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為什麽要限電限產
限電限產原因二:經濟轉型。進行限電還可以加速淘汰落後產能,加快產業結構升級。在全球貿易對中國依賴性加大的關鍵時期,還可以倒逼外貿企業主動提價,增加其議價權,防止產能無序擴大,在其他各國通貨膨脹嚴重的關鍵時期保持戰略定力。
限電停產的原因
壹、煤價漲幅過大,電力緊張
目前我國發電結構中火電發電量占比仍然超過七成,而火電要用煤炭發電。人們可能沒有留意到,今年的煤炭價格上漲有多麽誇張。火電用的動力煤,5月份500多元壹噸,夏天時800元左右,現在都1400多了。由於煤炭價格漲幅過大,壹個火電廠現在每天會有幾百萬的凈虧損。而煤價今年以來壹直在高位,電廠存煤也較少。電廠存煤少導致電廠發電量受限,火電廠發電虧損也打擊了其發電的積極性。這就使得電力供應出現緊張的局面。
而與此同時,國內對電力的需求仍然持續增長。以南方電網公司數據為例,今年1-7月,南方五省區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17.4%,其中制造業用電量同比增長20.6%。在火力發電廠缺煤又發電積極性不高的情況下,用電量卻繼續大幅增長,用電緊張局面就不難理解了。因此全國不少供電公司都發出了節約用電、有序用電、拉閘限電的通知。
二、能耗雙控,碳中和達標壓力
電力緊張是壹方面,當前席卷全國十幾個省份的限電停產主要是因為能耗雙控。在“十四五”規劃綱要中,“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別降低13.5%、18%”是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約束性指標之壹。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明確提出,2021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的目標是3%左右。而眼下,全年只剩下3個月。
2021年8月17日,國家發改委印發《2021年上半年各地區能耗雙控目標完成情況晴雨表》,其中青海、寧夏、廣西、廣東、福建、新疆、雲南、陜西和江蘇九省不升反降,除陜西外,另外8省均列為能耗強度降低壹級預警。浙江、河南、甘肅、四川、安徽、貴州、山西、黑龍江、遼寧、江西10個省上半年能耗強度降低率未達到進度要求,為二級預警。國家發改委要求各地區采取有力措施,確保完成全年能耗雙控目標,特別是能耗強度降低目標任務。由此壹級、二級預警省市為了完成能耗下降目標,從上到下層層落實,不斷加碼,才讓限電停產成為現實。
我國是巴黎協定的簽約國。前兩天的聯合國大會上,中國還向世界莊嚴承諾,大力支持發展中國家能源向綠色低碳方向發展,不再建境外煤電項目,這個信號很明確,在碳中和上中國是負責任的,而且要做全世界的表率。
三、能耗雙控對企業的影響
能耗雙控下,高能耗產品供給將持續緊張。比如雲南的黃磷、工業矽,江蘇的純堿,內蒙古、新疆等地的電石。從限產停產的行業來看,主要是有色金屬、鋼鐵、水泥和化工等高耗能行業,限產停產會使得相關產品的價格上漲。以化工品為例,9月份至今,67種化工品種,48種產品同比上漲,且片堿、環氧氯丙烷、醋酸乙酯、甲酸、丙烯酸等漲幅超20%。能耗雙控以後將成為常態,我國已向國際社會承諾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碳中和目標將在較長時期內成為經濟的重要變量。高耗能企業,必須不斷提高技術水平,降低能耗,才能避免不被能耗雙控影響生產經營。
短期內在部分地區,能耗雙控還會影響到其他非高能耗的企業,但在電力緊張局面緩解後,能耗雙控的主要調節對象還是那些高耗能的行業企業。也許以後也會對各行業出臺不同的能耗標準,超出標準後都會有限電停產等處罰措施,這也會倒逼企業同壹時間,中國大力度的限電限產,竟然令美國更加難受,美國銀行全球研究部日前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由於受勞動力、集裝箱、卡車、各種原材料短缺,以及中國等海外供給的不暢等因素影響,美國供應鏈目前正面臨多重考驗,商品短缺局面或將持續到年底。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和國電力法(2018修正)》第三條 電力事業應當適應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適當超前發展。國家鼓勵、引導國內外的經濟組織和個人依法投資開發電源,興辦電力生產企業。電力事業投資,實行誰投資、誰收益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