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首艘國產航母正式下水,對我國航母發展有什麽意義?

首艘國產航母正式下水,對我國航母發展有什麽意義?

2017年4月27日,中國首艘自主設計建造的航空母艦正式下水,這艘航空母艦的正式下水,標誌則我國真正的具有航空母艦的設計和制造能力,擠進了世界上為數不多的能夠制造航空母艦的國家俱樂部,更標誌著我國海軍力量又將如虎添翼,加入了新的力量。

國產航空母艦的正式下水,標誌這這艘國產航母由船塢作業進入了舾裝階段,也標誌著國產航母的船塢作業壹次性的合格施工,為以後的航母制造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實際經驗。

本艘航母的制造,采取了工業化模塊制造方法,這樣的制造方式,具有高度的標準化,快捷化,高效率化,這種高效的制造航母方式,也必將能夠帶動我國在大型船舶的制造能力提升,也把傳統的單艘制造帶進模塊化制造的現代化造船方式,從而實現了我國船舶工業的新革命。對於提升船舶制造工業的世界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我國大型船舶制造發展的裏程碑。

壹般他國在航空母艦的制造過程,需要6年到八年的時間,而我國這艘自主設計制造的航空母艦生產周期僅為4年,單就制造的周期而言,就已經實現了大型船舶制造技術領先於世界其他各國的能力,從遼寧艦的改良仿制到消化吸收,才幾年的功夫,中國船舶科技界的同仁們就把航母的制造技術吃透,並且很快的設計出比遼寧艦更為先進,功能更為強大的新壹代航空母艦,實在讓世界輿論嘩然,從這方面,也足以引起世界各國對我國船舶工業的技術飛躍刮目相看了。

通過自主設計制造航空母艦所取得的成果,必將可見在不遠的將來,設計出更為先進的航空母艦,在設計和制造,安裝,檢驗,等壹系列環節中,積累了豐富的施工經驗,成功獲取了相關技術的優化改進,為今後航空母艦的設計制造提供更加有益的技術基礎。

這艘航空母艦的成功下水,意味著船塢施工已經告壹段落了,在這個階段的各種工作總結已經開始,甚至下壹艘航空母艦的制造也進入了準備階段,通過不斷累積的制造技術,必將更加有力的促進船舶工業的發展,為我國經濟的發展註入新的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