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建軍大業?
2017年拍攝的《建軍大業》成功獻禮建軍90周年,作為建國三部曲的收官之作,票房取得了4.04億的成績,作為壹部主旋律電影我沒想到壹個香港導演可以把那些英雄先輩拍的如此豪氣壯烈,也許正因為是香港導演劉偉強才能以更多的視角和態度為我們呈現壹場別開生面的壯闊史詩。
建國三部曲在明星陣容搭配上大有不同,09年的《建國大業》為174位啟用的是老中青三代演員,11年的《建黨偉業》為178位都是中青年演員,《建軍大業》啟用的明星陣容最少為108位多為青年演員,可以看出在年齡層上更叠,主要是因為建軍大業裏面的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血戰三河壩時周恩來總理只有29歲,大部分領導英雄都不到三十歲,這也就限制了該影片在選角上更偏向於年輕化。
像劉昊然、歐豪和馬天宇等等這些年輕演員沒有深入過部隊也沒有了解過軍人的狀態所以開機之前都被導演拉入軍營深入體驗軍人的意誌,不要有“小鮮肉”演技不好空有皮囊的刻板印象,就去否定壹部影片,如果不是因為壹些人主觀偏見太多豆瓣也不會關閉該片的影評,這些年輕演員恰恰演出了年輕先輩們的那些不羈豪氣與熱血鬥誌。這些流量明星能吸引壹些年輕粉絲回顧這段歷史去研究這段歷史也是起到了不錯的教育意義。
影片把戰爭場面拍的很真實很磅礴,幾個長鏡頭的動作戲也拍的不錯,把戰爭的殘酷拍的有血有肉,幾場戰爭場面毫不遜色好萊塢大片,無論從節奏感,畫面感還是沖擊力都是保持了較高水準,很強的戰爭代入感也更具感染力,影片朱德指揮三河壩戰役的那場,從拍攝手法上看很像《葛底斯堡戰役》《光榮之路》這些戰爭影片,但又另辟蹊徑以全新的視角闡述對戰爭的理解。配樂上時而激進時而綿長配合劇情節奏能帶領觀眾的聽覺入勝,總體來說《建軍大業》是壹部優秀的主旋律電影,更希望像這樣壹部充滿愛國主義情懷的影片能更多壹些,畢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