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花可以用磷酸二氫鉀肥嗎
磷酸二氫鉀屬於化肥,是無機肥料,常用於農作物當中的瓜果類,根莖類作物,能使農作物的根系發達,增強農作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果實的糖分含量,多充當葉面肥使用,用於葉面噴施,滴灌技術普及後,也用作水溶肥。
磷酸二氫鉀的五氧化二磷含量52%,氧化鉀含量34%,在整個作物生長期都可以使用,特別是在農作物的關鍵時期使用效果會更加明顯,比如花芽分化期,瓜果膨大期,果實轉色期進行使用。
將磷酸二氫鉀引入蘭花種植當中,用來給蘭花噴葉或灌根,來達到讓蘭花多發苗,多開花的目的,經過摸索和實踐,磷酸二氫鉀用於蘭花是可行的。
磷酸二氫鉀的噴施濃度是按重量與水進行勾兌稀釋,常用的稀釋比例為2000-3000倍,1公斤的水中加入0.5克左右的磷酸二氫鉀,15公斤的噴霧器放5-7克的磷酸二氫鉀,磷酸二氫鉀的吸收比例會受光照的影響,光照越強,蘭花的吸收效率越高,30分鐘就能吸收,濃度就應該偏低,反正,光照偏弱養殖的,可以適當提高濃度,濃度最高不要低於800倍,不然極易造成肥害,光照低蘭花對肥料的利用效率低,有壹部分是浪費掉了。
磷酸二氫鉀給蘭花噴施時間在春季和秋季比較好,夏初溫度不高於30℃的時候也可以使用,在上午9點之前和下午4點以後用是比較好的,溫度略低的時候可在上午10點之前和下午3點之後用比較好,最低溫度不要低於15度,不然會造成浪費,還會淤積在蘭花葉片和盆內對蘭花造成不良的影響。
在蘭花花芽分化的季節可每7-10天噴灑壹次葉片,連續噴灑2-3次,葉片的正面和背面都可以噴,背面的噴灑效果比正面好,因為葉背分布的氣孔更多,對磷酸二氫鉀的吸收效果更好。
磷酸二氫鉀還可以用於控制蘭花幼苗的旺長,讓蘭花復壯,蘭花在春季和秋季的發苗期間如采光不足或者使用氮肥過量,導致幼苗出現旺長或者高腳苗的情況,可用1000-2000倍的磷酸二氫鉀溶液噴施蘭花的小苗2-3次,可使蘭花的幼苗變得正常健壯。
磷酸二氫鉀還可以與紅糖壹起使用,在兌水稀釋2000倍的磷酸二氫鉀加入兌水稀釋5000倍的紅糖溶液進行混合後,噴灑在蘭花的葉片上能夠增加蘭花對幹物質的積累,因為紅糖裏含有氨基酸和葡萄糖及各種微量元素,其中的葡萄糖能被蘭花直接吸收,另外紅糖溶液裏面氨基酸的含量比較少,可再加入兌水稀釋1000倍後的尿素溶液。這樣磷酸二氫鉀+紅糖+尿素就形成了壹種蘭花所需要的全營養液。需要註意的是紅糖容易吸引蚜蟲和螞蟻,蚜蟲會啃蘭花的嫩葉,螞蟻喜歡在盆內做窩,故噴施的時候加入壹些吡蟲啉等殺蟲劑比較安全。
磷酸二氫鉀的PH值在4.6左右,呈酸性,是不能和堿性的藥劑或肥料壹起使用的,比如殺菌用的銅制劑就不能與磷酸二氫鉀混合使用,還不能與含有碳酸根離子的制劑以及含鈣鎂等離子的葉面肥混用。市場上的磷酸二氫鉀有多種品牌,註意不要買到假貨,以98%以上純度的磷酸二氫鉀效果最好,正品的磷酸二氫鉀只含有磷和鉀,是不含有其他元素的,有的廠家為了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會在磷酸二氫鉀加入壹些硫酸鎂,因為鎂能參與光合作用,形成葉綠素,噴施後可以使蘭花的葉片在2-3天很快轉綠,還有壹種含有硼,鐵,鋅,鈣,鎂等等多種微量元素,因磷酸會和其中的壹些金屬離子發生反應而生成沈澱,影響使用效果。
蘭花(學名:Cymbidium ssp.)是壹種蘭科植物,廣泛分布於中國各地。中國栽培蘭花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歷來把蘭花看做是高潔典雅的象征,並與“梅、竹、菊”並列,合稱“四君子”,是中國十大名花之壹。
蘭花壹般為附生或地生草本,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壹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顏色有白、純白、白綠、黃綠、淡黃、淡黃褐、黃、紅、青、紫。
中國栽培蘭花約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據載早在春秋末期,越王勾踐已在浙江紹興的諸山種蘭。魏晉以後,蘭花已用於點綴庭院。古代人們起初是以采集野生蘭花為主,至於人工栽培蘭花,則從宮廷開始。魏晉以後,蘭花從宮廷栽培擴大到士大夫階層的私家園林,並用來點綴庭園,美化環境,正如曹植《秋蘭被長坡》壹詩中的描寫。直至唐代,蘭蕙的栽培才發展到壹般庭園和花農培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寫有“幽蘭香風遠,蕙草流芳根”等詩句。
宋代是中國藝蘭史的鼎盛時期,有關蘭藝的書籍及描述眾多。如宋代羅願的《爾雅翼》有“蘭之葉如莎,首春則發。花甚芳香,大抵生於森林之中,微風過之,其香藹然達於外,故曰芝蘭。江南蘭只在春勞,荊楚及閩中者秋夏再芳”之說。南宋的趙時庚於1233年寫成的《金漳蘭譜》可以說是中國保留至今最早壹部研究蘭花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第壹部蘭花專著。全書分三卷五部分,對紫蘭(主要是墨蘭)和白蘭(即素心建蘭)的30多個品種的形態特征作了簡述,並論及了蘭花的品位。繼《金漳蘭譜》之後,王貴學又於1247年寫成了《王氏蘭譜》壹書,書中對30余個蘭蕙品種作了詳細的描述。此外,宋代還有《蘭譜奧法》壹書,該書以栽培法描述為主,分為分種法、栽花法、安頓澆灌法、澆水法、種花肥泥法、去除蟻虱法和雜法等七個部分。至於吳攢所著的《種藝必用》壹書,也對蘭花的栽培作了介紹。1256年,陳景沂所著的《全芳備祖》對蘭花的記述較為詳細,此書全刻本被收藏於日本皇宮廳庫,1979年日本將影印本送還中國。在宋代,以蘭花為題材進入國畫的有如趙孟堅所繪之《墨蘭圖》,已被認為是現存最早的蘭花名畫,現珍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內。
明、清兩代,蘭藝又進入了昌盛時期。隨著蘭花品種的不斷增加,栽培經驗的日益豐富,蘭花栽培已成為大眾觀賞之物。此時有關描寫蘭花的書籍、畫冊、詩句及印於瓷器及某些工藝品的蘭花圖案數目較多,如明代張應民之《羅籬齋蘭譜》,高濂的《遵生八箋》壹書中有關蘭的記述。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壹書.也對蘭花的釋名、品類及其用途都有比較完整的論述。清代也湧現了不少藝蘭專著,如1805年的《蘭蕙同心錄》,由浙江嘉興人許氏所寫,他嗜蘭成癖,又善畫蘭,具有豐富的藝蘭經驗。該書分二卷,卷壹講述栽蘭知識,卷二描述了蘭花品種的識別和分類方法。全書記載品種57個,並附上由他畫的白描圖。其它如袁世俊的《蘭言述略》,杜文瀾的《藝蘭四說》,冒襄的《蘭言》,朱克柔的《第壹香筆記》,屠用寧的《蘭蕙鏡》,張光照的《興蘭譜略》,嶽梁的《養蘭說》,汪灝的《廣群芳譜》,吳其浚的《植物名實圖考》,晚清歐金策的《嶺海蘭言》等,至今仍有壹定的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