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立特空襲東京,被扣飛行員憑什麽逃離蘇聯?
1942年4月21日,也就是杜立特空襲東京的第3天,蘇聯向美國通報,有壹架美軍轟炸機落在了海參崴。而剛上任不到2周的美國駐蘇聯大使威廉.斯坦利將軍,要做的第壹件事就是解決約克機組?冒失?降落在蘇聯,所造成的外交困局。
當斯坦利見到蘇聯最高統帥,通報了美軍空襲東京的情況,並希望蘇方交還這些飛行員,卻得到的答復是:?這些飛行員在蘇聯是安全的,會得到很好的照顧,但他們不應該降落在蘇聯,按照國際法,不得不將他們扣留?。這是為什麽呢?
首先,作為同盟國中的兩個大國,壹方采取重大的行動,對可能降落到蘇聯壹方,應事先照會壹下,這不僅有相互重視的問題,更能體現雙方相互信任。美方提出交還就歸還,對蘇聯來說,既是壹件沒有面子的事,更是對主權國家的不尊重。
其次,通過《租借法案》,蘇聯依靠美國源源不斷的軍援,在蘇聯戰場上與德軍殺得昏天黑地。但作為新研發不久的B-25,可以說是當時最先進的轟炸機,他們怎會輕易脫手的。並根據《租借法案》,蘇聯也獲得了美方800多架B-25的援助。
更重要的壹點,蘇聯與日本簽訂有《蘇日中立條約》,壹旦釋放美方飛行員,就有可能導致蘇聯東、西兩線作戰的困境,在當時岌岌可危的情況下,蘇聯是不可能得罪日本,但又需要美方的軍援,?按照國際法扣留?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但得知消息的日本人,似乎要拿捏壹把。他們警告蘇聯,這架飛機剛剛襲擊東京,如果不交給日本,就等於蘇聯事實上為美國提供了壹個軍事基地,不僅違反了《蘇日中立條約》,而且嚴重影響了兩國關系。換句話說,美軍飛行員必須交給日方。
蘇聯人向來不吃威脅、恐嚇這壹套。他們堅稱扣留美軍機組符合國際法,沒有違反《蘇日中立條約》,蘇聯不會交出飛行員。日本人看對方態度堅決,並考慮到得罪蘇聯,在離其本土如此之近的地方開戰不是什麽好事,也就不再堅持了。
但蘇聯人希望約克機組?自行逃走?。
1942年11月,轟炸完東京後,降落在蘇聯的約克機組,被轉送到奧漢斯克,在那裏他們度過了7個月。閑來無事的隊員們不僅學會了俄語,而且寫信給蘇聯統帥,提出要麽將他們秘密釋放回國,要麽與蘇軍將士壹樣參加戰鬥,至少能參加工作。
想回家的隊員們,開始策劃如何離開蘇聯。壹天,壹名穿著考究軍裝的上校,來到他們的住處,這位軍官拿出壹封信詢問道:?這封信是妳寫的嗎??約克點頭示意。軍官接著說:?要求釋放的要求無法滿足,但要求工作可以滿足,請跟我走?。
隊員們跟著這位上校,坐汽車、飛機、火車,走了10多天,到達土庫曼斯坦的首都?阿什哈巴德壹處簡陋的土坯房,住宿條件遠比以前差了許多,這讓隊員們破口大罵。蘇軍上校聳了聳肩,很快就離開了。在這裏,他們負責翻修教練機。
好在,這裏與伊朗只有壹山之隔,隊員們逃跑的欲望再次被勾了起來。說來也巧,約克在火車上認識的壹位當地走私販子尼古拉,來到他們的住處並答應幫助逃跑。按照計劃,約克機組在尼古拉介紹的偷渡販子的帶領下,從蘇聯進入伊朗。
1943年5月10日,約克拿出他們僅有的250美元,交給偷渡販子,趁著夜色坐上壹輛卡車進入伊朗,在天亮時到達馬什哈德,約克和另壹名隊員巧妙混進城去,找到了英國領事館,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他們受到了英國人的熱情款待。
隨後,約克機組的5名成員搭乘飛機,經由印度飛往北非,再從北非直飛美國,時隔壹年多,約克機組終於回到了家鄉。對於這麽?輕松?逃離蘇聯,約克始終認為是蘇聯人故意這麽做的,但許多人並不認同這樣的說法,成了歷史謎團。
直到戰後幾十年,壹些解密文件解密後才真相大白。原來,蘇日雙方已簽訂了中立條約,蘇聯不願因此激怒日本,於是先將美國人轉移至日本情報網無法滲透的中亞,再派特工協助逃脫。這樣,美軍飛行員?自行逃脫?,日方無話可說。
而那位叫尼古拉的真實身份,就是蘇聯情報部(克格勃的前身)特工。還有壹條線索可以證明,斯坦利曾與蘇聯外交部長壹同策劃,將90名美軍作戰人員轉移到塔什幹,並用同樣的方法,安排他們?逃回?美國。畢竟兩國是同盟關系。
大家認為這件事是真實的嗎?歡迎留言並壹起討論。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
//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