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探測器“洞察號”區別於其他航天器的五大閃光點,您知道麽
"我們對火星表面了解很多,對火星的大氣層,甚至電離層了解很多,"任務的主要調查員布魯斯·巴內特在壹段視頻中說。“但我們對地表以下1.6公裏的情況不太了解,更不用說地表以下3200公裏的情況了。”
下面是火星探測器“洞察號”任務的五大亮點,如果“洞察號”執行的任務成功的話,有可能為我們提供壹個外星世界的內部生命跡象證據。
美國東部時間2018年11月26日下午3點,火星探測器“洞察號”開始穿越火星大氣層和火星表面的80英裏高空之旅——美國宇航局工程師稱之為航天器的"可怕的7分鐘"之旅。
美國宇航局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帕薩迪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總工程師羅布·曼寧(RobManning)在壹段視頻中說:"雖然我們以前做過,但登陸火星是很困難的,這次任務也不例外。"從大氣層頂部到火星表面需要數千個步驟,而每個步驟都必須完美地工作才能成功。
雖然美國宇航局本身在火星上著陸航天器有著良好的記錄,但所有前往火星的飛行任務成功率仍然只有40%。
在以精確的12度直角撞擊火星大氣層後,“洞察號”的隔熱板保護著航天器免受超過1800華氏度的溫度的影響,因為它的速度從21000公裏/小時降至1600英裏/小時。然後,壹個超音速降落傘展開,隔熱板被拋棄,然後——在大約1.6公裏的高度——它的下降引擎啟動了。
曼寧說:"最後要做的事情是,在接觸的那壹刻,發動機必須立即關閉。"如果他們不這樣做,“洞察號”就會翻倒。
這壹切在不到7分鐘的時間裏發生,難怪美國宇航局的每個人都在下降階段屏住了呼吸。
“洞察號”建立在"鳳凰號“火星著陸器成功工程的基礎上。"鳳凰號“是首次成功在火星極地地區著陸飛行器,時間從2008年5月持續到2008年11月。
"鳳凰"號旨在尋找適合火星上微生物生命的水和環境,而“洞察號”將探測火星的內部秘密。通過在赤道附近著陸,人們還希望著陸器的兩塊7英尺寬的太陽能電池板將受益於更長的白天和更高的太陽角。為此,美國宇航局預計“洞察號”將至少持續壹個火星年(兩個地球年),然後可能因該地區的惡劣環境而停止工作。
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的“洞察號”項目經理湯姆·霍夫曼告訴法新社,”希望它能持續更長的時間。“
雖然美國宇航局通常選擇具有有趣表面地質學的區域進行研究,但他們第壹次對看不到的東西更感興趣。“洞察號”降落在火星上壹個130公裏長、27公裏寬的區域,叫做“埃律西昂平原”。據“洞察號”首席調查員布魯斯·巴內特說,這個降落地點完全不受關註。
“埃律西昂平原”從22名入圍者中脫穎而出,最終憑借低海拔、相對平坦、低風和相對缺乏表面巖石而擊敗對手。正如巴內特補充說的那樣,真正的興奮將來自於研究著陸器下面發生了什麽。
他說:“雖然我對‘洞察號’拍攝到的第壹批圖像很感興趣,但我更希望看到第壹批數據集能揭示我們的著陸器下面正在發生的事情。”這項任務的美妙之處就在地表之下。“埃律西昂平原”是完美的。
在“洞察號”著陸並展開太陽能電池組後,壹個2.4米長的機械臂將開始打開各種科學儀器,分析火星的生命跡象。其中包括壹個地震儀(第壹個放在另壹個行星上)用來追蹤火星地震,還有壹個自錘式的“鼴鼠”,它可以鉆到4.8米深的地下,記錄火星的內部溫度。
巴內特告訴說:“這顆行星的99.9%以前從未被探測過。我們將第壹次用我們的測速儀和熱流探頭來觀察它。”
除了記錄“埃律西昂平原”風和溫度的傳感器,以及兩個用於監測現場和著陸器儀器的攝像機外,“洞察號” 還將使用其 X 波段無線電來精確測量火星自轉速度,並精確的測量火星大地的脈動頻率赫茲。科學家們希望這些數據能進壹步幫助我們了解類地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陪同“洞察號”到火星還有不少於240萬個名字。在兩次宣傳活動中,美國宇航局希望公眾提交自己的名字或親人的名字,然後將這些名字刻在“洞察”號表面嵌入的兩個微芯片上。總***收集了2,429,807個名字,每個名字都用電子束蝕刻,每個字母的寬度只有人類頭發的1/1000。
"火星探測繼續激發所有年齡段的太空愛好者,"巴內特說。“這個機會讓他們成為研究紅色星球內部的航天器的壹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