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與人類真的能和平共處嗎?
現在的企業處於技術革新的最前沿,機器人陸續走進企業,人類能力被低估,工作被替換,這些並不令人驚訝。在各行業中,科學家們都在努力爭取人們與日益成本效益高的機器人和人工智能之間的平衡。機器人可以為企業的競爭優勢做出重大貢獻,當媒體對該主題的報道主要集中在關於失業,安全威脅,道德和偏見的恐嚇之外時,企業似乎很少欣賞這壹點。看到關於人工智能和工作場所開始出現的更積極的敘述令人耳目壹新。?
對於像我這樣的人或者我的角色中的某個人對此表示懷疑是絕對正確的。但是進入制造業環境並詢問他們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麽時,它只是讓人們進入工作崗位。還有很多企業大部分的員工是臨時工,或者工人比較少,不是因為他們想要這樣做,而是因為他們找不到足夠的全職員工。有多少人正在努力獲得足夠的勞動力來完成他們的制造流程。這些工作運行得很好,但對新壹代人來說並不特別有意思。他們並不想要運行壹臺數控車床,所以我們需要機器人來做這些事情。機器人能力的評價標準包括:智能,指感覺和感知,包括記憶、運算、比較、鑒別、判斷、決策、學習和邏輯推理等;機能,指變通性、通用性或空間占有性等;物理能,指力、速度、可靠性、聯用性和壽命等。因此,可以說機器人就是具有生物功能的實際空間運行工具,可以代替人類完成壹些危險或難以進行的勞作、任務等。
既然機器人都已經開始搶飯碗了,那麽在未來機器人和人能否和平相處呢?
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從進化的角度上解釋稱,機器人技術的發展速度要遠超人類進化速度,機器人將加速重新設計自己,繼而脫離甚至取代人類,因此“成功制造出人工智能機器人將可能成為我們歷史上最後壹個裏程碑”。現實版“鋼鐵俠”、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多次提出“機器人威脅論”,他認為人工智能可能比核彈還危險。去年年底他還預言,“機器人屠殺人類”將在5到10年內來臨。
盡管在部分專家看來人工智能具有很大的危險,不過谷歌壹直在“機器人是否毀滅人類”的議題上投反對票。谷歌董事長施密特對機器人的“自主思考”表現得相當放心,大力投入“機器學習”的項目和研究。谷歌的“機器人軍團”中既有外形緊湊的生產機器人,又有幫助拍攝影片的自動化機器人,甚至還有用於軍事的“獵豹”機器人。谷歌還打算用名叫CARBOT機器人幫助建造總部大樓。從壹系列舉動可見谷歌利用人工機器人搶占未來科技制高點的野心。機器人是否會對人類產生威脅取決於是誰掌握了人工智能技術。去年,為應對人工智能威脅,谷歌在倫敦成立了壹個專家小組作為“保險閥”,確保人工智能技術不被濫用。
從目前趨勢來看,科學家們不僅只是將機器人打造成人類體力勞動的簡單替代者,而是使之擁有可模擬人類思考方式的“大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