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兵是什麽兵種?
在現代,水兵就是現在的海軍,在古代叫水軍或者水師,是能在水上戰鬥與陸上戰鬥的海軍陸戰隊。
1、簡介——
海軍或水軍是壹國軍隊當中的主要構成部分之壹,為在海洋、河流、湖泊等水體上作戰的軍種,壹般來說以錨作為標誌。海軍使用的武器主要為各式水上的軍艦、以及在海底航行的潛艇;操控艦艇的海軍為海軍艦艇兵,除了在水上及海底作戰的海軍艦艇兵之外,海軍還可衍生出空中戰鬥的海軍航空兵。
海軍是人類史上最古老的軍種之壹,在漢字中稱為“水軍”或“水師”,可以追溯到古代人類航海貿易、海上掠奪與自衛的發展,如公元前1400年的腓尼基人為保護於敘利亞沿岸穿越地中海建立殖民地和貿易活動,建造和使用了三列槳座戰船於海上與敵人戰鬥。
2、水兵在中國的歷史:
壹般來說,中國在鄭和下西洋前後,已有相當規模。中間雖有壹段時間裁撤艦隊,但實力頗強。16世紀末,仍猶在世界強權列中。17世紀之後,清朝鎖國政策之下,水師實力銳減。
1874年日本派兵登陸臺灣,清政府決定重整水師力量,建設新式海軍。將其水師分為三洋:北洋水師負責山東及以北之黃海、南洋水師負責山東以南及長江以外之東海,福建及兩廣等水師負責福建及南海。而以北洋水師而言,官制由上而下分為提督、總兵、副將、參將、遊擊、都司、守備、千總、把總,而艦長稱為管帶。
擴展資料:
古代歷史——
春秋時期臨江傍水的吳國、越國、楚國和面臨東海的齊國等都有水軍,並多次在水面上交戰。那時水戰中使用的舟船,具有相當的規模。據《神機制敵太白陰經》載:“水戰之具,始於伍員。以舟為車,以輯為馬”。
這些代替陸上車馬的舟楫,為水軍的建立創造了條件。《越絕書》記載,伍子胥還著有水戰法,規定舟船的尺寸、水軍的編制和船隊的戰法。《伍子胥戰法》說,“大翼壹艘,廣丈六尺,長十二丈,容戰士二十六人,擢(手)五十人,舳艫(手)三人,操長鈞、矛、長斧各四,吏、仆、射長各壹人,凡九十壹人”。
水戰使用的武器,有刀矛弩矢和長鉤、長斧。魯國公輸般還創制水戰的裝具——“鉤拒”,這是壹種帶鐵鉤的竹篙,對敵船“退則鉤之,進則拒之”。用這些戰船和武器實施水戰,使水戰具有相當的規模。如《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戰術條記敘“公元前485年,吳、齊在黃海進行了海戰”,
當時吳國的舟師,從長江口出海北上,實行遠航奔襲,聲勢浩大。但齊國舟師,沒等吳軍到達,就在水面上實施截擊,結果吳軍戰敗。顯而易見,雙方進行這樣大規模的水戰,壹定早就要建立壹支強大的水軍。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