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上海著名的五條馬路都有哪些,現在在哪裏
南京路(原名:大馬路)
南京路先是英租界,後成為公***租界。南京路是上海開辟後最早建立的壹條商業街。當時外國金融集團先在外灘建立起金融集中區,後沿著當時被稱為“花園弄”的壹條東西向“大馬路”發展商業。隨著“永安”、“先施”、“新新”、“大新”和“中國國貨”等五大著名環球公司的崛起,南京路便成為上海最熱鬧,最繁華的商業大街。
九江路(原名:二馬路)
在同治四年,上海租界的外國銀行,***有十家之多,大多集中於市中心區。當時 在九江路的便有兩家:壹家是阿加刺銀行,在九江路1號;壹家是有利銀行,和阿加刺貼鄰。較後開設在九江路的有美國的花旗、大通,日本的三井、三菱、住友,荷蘭的安達,德國的德華等九家,我國的有華僑和聚興誠兩家。這兒被稱為“中國的華爾街”。
漢口路(原名:三馬路)
舊時的漢口路,發生了許多和報業有關的事件。
福州路(原名:四馬路)
四馬路即今福州路。因位於大馬路(今南京東路)以南的第四條路而得名;又因原聖三壹教堂建在該路上(後遷至漢口路與江西路之間),被叫作“布道街”。福州路是茶樓、書場、戲館最集中的街區。其中著名的茶樓、酒肆有壹品香番菜館、青蓮閣茶樓、杏花樓、聚豐園、文明集賢樓、大觀樓、奇芳、平安、華芳居、福安、聚來廳、四海升平樓等。
廣東路(原名:五馬路)
廣東路舊稱五馬路,也叫寶善街。其中間壹段又名正豐街,原來正豐是家醬園招牌,用這家醬園作為街名罷了。上海之有電話,始於清光緒十九年六月(1882年),設南北兩局,南局在十六鋪,北局便在正豐街,後因經費不足而停業。過了壹年,才由徐家匯教堂通線至英、法、美租界,以報風雨寒暑。從此各界人士漸漸感覺電話的便利。當時電話稱“德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