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閩東電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原閩東電機廠簡介

閩東電機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原閩東電機廠簡介

原閩東電機廠,址在福安城關陽頭,1958年10月籌建福安專區電機廠(同年11月改名電機軸承廠,1960年1月改名閩東電機廠),由籌建組率領新招收的百余名職工,在陽頭的陳家祠堂搭起工棚,從福安廢品回收單位購買2臺破舊的普通車床、1臺小鉆床加以修理利用,派出30多人分別到福州馬尾造船廠、上海革新電機廠、上海躍進電機廠學習車工、模具、沖剪、鑄造、電焊技術,年底掛起廠牌。

職工采用手工操作方法,於1959年5月1日制造出第1臺2.8千瓦JO電動機。同年5~12月底,生產電動機1228千瓦。電動機質量經省檢測,名列第四類(最差)。隨後,自行制造檢測器具和專用設備,開展技術革新和崗位練兵,提高電機產品質量。1959年在省第二次電機質量評比中,閩東電機名列參評廠前茅。1960年3月參加華東4省1市電機質量評比,再次名列前茅,閩東電機廠被評為“華東地區電機標兵廠”。《人民日報》發表專文譽之為:“山窩裏飛出金鳳凰”,產品供不應求。1963年在廈門舉行的華東地區電機質量評比中,7臺閩東電機均被評為壹等品,閩東電機廠被評為全國中小型電機標兵廠。1964年,閩東茶葉機具廠並入閩東電機廠,1966年閩東電機廠實現產值448.6萬元。“文化大革命”期間,生產出口援助越南的TST柴油發電機。

1975年,剛恢復的廠技術情報室獲知天津市機械進出口公司在無貨源的情況下,與外商簽訂出口單相雙周波發電機(ST發電機合同),找不到生產的廠家。閩東電機廠與之簽訂合同。加班生產50多天,按合同要求提供全部合格的出口電機。

1979年,閩東電機廠產品從原有兩大類發展到5個大類,其中新開發並投入市場的產品有28個品種。同年,該廠的ST系列單相交流發電機獲得國家質量金獎,地委行署決定閩東機床廠、地區農機廠並入電機廠。同年組建閩東電機廠經營部,產品打入廈門、北京、上海、廣州、溫州等大中城市,設立8個門市部、2個經銷部,“立足本省,面向華東,著眼全國,上門銷售”。12月在北京成立全國第壹家電氣出口聯營公司。1982年閩東電機廠隸屬閩東電機公司,1988年起隸屬閩東電機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