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地球的地磁是什麽概念?

地球的地磁是什麽概念?

地磁 dìcí

[geomagnetism;terrestrial magnetism] 地球所具有的磁性現象。羅盤指南和磁力探礦都是地磁的利用。

又稱“地球磁場”或“地磁場”。指地球周圍空間分布的磁場。地球磁場近似於壹個位於地球中心的磁偶極子的磁場。它的磁南極(S)大致指向地理北極附近,磁北極(N)大致指向地理南極附近。地表各處地磁場的方向和強度都因地而異。赤道附近磁場最小(約為0.3—0.4奧斯特),兩極最強(約為0.7奧斯特)。其磁力線分布特點是赤道附近磁場的方向是水平的,兩極附近則與地表垂直。地球表面的磁場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而隨時間發生變化。通常把地球磁場分為兩部分,即來源於地球內部的“基本磁場”和來源於地球外部的“變化磁場”。

自從人類發現有地磁現象存在,就開始探索地磁起源的問題。人類最早、最樸素的想法就是地球是壹塊大磁體,北極是磁體的N 極,南極是磁體的S極。這種想法不但中國古代有,在西方1600 年以前吉爾伯特也提出過這樣的論點。

但是這種論點有壹個片面性,地球本身是個大磁體,這說明地磁場的起因是純屬地球內部的原因。那麽地磁場的產生有沒有地球外部的原因呢?也就是說地球在太陽系中運行,太陽的磁場,乃至地球在太陽系中最初生成的時刻,有沒有形成地磁場的因素呢?

通過衛星和宇宙飛船對空間環境的探測,從目前的資料來看,雖然太陽黑子引起的電磁亞暴會劇烈地幹擾地磁場,但是可以排除地磁場形成的外部原因。

那麽地磁場產生的內部原因究竟是什麽呢?

壹種認為地球內部有壹個巨大的磁鐵礦,由於它的存在,使地球成為壹個大磁體。這種想象很快被否定了。因為即使地球核心確實充滿著鐵、鎳等物質,但是這些鐵磁物質在溫度升高到760℃以後,就會喪失磁性。尤其是地心的溫度高達攝氏五六千度,熔融的鐵、鎳物質早就失去了磁性。因而不可能構成地球大磁體。

第二種看法是認為由於地球的環形電流產生地球的磁場。因為地心溫度很高,鐵鎳等物質呈現熔融狀態,隨著地球的自轉,帶動著這些鐵鎳物質也壹起旋轉起來,使物質內部的電子或帶電微粒形成了定向運動。這樣形成的環形電流,必定像通電的螺旋管壹樣,產生地磁場。但是這種理論如何去解釋地球磁場在歷史上的幾次倒轉呢?

第三種看法認為是地球內部導電流體與地球內部磁場相互作用的結果,也就是說,地球內部本來就有壹個磁場,由於地球自轉,帶動金屬物質旋轉,於是產生感應電流。這種感應電流又產生了地球的外磁場。因此這種說法又稱做“地球發電機理論”。這種理論的前提是有壹個地球內部磁場,那麽,這個地球內部磁場又是來源於什麽地方呢?它的變化規律又是怎樣的呢?這又無法解答了。

此外還有旋轉電荷假說、漂移電流假說、熱電效應假說、霍耳效應假說和重物旋轉磁矩假說等等,這些假說更是不能自圓其說。因此,地磁的起源至今仍然是壹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