂世界是活著的時候去的,不是死了之後去的,死後就作不了主。現前不能開智慧,爾後即不能往生,學佛是白學了,未免冤枉。過去人能往生,主要是世俗之事放得下,壹切不操心,事情來了就辦,辦完就了,過去不想,未來亦不想。修凈土用此種心情去修,壹句有壹句的用處,以此方法勸化他人,送他成佛,將來他要度多少眾生! △ 念佛人到臨終時絕不可怕死,怕死,心就亂,能否往生亦在最後壹念,臨終時心不顛倒是大福報。凡夫平日修行難免放逸,到臨終時心裏清楚,懂得教理,求生心切,念佛力量最大。室內應供壹尊阿彌陀佛接引佛像,並立壹幡,使臨終人以手持幡帶。助念之人句句佛號念得清清楚楚,臨終人聽得清清楚楚,必蒙佛接引。助念之人如能使二人往生,到臨終時此二人必來接引。慧遠大師壹生當中有三次見到極樂世界,到臨終時才對弟子言說,可見凈土法門真實不虛。 速求出離 △ 壹切放下,壹聲佛號念到壹心不亂,即可往生極樂世界,在此亂世更應速求出離;壹切放下即是大徹大悟,執著決定出不了三界,舍的利益太大了。 △ 念佛心不動是得壹心,得壹心即可見佛。得理壹心生實報壯嚴土,得事壹心生方便有余土;二六時中心中常有阿彌陀佛,即能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現在念佛人多,往生人少,是打妄想的時間多,念佛的時間少。故經雲:“若能念佛心不動,則常睹見無量佛。” △ 凡夫修行要先修人乘,先要作壹個好人,人修好了才能保持人身。只憑有口無心的念幾聲佛號生不到極樂世界,必需要修定,還需要修四無量心。 心凈往生 △ 世間事均是假的,人到老年患得患失之心更重,其實人生壹切遭遇都是前世善惡業因所結的果,今生遇到了只有忍受;如自己想如何便能如何,佛就不把“求不得”列為八苦之壹了。人生壹切境遇皆受因果規律所支配,今生之財富是由前生財布施得來的,今生的智慧是由前生法布施得來的。有許多人發了意外之財,不但病魔纏綿,損失殆盡,且把老本花掉,此種事例世上所在多有。所以人不必貪求,要放下壹切,把壹句阿彌陀佛名號守住了,心地才清凈;心地清凈,決定往生。“看破”是真學問,“放下”是真功夫。 △ 當下學佛的人,多數不願意離開這個娑婆世界。總要想先買壹所公寓,有個安定的處住,生活求其舒適,飲食要求營養,收入總嫌不夠;生活過得富裕快樂,有空閑的時候,研究佛法,念佛念經拜佛,聽聽經,跑跑道場,吃吃素齋。此不過表面上冒充佛子,論其心只希望在娑婆世界多活幾年,享享清福,並不壹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壹有此種懈怠的心情即不可能往生,永在六道輪回。要知學佛要下決心,壹心求生,不必顧慮自己的生活。只要心在道上,自有護法龍天護持,不虞生活無著。如果心不在道上,每天為自己生活打算,則護法神也就樂得的休息壹番便了。還有同修,總想找壹個清凈地方修行;須知掩關潛修固然有功效,但也是修行人的險著。古人說:“不悟道不住山,不破參不閉關。”若是修行程度不夠,而妄想入山清修,恐怕修不好還會招魔,出大毛病。 △ 凡夫對於身體太重視,唯恐委屈了他,恐怕累著他,不能精進之原因在此。古大德念佛念到筋疲力盡還要念下去,身體毀滅都可以,佛號決不間斷,身心世界壹切都放下。若稍為顧惜自己的身體,還要多活幾年,佛號就念不下去了,稍存此種思想,就去不了極樂世界。 內息妄念 △ 內息妄念,外息攀緣,壹切放下,凈心念佛,三五天內即可往生。佛出現於世,即為此壹大事因緣而來。尤其在末法時期,五濁惡世,必須作此功夫。此壹功夫有成就,願走就走,要多住上幾年亦可,不是留戀這個世界,而是要多勸幾個人往生。所以念佛求生凈土,必須認真,不可放逸。 △ 智慧之火焰能消滅煩惱;修行講開智慧,智慧能斷煩惱。修凈土可以帶業往生,其余任何法門無此方便。凈土是二力法門,佛力加被我們,但我們自己現前也要有壹念清凈心,否則不能去。現前壹念清凈,是伏惑而不是斷惑,是用石頭壓草的辦法;斷作不到,伏可以作到,以理智克服感情。世間事要看破,名聞利養決定不能牽掛,臨命終時才有把握;但須家人也懂佛理,不要惱害,才能往生。 △ 學佛多年,雖遇善知識教導,卻仍攸攸泛泛,毫無進步,病在信心不足,不肯精進。常說的凈土法門,認真念佛,念壹二年往生的,真有其人,確有其事,不見得他們學問好,佛法比我們懂得多,就是認真去作而已。把世緣放下,認為念佛是壹件大事,短時期內即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