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史為什麽要分“內史”和“外史”?
科學史研究有“內史”和“外史”之分,內史“主要研究某壹學科本身發展的過程,包括重要的事件、成就、儀器、方法等”。外史“側重於研究該學科發展過程中與外部環境的相互影響和作用,以及該學科在歷史上的社會功能和文化性質”。
“燃燒”為什麽會產生?人們對這個問題已爭論了幾百年。起先,科學家提出“燃素說”,認為在可燃物中存在壹種叫作“燃素”的微小顆粒,“燃燒”是這些小小的“燃素”因受熱等原因離開可燃物引起的。
後來,法國化學家拉瓦錫發現了氧在物質燃燒過程中起到的關鍵作用,這才推翻了“燃素說”,推動了化學科學的進步。在科學史研究中,這類歷史就被稱為“內史”,即“科學內部史”。
科學內部史的研究對象主要是科學自身發展、演化的歷程,其研究的內容包括科學理論、實驗工具、數學方法等的發展和演變。研究科學內部史,目的是通過具體了解某壹門科學的理論、研究方式,探究其內在的邏輯結構,以對科學的本性有更進壹步的了解。
相應地,“外史”當然是指“科學外部史”。科學外部史研究的對象主要是那些科學自身發展因素以外的,同時又對科學發展有著重要影響的外部因素。這些因素涉及我們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某壹時期的社會制度,科學家進行研究時所具備的條件和受到的限制等。
如中國古代社會雖然能工巧匠輩出,但政府並不鼓勵科學研究、創造發明,人們甚至認為制造器械是奇技淫巧。如果讀書人喜好鉆研自然科學知識,就會被認為是不務正業,甚至被人鄙視。這種社會風氣從很大程度上抑制了我國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
在歐洲,情況就大不相同了。人們對新奇的科學發現是很感興趣的,對於科學家的理論貢獻也十分重視,牛頓等大科學家受到人們的普遍崇敬,英、法等國也很早就創立了皇家科學研究院,科學家們通過頻繁的書信往來探討學術問題在社會上傳為佳話。推崇科學的社會風氣,為科學研究提供了較好的社會條件,有利於科學技術的發展。
總結:科學史研究是科學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科學史的科學哲學是空洞的,沒有科學哲學的科學史是盲目的。科學的“內史”和“外史”分別從內部和外部分析、研究科學發展的本性,豐富、發展了人們對於科學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