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楊振寧和鄧稼先的關系?

楊振寧和鄧稼先的關系?

楊振寧和鄧稼先既是中學同學又是好朋友,在世界科學界傳為美談

9月22日下午,由清華大學、中國物理學會、香港中文大學聯合主辦的楊振寧先生學術思想研討會——賀楊先生百歲華誕在清華大學舉行。會上,楊振寧先生以“但願人長久,千裏***同途”為題發表了講話。楊振寧在講話中回憶他與好友鄧稼先的往事。

1971年,楊振寧首次訪問新中國,當時除了看望住院的父親,他還見了很多親戚和朋友,其中最重要的也是他最親近的朋友就是鄧稼先。?

鄧稼先是楊振寧中學、大學、在美國的知心朋友,更是組織和領導我國核武器的研究、設計工作的“兩彈元勛”。?

楊振寧看到美國報紙上說毛主席派了飛機到陜北把美國物理學家寒春接到北京幫助中國制造原子彈,在1971年4個禮拜的訪問之中,他壹直想求證寒春參加中國原子彈的研發的故事是真還是假?但這是壹個敏感的問題,楊振寧難以開口。?

在快要離開中國的時候,楊振寧終於沒忍住向好友鄧稼先求問,想知道中國的原子彈是不是中國人自己造出來,沒有經過外國人的幫忙。?

那年,鄧稼先給楊振寧寫了壹封長信,說他驗證了中國的原子彈基本沒有外國人參與。在信的末尾,鄧稼先寫道:但願人長久,千裏***同途。當時,楊振寧沒看懂這句話。50年後楊振寧回應鄧稼先的信,他說:“我覺得今天五十年以後,我可以跟鄧稼先說:稼先,我懂妳‘***同途’的意思,我可以很自信地跟妳說,我這以後五十年是符合妳‘***同途’的矚望,我相信妳也會滿意的。”

分則各自為王?

鄧稼先和楊振寧的友誼,並沒有因為時間和地理的原因而沖淡,他們壹直為著各自的目標而努力著。?

在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的原子能事業進入了壹個“卡脖子”的時代。當時的蘇聯單方面終止了兩國簽訂的國防新技術協定,導致當時的中國“站在了壹片廢墟之上”。壹直從事核物理研究的鄧稼先不聲不響地扛起了這個重擔,成為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

鄧稼先帶領幾個大學畢業生,和尖端領域的科研人員壹起,在資料少、設備差、時間短、環境惡劣等的重重困難之下,終於在1964年10月,成功爆炸了第壹顆原子彈,並在這之後的兩年零八個月的試驗後,成功制成了氫彈,成為中國核武器研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

這壹時期的楊振寧在獲得博士學位後,進入了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工作,與李政道合作。楊振寧在物理、數學上很有天賦,腦子也很靈活,也很喜歡鉆研,入學後壹年,就與恩裏克·費米***同提出了基本粒子的第壹個復合模型。?

後來楊振寧與李政道***同提出了宇稱不守恒理論,並且***同在1957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楊振寧在1964年加入美籍,並在1971年回到了中國,是美籍知名學者訪問新中國的第壹人,也是因為他,有好多美籍華人學者,才開始回國探訪,為祖國的科技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楊振寧百歲演講 憶起鄧稼先:“但願人長久,千裏***同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