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股票行情交易網 - 金融財經 - 元末為什麽會有“石人壹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說法?

元末為什麽會有“石人壹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說法?

元末的時候,有壹句民諺:“莫道石人壹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這中間的獨眼石人不過是用來欺騙百姓的,但把它理在黃河邊就有了些意思。從來沒有壹條河能像黃河那樣深刻、深遠地影響我們的民族和國家。而元末民諺利用的正是中國人***有的這壹心理。

石人沒意思,但埋有黃河邊就很有意思

元末的時候,有壹句民諺:“莫道石人壹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這話是個什麽意思呢?說真的,似乎沒有人能夠說清楚。

韓山童是元末民變軍(紅巾軍)頭目,元順帝至正十壹年(1351年),朝廷強征15萬民工修築黃河堤壩。韓山童等人認為時機已到,就將壹個事先準備好的石頭人背刻“石人壹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事先埋好,第二天被人挖了出來,就四處傳播,為自己造勢。

這和歷史上的大澤鄉起義,陳勝為在眾人中樹立威望,用朱砂在壹塊白綢子上寫了“陳勝王”三個字,塞進別人用網捕來的魚肚子裏;又在夜裏點燃起篝火,讓人模仿狐貍的聲音叫喊“大楚興,陳勝王”是壹個道理。

中國的農民軍就愛玩這壹套東東,這明明假得不能再假的事情,有些人總是愛信的。但是,韓山童為什麽要弄這麽個東西呢?今天的學者們推算,這與他成長的家庭有關,他和他的家庭以白蓮教組織群眾。

白蓮教淵源於佛教凈土宗的彌陀凈土法門,得名於五世紀初東晉廬山慧遠之白蓮社。南宋初昆山(今屬江蘇)人茅子元創立白蓮宗,即白蓮教。該教崇奉阿彌陀佛,相信只要口念阿彌陀佛,死後即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但是,正統的天臺宗(中國佛教宗派)僧侶,如誌磐在《佛祖統紀》中把明教、白蓮教和白雲宗稱為“事魔邪黨”,宗鑒在《釋門正統》中說“此三教皆假名佛教,以誑愚俗”。

韓山童等借獨眼石人來鼓動造反,就和白蓮教有關。據說,在白蓮教這個獨眼石人可以把人帶到壹個極樂世界,有點像人睜開第三只眼的意思,如傳說中的二郎神。若是開了天眼,就可以穿透凡塵俗世的黑暗和迷霧,看到至高無上的光明。另有壹種說法,獨眼石人是明教的圖騰,源自波斯,而波斯明教又源自“光明會”。

反正,這個事兒大約就是這麽個樣子,石人本來沒什麽意思,但埋有黃河邊就很有意思了。

元末黃河多處泛濫,百姓造反是壹種必然

元朝人統治中原不足百年,遊牧民族出身的統治者壹方面不尊重漢文化,另壹方面確實不知道如何治理這壹區域。在當時盡管強征,但還多少知道治河的,還出了壹個賈魯。針對當時“黃河決溢,千裏蒙害,浸城郭,飄室廬,壞禾稼,百姓已其毒”,沿河人民背井離鄉,賣兒賣女的悲慘局面,賈魯親自率人修築黃河,多次領導治理黃河,拯救民眾於洪水之中。

但是,真正元末時,這事兒就沒人管了,任黃河泛濫自流,致使中下遊大片土地淪為沼澤。人們被大水攆得東奔西逃,無處安生,不少地方人煙絕跡,黃水過後屍陳遍野,村舍變為廢墟,良田淤成沙灘,所剩無己的居民往往又在瘟疫中命染黃泉。

《明太祖實錄》卷二十九稱,黃河泛濫使河南、山東、河北等中原地區“道路皆榛塞,人煙斷絕”。而這直接導致了明朝的大移民,也就是我們今天人人都知道的大槐樹移民。數百萬人按“四口之家留壹、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由洪洞縣大槐樹出發遷往全國各地,給後來的人們留下了這樣壹首歌謠:“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古居叫什麽,大槐樹下老鸛窩。”

與其說這是明朝的移民政策,還不如說黃河“惹”的禍。而翻開中國的歷史,千百年來,人們與黃河的抗爭就從來沒有停止過,而治理不好黃河百姓造反是壹種必然。

漢武帝為治理黃河,曾經被騙子騙娶女兒

大禹治水,不過是個傳說。有沒有過沒人知道。漢武帝,這位給了中國人民族尊嚴與自信的皇帝,就曾封堵過黃河,還寫過壹首詩呢。

瓠子決兮將奈何,浩浩洋洋兮慮殫為河。

殫為河兮地不得寧,功無已時兮吾山平?

據說,公元前132年,黃河決入瓠子河,淮、泗壹帶連年遭災。到了公元前109年,漢武帝在泰山封禪後,漢武帝才發卒萬人築塞,下令以薪柴及所伐淇園竹所制成的楗堵塞決口,成功控制洪水。

為了這個,漢武帝還上了壹回當呢,甚至把自己最喜歡的女兒衛長公主都因此嫁給了壹個叫欒大的騙子。

《郊祀誌》記載,當時漢武帝正為河水決口而憂慮,而煉黃金又不成功,就封欒大為五利將軍。漢武帝頒詔書給禦史說:“以前大禹能夠疏導九江,決通四瀆。近些日子河水泛濫於大陸,築堤的徭役久不能息。朕在帝位二十八年,如果天委派士人輔佐我而欒大就是其中之壹。《乾》封稱:‘飛龍’,又有所謂‘鴻漸於般’,朕以為欒大的境遇接近於這個樣子。妳們給辦理壹下,以二千戶的租稅封地士將軍欒大為樂通侯。”

其後,漢武帝賜欒大甲第,童千人。乘輿斥車馬、帷帳、器物以充其家。又以衛長公主妻之,賫金十萬斤。就這樣,欒大把漢武帝的女兒給騙娶了。

所謂獨眼石人,不過是利用了大家***有心理

黃河泛濫最苦的是老百姓,幾乎歷朝歷代的興亡都與黃河有關。這中間除了自然的,還有人為的,如,1234年,蒙古軍“決黃河寸金澱之水以灌宋軍”,南軍(宋軍)多溺死,遂潰敗(《續資治通鑒》)。

1887年黃河大水災,據說是黃河泛濫最嚴重的壹次,當時的社會相對之前來說已經很是進步,但清朝人對此卻是壹點辦法也沒有。據載,黃河大水災是有史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壹次洪災。洪災將河南以鄭州為中心的周邊城市和村莊壹起淹沒,沖毀建築不計其數,死亡人數更是上百萬,財產損失不可估量。

1932年,美國《國家地理雜誌》寫手布勒瑞特?摩瑞在看到中國的黃河時,不理解中國人為什麽要把黃河叫做母親河,他這樣說:“地處中國北部的黃河是世界上最非凡的河流之壹。但洪水破壞了無數的家庭和農地,給中國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帶來無盡的損失。僅這壹點,人們就給黃河取了‘中國的悲哀’、‘無法治理的’‘漢族兒女的禍根’等稱號。”

然而,這僅僅是壹個美國人的說法,從古到今,黃河都是中國人的母親河,中國人心中的這條大河即使多災多難,卻亙古不變,與中國文化與百姓的生息相關。從來沒有壹條河能像黃河那樣深刻、深遠地影響我們的民族和國家。而“莫道石人壹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利用的正是中國人***有的這壹心理。說它“以誑愚俗”可能有些對不住大眾智慧的意思,而當時黃河泛濫確是真的。(文/路生)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歡迎關註作者更多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