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登臨意”到底是什麽意?
登臨意的大意為沒人能理會我登樓遠眺之心。
出自《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是南宋文學家辛棄疾創作的壹首詞。全詞就登臨所見揮發,由寫景進而抒情,情和景融合無間,將內心的感情寫得既含蓄而又淋漓盡致。
原文如下:
楚天千裏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裏,江南遊子。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⑽,樹猶如此!倩⑿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揾英雄淚!
譯文如下:
楚天千裏遼闊壹派淒清秋色,長江水隨天流去秋色無邊際。極目眺望北國崇山峻嶺的風景,他們仿佛都在傳送憂怨仇恨,就好似碧玉發簪和螺形發髻。
夕陽西下之時落日斜掛樓頭,孤雁悲啼聲裏遊子悲憤壓抑,吳鉤把玩不已拍遍九曲欄桿,沒人能理會我登樓遠眺之心。
別提家鄉的鱸魚肉精細味美,盡管秋風吹不會像季鷹不歸?更不想許汜只顧謀私利。那將羞於見雄才大氣的劉備。
借時光如水憂愁國勢如風雨,樹猶如此倩人誰能去換來啊?就讓那紅巾翠袖多情歌女,為我擦去英雄失誌時的熱淚。
詞句註釋如下:
⑴建康:今江蘇南京。
⑵賞心亭:《景定建康誌》:“賞心亭在(城西)下水門城上,下臨秦淮,盡觀賞之勝。”
⑶遙岑(cén):遠山。韓愈 、孟郊《城南聯句》:“遙岑出寸碧,遠目增雙明。”
⑷玉簪(zān)螺髻(jì):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狀的發髻,這裏比喻高矮和形狀各不相同的山嶺。韓愈《送桂州嚴大夫同用南字》:“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擴展資料:
“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三句,是直抒胸臆,此時作者思潮澎湃心情激動。但作者不是直接用語言來渲染,而是選用具有典型意義的動作,淋漓盡致地抒發自己報國無路、壯誌難酬的悲憤。
第壹個動作是“把吳鉤看了”(“吳鉤”是吳地所造的鉤形刀)。杜甫《後出塞》詩中就有“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的句子。
“吳鉤”,本應在戰場上殺敵,但卻閑置身旁,只作賞玩,無處用武,這就把作者雖有沙場立功的雄心壯誌,卻是英雄無用武之地的苦悶也烘托出來了。
第二個動作“欄桿拍遍”。據宋王辟之《澠水燕談錄》記載,壹個“與世相齟齬”的劉孟節,他常常憑欄靜立,懷想世事,籲唏獨語,或以手拍欄桿。曾經作詩說:“讀書誤我四十年,幾回醉把欄桿拍”。
欄桿拍遍是胸中有說不出來抑郁苦悶之氣,借拍打欄桿來發泄。用在這裏,就把作者雄心壯誌無處施展的急切悲憤的情態宛然顯現出來。
另外,“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除了典型的動作描寫外,還由於采用了運密入疏的手法,把強烈的思想感情寓於平淡的筆墨之中,內涵深厚,耐人尋味。
“無人會、登臨意”,慨嘆自己空有恢復中原的抱負,而南宋統治集團中沒有人是他的知音。
百度百科——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